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 A开发新的能源 B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C合成新的物质 D防治环境污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与化学无关系,其余选项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范围 点评:该题属于常识性试题,浓度不大。 能用 H OH- 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C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
2、应 D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可燃性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物没有难溶性盐生成的,所以满足条件的是 B, A中还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 C中氢氧化镁是难溶性的, D中醋酸是难电离的弱酸,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属于离子方程式的另一种应用,但容易错选 A,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注意到生成物硫酸钡是难溶性的而造成的。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下列情况会使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B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摇匀后溶液倒入试剂瓶时,试剂瓶中原有少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c n
3、/V可知,如果没有未冷却即转移、定容,则依据热胀冷缩可知,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减少,则浓度偏高; B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减少,所以浓度偏高;摇匀后溶液倒入试剂瓶时,试剂瓶中原有少量水,则为相当于是稀释溶液,浓度偏低,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配制的有关误差分析 点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实验过程中引起溶液浓度存在误差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讲,一是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二是由仪器或药品等系统原因引起的。由于引起误差的原因复杂,所以误差分析就成为试题中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难点 在体积相同的两
4、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 O2、 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3:2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所含质子数目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PV nRT可知, PM RT,即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二者的压强之比是相应摩尔质量之比的反比, A不正确;体积和密度相等,则二者的质量相等,因此 B不正确;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但氧原子数是相等的,所以C不正确,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应用 点评:同温同压下,相同
5、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又叫四同定律,也叫五同定律(五同指同温、同压、同体积 、同分子个数、同物质的量)。其推论有( 1)同温同压下, 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 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 V1/V2=M2/M1( 4)同温同压时,M1/M2=1/2。 某溶液中滴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 SO42- B一定无 Ag+ C可能有 SO42- 或 Ag+ D可能有 CO32-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液盐酸的白色沉淀的可以是氯化银,也可
6、以是硫酸钡,因此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离子的有关检验 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某物质 A加热时按下式分解: 2A 3B+2C+D(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 H2密度的 22.86倍。则反应物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2.86 B 45.72 C 80.01 D 137.16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 H2密度的 22.86倍,则生成物的平
7、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22.862 45.72。设参加反应的 A的物质的量是 2mol,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2M( 3 2 1) 45.72,解得 M137.16,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是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得出生成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式计算即可。 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 A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硫 酸铜溶液 D氯化钾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A中由于溶剂减少,溶质增加,所以氢氧化钠晶体会析出, A正确; B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C中生
8、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D中也没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钠的化学性质 点评:关于钠溶于溶液的有关判断,关键是理解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溶液中的溶质反应,据此可以判断。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B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正确,例如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 B不正确,例如氧化铜和水不反应; C正确,例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9、D不正确,例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CO不是酸性氧化物,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物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的解题思路是利用举例、逐一排除得到,这也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应该注意积累和总结。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 CO 2H H2O CO2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Ag+ Cu2+ Ag C向稀硫酸溶液中加铁: 3Fe 6H 3Fe3 3H2 D氧化镁与稀硝酸混合: MgO 2H+ Mg2 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正确,碳酸钙是难溶性的,应该用化学式表示; B不正确,没有配平; C不正确,应该生成的亚铁离子,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10、 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是:( 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 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固态的冰醋酸不导电,液态的纯醋酸可以导电; 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 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 . 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
11、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所以硫酸钡、醋酸、硫酸氢钠都是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硫酸氢钠属于酸式盐,不是酸,电解质不一定导电,能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所以选项 都是错误的,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导电的有关判断 点评:判断电解质的关键不是看能否导电,关键是要看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出离子,能够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而 导电只是一种现象。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3PO4=3Na+ B Ba(OH)2 Ba
12、2+ C CH3COOH CH3COO- H D NaHCO3 Na H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正确,应该是 Ba(OH)2 Ba2+ 2OH-; C不正确,醋酸是弱酸,应该是 CH3COOH CH3COO- H ; D不正确,应该是 NaHCO3 Na HCO3-,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电离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写出物质正确的化学式是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基础。 要正确书写出电离的阳离子、阴离子的符号。这里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应
13、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要先写数字,后写 “+”或 “-”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 “+”或 “-”号,后写数字。离子的电荷数为 1时, 1省略不写,只写 “+”或 “-”号;而化合价数为 1时, 1必须标明。 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 在电离方程式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数必须相等。 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 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一律用可逆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14、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强酸的酸式盐一步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不可逆,以后步步可逆,且一步比一步的电离程度小。 下列关于 Na2O 和 Na2O2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为白色固体 B都能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 C向 Na2O 和 Na2O2固体中分别加水再滴加 2滴酚酞,最终溶液都为红色 D都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 NaOH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 A不正确;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 C 不正确;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D 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钠的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但容易错选 D,这是由于不能理解碱性
15、氧化物的含义导致的。所谓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和酸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而过氧化钠和酸反应时还有氧气生成。 下列有关实验用品的使用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性 B称量 NaOH固体时,将 NaOH直接放在托盘中的纸片上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使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显红色, A不正确,应该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性; B 不正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 C不正确,答案:选 D。
16、 考点: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而氯离子是无色的 B氯气和液氯是同 一种物质,所含微粒完全相同 C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常温下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 D氯气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氯气通入石蕊试液,溶
17、液先变红后褪色,但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干燥的氯气是没有漂泊性的,选项 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氯气的性质 点评:该题属于基础性试题,难度不大。容易混淆的是氯气的漂泊性,并不是自身的作用,而是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再起作用。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 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 FeSO4和 Fe2( SO4) 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3655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C所得的分
18、散系中分散质为 Fe2O3 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周围黑色加深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36 55 nm 之间,所以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正确, B不正确;氧化铁是红色的,而不是黑色的, C不正确;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因此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周围黑色加深,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胶体的判断、胶体的性质 点评: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而不是丁达尔效应,但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无色溶液中: 、 Cu2 、 、 B在含 Fe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淮北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