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 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 B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 “有罪 ”或 “无罪 ”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2、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 B C D 答案: B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 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 “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 ”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答案: B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 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
3、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 B C D 答案: D 法国史学家 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革命 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 “革命 ”定义的是 辛亥革命 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 邓小平改革开放 光荣革命 A B C D 答案: C 宪政是现代政
4、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 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 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 点 D评 价 答案: C 列宁说: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
5、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要与临时政府和平相处 C在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C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该材料中 “独特实验 ”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有计划经济建设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6、: C 1933年的 “炉边谈话 ”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典型事例之一。他曾在 “炉边谈话 ”中提出了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二战 后初期未能得以实现的是 “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 “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 “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 “建立稳定的货币,以便推进贸易发展 ” A B C D 答案: A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 50年代美国进行 “无形边疆扩展 ”的经济
7、行为是 A B C D 答案: C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 “相对大国时代 ”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重新平衡 ”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 “相对大国时代 ”。对 “相对大国时代 ”的准确解读是 质疑美国 “一超独霸 ”地位 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 B C D 答案: D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 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
8、导致东西方的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答案: B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A古典派 B荒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答案: C 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 “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 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 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 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
9、 ”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 “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B “论科技造福人类 ” C “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 D “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 答案: D 今年 4月 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对图 2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 D 2009年 11月 10日, “台湾江苏周 ”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
10、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国两制 ”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 B C D 答案: C 2011年是 “十二五 ”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 ” ( 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 ” ( 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 ” (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 (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 ( 19
11、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 ( 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 “左 ”倾冒进错误 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 B C D. 答案: B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 20世纪 90年代 “省管县 ”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 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
12、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答案: B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
13、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禁海 ”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 “斩竹漂塘 ”、 “荡料入帘 ”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 C 最近热播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讲述了国民党湘籍将领程潜、陈明仁深明大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义举。剧中多次提及 “无湘不成军 ”的民谚,该民谚的产生最可能始于 A两次鸦片
14、战争中 B土地革命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后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 “修墙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西方先进技术 ”)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 “遗其体而求其用 ” C “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D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答案: B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 “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 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 ”。江南铁路通车后, “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 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 思想,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度 安徽省 望江县 第一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