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 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和氯水均具有漂白性,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B对滴有酚酞试液的 CH3COONa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将变浅 C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 CO2气体的含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和氯水混合后发生反应: Cl2 +SO2+2H2O=H2SO4+2HCl,失去漂白性,错误; B、加热会促进 CH3COO的水解, OH浓度增大,滴有酚酞试液的溶液变红,错误; C、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能减少
2、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正确;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 SO2气体的含量,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某溶液仅含 Fe2+、 Na+、 Al3+、 Ba2+、 SO42-、 NO3-、 Cl-中的 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 入过量的稀硫酸和 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Fe2+、 Na+、 S
3、O42-、 NO3- 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72g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说明原溶液含有 SO42;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原溶液含有 NO3、 Fe2+;因为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含 Na+,故 C项正确;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NO3、 H+把 Fe2+氧化为 Fe3+,同时生成 NO, NO遇到空气中的 O2转化为红棕色的 NO2,故 B项正确;加入 KSCN 溶液,溶液显血红色,故 A 项正确;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
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为 Fe2O3,物质的量为 0.5mol,质量为 80g,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检验及计算。 某固体物质和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气体(恢复至常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5.8,则发生反应的物质不可能是 A Zn和浓 H2SO4 B C和浓 HNO3 C Cu和浓 HNO3 D Na2O2和 NH4Cl浓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Zn和浓 H2SO4可先生成 SO2,后生成 H2, 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4, 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可能为45.8,正确; B、 C和浓 HNO3生
5、成 CO2、 NO2,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有可能为 45.8,正确; C、Cu和浓 HNO3可先生成 NO2,后生成 NO, 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N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有可能为 45.8,正确; D、Na2O2和 NH4Cl浓溶液反应生成 O2和 NH3, 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都小于 45.8,不可能。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平均分子质量的判断。 在体积为 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 H2,通入 Br2(g)发 生反应:H2(g)
6、 Br2(g) 2HBr(g) HT1 B a、 b两点的反应速率: ba C为了提高 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 Br2(g)通入量的方法 D T1时,随着 Br2(g)加入,平衡时 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反应: H2(g) Br2(g) 2HBr(g); HT2错误; B、 b点 Br2的浓度比 a点 Br2的浓度大,反应速率也大,正确; C、增加 Br2(g)通入量,Br2(g)的转 化率减小,错误; D、体积不变时,在 Br2(g)物质的量较多的情况下,平衡时 HBr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图像
7、的分析。 相同温度下,甲(恒容)、乙(恒压)、丙(恒容) 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SO2( g) +O2( g) 2SO3( g) H = -197 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 据如下表。下列正确的是 容器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mol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SO2 O2 Ar 甲 2 1 0 放出热量: Q1 乙 2 1 0 放出热量: Q2 丙 2 1 0.5 放出热量: Q3 A Q1 =Q3乙,错误; C、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错误; D、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 1molSO3( s),气体转化为固体放热,所以反应放热应大于 98.5kJ,错误。 考点:本
8、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根据下表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电离常数 (25 ) HF: Ki = 3.610 - 4 H3PO4: Ki1= 7.510 -3, Ki2= 6.210 -8, Ki3= 2.210 -13 A. 在等浓度的 NaF、 NaH2PO4混合溶液中, c(Na+)+c(H+)=c(F-)+ c(H2PO4-)+ c(OH-) B. 少量 H3PO4和 Na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3PO4 +F-= H2PO4-+HF C. 同温同浓度时,溶液的 pH: NaF NaH2PO4 Na-2HPO4 D. 结合 H+ 的能力: H2PO4- HPO42-
9、 F-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c(H+)=c(F-)+ c(H2PO4-)+ c(OH-)+2c(HPO42-)+3c(PO43 ),错误; B、少量 H3PO4和 NaF反应生成 NaH2PO4和 HF,离子方程式为: H3PO4 +F-= H2PO4-+HF,正确; C、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可知同温同浓度时,溶液的 pH: Na-2HPO4 NaH2PO4 NaF,错误; D、根据电离常数可知,结合 H+ 的能力: HPO42 F- H2PO4-,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电荷守恒、水解规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
10、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乙图中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用同样的装置可制得金属铬 D丁图装置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于 AlCl3溶液中, H 得电子能与大于 Al3 ,所以在纯铝电极上得到的是 H2,而不是 Al,错误; B、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正确; C,在高温下 MnO2和Al 发生铝热反应生成 Mn, Al 也可以与铬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铬,正确; D、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使
11、铁钉处于一种较为干燥的空气中,所以铁钉几乎没被腐蚀,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分析。 常温时, KspMg(OH)2 = 1.110-11, Ksp(AgCl) = 1.810-10, Ksp(Ag2CrO4) = 1.910-12, Ksp(CH3COOAg) = 2.310-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 0.2 mol L-1的 AgNO3溶液和 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 CH3COOAg沉淀 B将 0.001 mol L-1的 AgNO3溶液滴入 0.001 mol L-1的 KCl和 0.001 mol L-1的 K2CrO4溶液中,先产生 Ag2CrO4沉淀
12、 C c(Mg2+)为 0.11 mol L-1的溶液中要产生 Mg(OH)2沉淀,溶液的 p要控制在9以上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 AgCl水溶液中加入 NaCl溶液,Ksp(AgCl)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浓度均为 0.2 mol L-1的 AgNO3溶液和 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Ag+) c(CH3COO )=0.10.1=0.01Ksp(CH3COOAg),所以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正确; B、根据 Ksp(AgCl) 和 Ksp(Ag2CrO4)求出形成 AgCl、Ag2CrO4沉淀时的 Ag+浓度,可知形成 Ag2CrO4沉淀 Ag+浓
13、度浓度大,所以先产生 AgCl沉淀,错误; C、 c(OH )2 c(Mg2+)=KspMg(OH)2,可得 c(OH )=10-5mol L 1, 所以溶液的 p要控制在 9以上,正确; D、 Ksp只受温度的影响,与离子浓度无关,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 Ksp的计算及沉淀的判断。 三氟化氮( 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 HF、 NO和 HNO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B 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 NF3在空气中泄漏时不易被察觉 C一旦 NF3泄漏,可以用石
14、灰水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D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6.021023,生成 22.4L NO 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三氟化氮中部分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3价部分升高到 5价,失去 2个电子。部分 N 元素从 3价降低到 2价,得到 1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错误; B、因为 NF3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 NO,而 NO极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 NO2 气体,因此空气中泄漏时易被察觉,错误; C、 HF、硝酸、NO2都能被碱液吸收,所以一旦 NF3泄漏,可以用石灰水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正确; D、没有注
15、明标准状况,所以 NO的体积无法求算,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到有关判断、计算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其中正确的为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 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 “中和滴定 ”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润洗后方可使用 D欲检验 SO2中是否混有 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
16、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漏了把 I氧化为 I2的步骤,错误; B、当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定容,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错误; C、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要润洗,容量瓶和锥形瓶不能润洗,正确; D、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时, SO2会与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CO2,则无法检验原气体是否混有 CO2,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检验。 汞 (熔点 -39 ,沸点 356 )是制造电池、电极等的重要原料,历史上曾用“灼烧辰砂法 ”制取汞。目前工业上制粗汞的一种流程图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7、 A “灼烧辰砂 法 ”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B辰砂与氧化钙加热反应时, CaSO4为氧化产物 C洗涤粗汞可用 5%的盐酸代替 5%的硝酸 D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合价的变化, S元素由 -2价升高至 +4价,失 6e, Hg元素由 +2价降低为 0价,得 2e, O 元素有 0价降低为 -2价,所以 O2得 4e,正确; B、根据流程图, HgS与 CaO 加热生成 Hg和 CaSO4、 CaS, 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 CaSO4为氧化产物,正确; C、盐酸不能与铜反应,所以不能用 5%的盐酸代替 5%的硝酸,错误;
18、D、减小压强会使物质的沸点降低,所以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锌 空气电池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动力源,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酸性或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该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Zn 4NaOH O2=2Na2ZnO2 2H2O。下列有关锌 -空气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 4OH- 4e-= O2 2H2O B碱性或酸性电解质溶液中,该电池正极反应式相同 C该电池工作时 , Na 移向负极 D每生成 1 mol ZnO22-转移电子数为 2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
19、应为 O2得电子,错误; B、酸性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 O2+4H+4e =2H2O,碱性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 O2+H2O+4e=4OH,正极反应式不同,错误; C、该电池工作时, Na 移向正极,错误; D、Zn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升高至 +2价,所以每生成 1 mol ZnO22-转移电子数为 2N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 c( H )与 c( 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下关于离子存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Na 、 Ba2 、 Fe3 、 Cl-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 K 、 I-、 C c点对应
20、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Cu2 、 Na 、 Cl-、 S2-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K 、 AlO2-、 ClO-、 C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a 点为中性, Fe3+不能存在,错误; B、 b 点溶液为酸性, NO3、H+氧化 I,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 Cu2+与 S2反应生成 CuS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 d 点 OH浓度大于 H+浓度,溶液为碱性,各离子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共存。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铜电极电解 NaCl溶液: 2 Cl-+2H2O Cl2+H2+2 OH- 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2Fe(OH
21、)3 6H +2I- 2Fe2+I2 6H2O C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Fe3 3ClO- 3H2O Fe( OH) 3 3HClO D Cl2通入 FeBr2溶液中, Cl2与 FeBr2物质的量之比 45: 10Fe2 6Br- 8Cl2 10Fe3 3Br2 16Cl-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用铜电极电解 NaCl溶液,阳极上 Cu失电子生成 Cu2+,错误; 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Fe3+具有氧化性。把 I氧化为 I2,正确; C、 Fe3+与col-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 Fe(OH)3沉淀和 HClO,正确; D、 Cl2与FeBr2物质的
22、量之比 45, Cl2先氧化 Fe2+,然后氧化部分 Br,离子方程式符合 Cl2与 FeBr2物质的量之比为 45,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HCO3溶液和 NaAlO2溶液混合会放出 CO2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 C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D AlCl3溶液和 NaAlO2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 Al2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HCO3溶液和 NaAlO2溶液混合生成 Al(OH)3沉淀和 CO32,错误;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溶液,
23、 Fe3+水解可制得 Fe(OH)3胶体,正确; C、氧化性大于 I2的物质都可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如 Cl2、br2、 H2O2、 O3等,错误; D、 NaAlO2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仍然是NaAlO2,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物质的判断。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 2H2O(g) 2H2(g) O2(g) H +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H -241.8kJ/mol B已知 C(石墨, s) C(金刚石, s) H 0,则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已知中和热为 H -57 4kJ/mol,则稀醋酸和稀 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学期 12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