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
《2011-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 选择题 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 “碳素燃料文明时代 ”过渡至 “太阳能文明时代 ”(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 ),届时人们将适应 “低碳经济 ”和“低碳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 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目前研究菠菜蛋白质 “发电 ”不属于 “太阳能文明 ” 答案: D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NH4 、 Ba2 、 Mg2 、 H 、OH-、 Cl-、 HCO3-、 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
2、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0.1mol/L乙溶液中c( H ) 0.1mol/L; 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 Ba2 B乙溶液含有 SO42- C丙溶液含有 Cl- D丁溶液含有 Mg2 答案: D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 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C元素周期表从 B到 B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元素中,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 8,则它们的周期数一定相差 1 答案: CD 下列有关实
3、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 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 HNO3将 Fe氧化为Fe3+ B 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2粉末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催化剂能显著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C Al箔插入稀 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 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石墨棒做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 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黄绿色气体 该气体为 Cl2,放出该气体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答案: BD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都属于原子晶体 B干冰升华既
4、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也破坏了共价键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导电 D NaCl晶体溶于水破坏了 Na+和 Cl-之间的离子键 答案: D 对于以下反应: A(s) 3B(g) 2C(g) D(g),在一定温度、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每消耗 3 mol B,同时生成 2 mol C C D的物质的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D B、 C、 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3 2 1 答案: AC a、 b、 c、 d、 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 a和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将
5、a、 b相连浸入稀硫酸中时, a溶解而 b表面有气泡产生; c和 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d 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 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 a、 e、 d、 c B e、 d、 a、 b、 c C a、 b、 e、 d、 c D a、 b、 d、 c、 e 答案: C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下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 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和 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 2e-=Cu C a和 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铁电极 D无论 a和 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
6、,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答案: C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系统命名: 2 乙基丙烷 B由分子式为 C2H6O 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相似,所以化学性质也相似 答案: D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关系的描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B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热化学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 答案: A 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电子式: B 8个中子的碳原子:12C 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 D
7、 2H、 13C、 15N、 18O、 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6 B 13C和 15N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 2 C 16O 与 18O 互称同位素 D 2H的核外电子数比 1H多一个 答案: C 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 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N2H4(g) O2(g)=N2(g) H2O(g)H 267 kJ mol-1 B N2H4(g) O2(g)=N2(g) 2H2O(l)H -133.5 kJ mol-1 C
8、 N2H4(g) O2(g)=N2(g) 2H2O(g)H 534 kJ mol-1 D N2H4(g) O2(g)=N2(g) 2H2O(g)H -534 kJ mol-1 答案: D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ClO4H2SO4H3PO4 B离子半径: Na Mg2 Al3 F- C热稳定性: HCl H2S PH3 SiH4 D熔点: SiO2 NaCl I2 CO2 答案: B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6g CH 4中含有 4NA个 CH 键 B一定条件下,氨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 30g NO,转移电子数为5NA个 C常温
9、常压下, 13.8g NO2与水充分反应,产生 0.1N A个 NO分子 D标准状况下, 22.4 LCCl4中含有 N A个 CCl4分子 答案: D 实验题 ( 6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取同质量、同体积的锌片、同浓度盐酸做了下列平行实验: 实验 :把纯锌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 :把纯锌片投入到含 FeCl3的同浓度工业稀盐酸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量减少。 实验 :在盐酸中滴入几滴 CuCl2溶液,生成氢气速率加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实验 中 t1 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t2 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江苏省 无锡市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