2011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2011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 “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图 1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 “家庭加工系统 ”,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 )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答案: A 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
2、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 C 有人称俾斯麦是 “德意志革命 ”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 “非出本心的革命者 ”。这次 “革命 ”的主要目的是 ( )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答案: B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 “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 联合派 (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
3、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 ”能带来社会安定 D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 A 下图是英国 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 )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答案: D 表 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 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 18751914 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答案: A 官员质问某人: “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
4、你的主张吗? ”这人坚持: “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应是哪两个人的对话 ( ) A苏格拉底与雅典陪审团的成员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 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答案: C 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锤子、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答
5、案: C 在 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这主要是因为( )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C人权宣言的传播 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 答案: A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曾在堂吉珂德第二部的作者献辞中,开玩笑的提到中国皇帝给他带信,要他到中国成立一所学院,皇帝委任他当院长。这一史料说明 ( ) A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冲击了欧洲神学思想 B康熙帝对西学非常热忱 C西班牙作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中心地位 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交流、影响与融合 答案: D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6、 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 ”日出印象这一绘画作品所属的 “时代的精神和风俗 ”是 ( ) A法国大革命后对 “理性王国 ”感到失望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暴露 C 19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科技进步 D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造成精神创伤 答案: C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 原理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 )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巴黎公社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 B C D 答案: B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元老痛切地说: “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的走上
7、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 民主化 、 私有化 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 D 中日双方对 1894年 7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 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袭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点 52分,彼我相距 约 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袭击。 ”这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
8、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A 以下文字是摘自近代某历史人物自传序言: “余与陆子兴 (徵祥 )外长,权衡利害,折冲樽俎,虽未全部承认,终屈于日本之最后通牒。 其后巴黎和会失败,亦归咎于我;于是群起而攻,掀起五四风潮,指我为卖国贼,然而事实经过,何尝如此 !徒以三人成虎,世不加察,以致恶性宣传,俨如铁案,甚矣,积非成是之可惧也 ”。让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 A由于谣言作者被冤枉 B在对日交涉中作者并未卖国 C文中 “最后通牒 ”所涉条约为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D此书可能是曹汝霖或章宗祥所著 答案: D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
9、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 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 ”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答案: C 春秋繁露中道: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 ”反映的是 ( )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之说 D武帝时,儒家思想 答案: D 西晋杜育的 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
10、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 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 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答案: B 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 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 (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11、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 D 表 1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 1368 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 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 23、银 1、布 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 52、稻谷 1 表 1反映了: (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 A 中国文化概论写道: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
12、修补封建制度。 ”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答案: A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 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 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应该是: (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答案: B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
13、,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C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 “三分天下 ”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答案: D 表 2 1885 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
14、厘金( %) 关税( %)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 2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答案: D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福建省 南安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