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三醇不是乙醇的同系物 B硫酸铵和醋酸铅溶液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 C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D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丙三醇、乙醇含有的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 A正确;硫酸铵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 B错误;麦芽糖为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故 C错误;植物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故 D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实验: 将 0 1 mol L-1 Mg
2、Cl2溶液和 0 5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取少量 中浊液,滴加 0 1 mol 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将 中浊液过滤,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 0 1 mol 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 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饱和 NH4Cl溶液,沉淀溶解。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 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 Mg2+ B浊 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g(OH)2(s) Mg2+(aq) + 2OH-(aq) C实验 和 均能说明 Fe(OH)3比 Mg(OH)2难溶 D NH4Cl溶液中的 NH4+可能是 中沉淀溶解的原因 答案: C 试题
3、分析:将 0 1mol L-1 MgCl2溶液和 0 5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氢氧化镁悬浊液和氯化钠以及剩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 Mg2 +2OH-,将 中所得浊液氢氧化镁过滤,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 Mg2 +2OH-,所得滤液中含少量 Mg2 ,故 A正确;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 s) Mg2 ( aq) +2OH-( aq),故 B正确;实验 中是因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铁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缘故,不能说明 Fe(OH)3比 Mg(OH)2难溶,故 C错误;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
4、(OH)2 Mg2 +2OH-,加氯化铵,会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考查镁、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等方面的知识。 下图为某化工厂用石墨电解 Na2CrO4溶液制备 Na2Cr2O7的模拟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 OH-由阴极区流向阳极区 B阳极区产生的气体与阴极区产生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之比为 1: 2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 D Na2CrO4转化为 Na2Cr2O7的离子方程式为: 2CrO42-+2H+= Cr2O72-+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电解提高阳极区
5、溶液的酸性,说明在阳极区生成 H ,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 , 2CrO42-+2H =Cr2O72-+H2O;溶液 PH不会不断下降,中间有钠离子交换膜,溶液中 OH-不能由阴极区流向阳极区,故 A 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 将 Cu与 CuO的混合物 20 8g加入到 50mL 18 4mol/L浓 H2SO4中,加热充分反应至固体物质完全溶解 (产生气体全部逸出 ),冷却后将溶液稀释至1000ml,测得 c(H+)=0 84mol/L;若要使稀释后溶液中的 Cu2+沉淀完全,应加入 6 0mol/L的 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100mL
6、B 160mL C 240mL D 307mL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Cu与 CuO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硫酸有剩余,向稀释后溶液中加入 NaOH使 Cu2 沉淀完全,硫酸、硫酸铜都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 Na2SO4, 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 n( Na2SO4) =n( H2SO4) =0 05L18 4mol L-1=0 92mol, 由钠离子守恒可知 n( NaOH) =2n( Na2SO4) =0 92mol2=1 84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 =0 307L=307mL,故选 D。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短周期元素 W、 X、 Y、 Z的原子序数
7、依次增大,其中 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 X、 Y、 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的单质,而 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 X Y Z B W、 X、 Y、 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 W与 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 W与 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与 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的是 C14,采用的是断代法;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
8、分馏方法来生产 Y的单质,这是工业上生产氮的方法,因为 X、 Y、 Z同周期, Z的原子序数大于 X、 Y,且不能形成双原子,所以只能是稀有气体 He, X、 Y、 Z核外内层电子是 2个,所以 W是 H,则 X为 C, Y为 N,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 C N, Z为 He,原子半径测定依据不同,一般不与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相比较,故 A错误; W、 X、 Y、 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4+5+8=18,故 B错误; W与 Y可形成 N2H4的化合物,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故 C正 确; W为 H元素, X为 C元素, Y为 N元素, C和
9、H可形成多种烃类化合物,当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时,形成的烃在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沸点较高,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已知 Ba(AlO2)2可溶于水,向含有 1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加入含有 b mol Ba(OH)2 (b6)的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 A 5mol B 3mol C b/2mol D 5b/3mol 答案: C 试题分析: 1 mol Al2(SO4)3则溶液中含有 2 mol Al3 、 3 mol SO42-,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 Al3 3OH- Al(OH)3、 SO42- Ba
10、2 BaSO4。则当 2 mol Al3 完全沉淀时,消耗 Ba(OH)2 3 mol,此时生成沉淀为 2 mol Al(OH)3和 3 mol BaSO4共 5 mol;再加入 Ba(OH)2溶液时发生 Al(OH)3 OH-=AlO2- 2H2O, 沉淀的量将逐渐减少,如果氢氧化钡过量,则生成的氢氧化铝全部溶解,生成 Ba(AlO2)2,此时沉淀的就只有硫酸钡,其物质的量是 3mol;如果硫酸铝过量,则 bmol氢氧化钡生成的沉淀是 bmol 2b/3mol 5b/3mol,即选项C是不可能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氢氧化钡和硫酸铝反应的有关计算。 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3HaOb
11、( a、 b均是不为 0的正整数),下列关于C3HaO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 a=8时,该物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无论 b为多少, a不可能为奇数 C当 a=6、 b=2时,该物质不可能含有两种官能团 D 1个 C3HaOb可能含有 3个醛基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 a=8时,有机物的饱和度为 0,即不会有不饱和键的存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A 选项不正确; C3H6O2的不饱和度为 1,可以含有 -OH和 -CHO;C选项不正确;, C3HaOb只有三个碳原子,不可能含有 3个醛基, D选项不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基础知识。 实验室将 9 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
12、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 18 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 ( ) Fe2O3和 MnO2 MnO2和 V2O5 Cr2O3和 V2O5 Fe3O4和 FeO A B C D 答案: AD 试题分析: Fe2O3中的铁为 +3价,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铁单质的质量为18 7g, MnO2中 +4价 Mn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锰的质量为 13 75g故 正确; MnO2中 +4价 Mn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锰的质量为 13 75g, V2O5中+5价 V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 10 2g故 错误; Cr2O3中 +3价的 Cr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 1
13、7 3g, V2O5中 +5价 V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 10 2g故 错误; 铝全部反应: Fe3O4中的铁为 +2和 +3价, 1个氧离子可失去 2个电子,从 Fe3O4变成铁当得到 1mol电子时, Fe3O4失去 0 5摩尔 O,可以得到铁单质 168g0 5/4=21g, FeO中 +2价 Fe得到 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 28g,当铝为部分反应时 仍成立故 正确; 考点:该题解题时,需注意从氧化物转变成单质,失去的氧的物质的量以及转移的电子数,理清它们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溶液中,有关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10mL 0 5mol/L CH3CO
14、ONa溶液与 6mL 1mol/L盐酸混合: c(Cl-) c(Na+)c(CH3COO-) c(H+) c(OH-) B 0 1mol/L pH为 4的 NaHB溶液中: c(HB-) c(H2B) c(B2-)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Na+) c(SO42-) c(NH4+) c(OH-)=c(H+) D pH相等的 (NH4)2SO4、 (NH4)2Fe (SO4)2、 NH4Cl溶液: c(NH4Cl) c(NH4)2Fe (SO4)2 c(NH4)2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 10mL0 5mol L-1CH3COONa溶液与 6mLlmol L-1
15、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相对于溶液中 CH3COOH、 NaCl、 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5: 5: 1,所以 c( Cl-) c( Na ),溶液呈酸性, c( H ) c( OH-),醋酸是弱酸,发生电离,电离程度不大,所以 c( Na ) c( CH3COO-), c( H ) c( CH3COO-),故为 c( Cl-) c( Na ) c( H ) c( CH3COO-) c( OH-),故 A错误; 0 1mol L-1的 NaHB溶液 pH为 4,说明 HB-为弱酸根,且HB-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电离生成 B2-,水解生成 H2B,所以 c( B2-) c( H2B),电离
16、与水解程度不大, c( HB-)最大,所以 c( HB-) c( B2-) c( H2B),故 B错误;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铵根离子有剩余,溶液为硫酸钠、硫酸铵、氨水的混合溶液,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硫酸氢铵,所以 c( Na ) c( SO42-),根据物料守恒, n( SO42-)=n( NH4 ) +n( NH3 H2O),所以 c( SO42-) c( NH4 ),故 c( Na ) c( SO42-) c( NH4 ) c( OH-) =c( H ),故 C正确;相同 pH的 (NH4)2SO4与 NH4Cl溶液中,硫酸铵和氯化铵都是强酸弱碱盐,根据溶液
17、呈电中性可判断二者 NH4 浓度相等,即 2c(NH4)2SO4=c( NH4Cl),亚铁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所以 pH相等的 (NH4)2SO4溶液, (NH4)2Fe (SO4)2溶液和 NH4Cl溶液:c(NH4)2SO44 c( NH4Cl) c (NH4)2Fe (SO4)2,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在容积为 2 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 D在 T 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 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 667mol/(L min)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为 2D(s) 2A(g) 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A)2 c(B) C已知反应的 H0,则第 5分钟时图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 D若在第 7分钟时增加 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 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 a曲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 A物质增加了 0 4mol,则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 0667mol/(L min), A正确;平衡时 D减少了0 4mol, A增加了 0 4mol, B增加了 0 2mol,即 DAB的变化量之比是2:2: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s) 2A(g) 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19、K c(A)2 c(B), B正确;如果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符合图中变化趋势, C正确; D是固体,改变固体的质量,平衡不移动,则表示 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 b曲线,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以及大小比较的判断。 下列情况下, 离子组间一定能在溶液中同时大量共存的是 A pH=2的溶液中: SO42-、 K 、 NO3-、 Mg2 B pH试纸呈现红色的溶液: Fe2 、 K 、 NO3-、 Na C水电离出的 c(H )=10-14mol/L的溶液中: Na 、 HCO3-、 Cl-、 SO42- D CO32-可以大量存在
20、的溶液: Ag 、 K 、 NO3-、 Al3 答案: A 试题分析: pH=2的溶液中显酸性, SO42-、 K 、 NO3-、 Mg2 可以大量共存, A选项正确, pH试纸呈现红色的溶液显酸性, 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 Fe2 氧化成 Fe3 , B选项不正确,水电离出的 c(H )=10-14mol/L的溶液中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HCO3-不管是酸性还是碱性,都不能大量共存,C选项不正确, CO32-与 Ag 、 Al3 、不能大量共存, D选项不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 已知 A、 B为单质, C为化合物。 若 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 A可能是 N
21、a 若 C溶液遇 Na2CO3,放出 CO2气体,则 A可能是 H2 若 C溶液中滴加过量 NaOH溶液,先出现浑浊后澄清,则 B可能为 Al 若 C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 B可能为 Cu 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转化关系可知,电解电解质溶液时,是电解电解质本身,因此 C可以为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或无氧酸 若 A为钠,则 B为氧气,则 C为过氧化钠, C的水溶液为氢氧化钠,电解氢氧化钠得到氢气和氧气,不符合转化关系,故 错误; 若 C的溶液遇 Na2CO3,放出 CO2气体,则 C可以为 HCl、 HBr、 HI等,电解这些酸的水溶
22、液实际上是电解本身,在阴极得到氢气,故 A可能是 H2, B可能为卤素单质,故 符号上述转化关系,故 正确; 若 C的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显红色,则 C中含铁离子,电解铁盐不会得到铁单质,故 错误; 由 C的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 C为铜盐, C可以为卤化铜,如氯化铜、溴化铜等,电解他们的水溶液都会得到铜和卤素单质,故 B可以为铜,故 正确 故选 B。 考点:考查无机推断。 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向烧杯 a中加入少量 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烧杯 b中发生反应为 2Zn-4e 2Zn2+ C电子从 Zn极流出,流入 Fe极,经盐桥回到 Zn极
23、 D烧杯 a中发生反应 O2 + 4H+ 4e 2H2O,溶液 pH降低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铁活泼,据此可知,锌是负极,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铁是正极,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所以选项 A不正确,得不到蓝色沉淀, B正确; C不正确,电子不可能在溶液中传递,只能在外电路通过导线传递。 D不正确,溶液显中性,氧气得到电子生成 OH-,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乙烯时,利用 NaOH溶液可除去杂质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省 山大附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