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光电效应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从金属逸出 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但如换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子,则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
2、的光子能量为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我们知道,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 后,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 ,即 ,故只有 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 就是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金属逸出功不同,故截止频率不同,故 D正确;低于此频率时,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 A错误; B选项中应换用频率更高即波长短的入射 光子,所以错误;最大初动能与光照无关,故 C错误; 考点:光电效应 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初速度、空气阻力均可忽略不计),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打开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 a降落伞用 8根对称
3、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 37,如图 b已知人的质量为 50 kg,降落伞质量也为 50 kg,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伞所受阻力 f,与速度 v成正比,阻力系数为 k,( g取 10m s2, sin53=0.8, cos53=0.6)求: ( 1)打开降落伞前人 下落的距离为多少? ( 2)求阻力系数 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 a的大小和方向? ( 3)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答案:( 1) 20m ( 2) 30m/s2 ( 3) 312.5N 试题分析:( 1)打开降落伞前人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图像可知,打开伞时运动速度为 20m/s,根据位移 -速度公式得: ,
4、故运动员下落的距离为:( 2)由题意可知,当运动员匀速下降时,速度为 5m/s,分析受力有:代入数据解得阻力系数: ;以人和伞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打开伞的瞬间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上 ( 3)设每根绳拉力为 ,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有: 代入数据解得: 考点:共点力平衡、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两根光滑细杆所构成的 AOB被铅垂线 OO平分, AOB 120.两个质量均为 m的小环通过水平轻弹簧的作用静止在 A、 B两处,A、 B连线与 OO垂直,连线距 O 点高度为 h,已知弹簧原长为 h,劲度系数为 k,现在把两个小环在竖直方向上均向下平
5、移 h,释放瞬间 A环加速度为 a,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k mg/3h B k mg/6h C a g D a g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位于 A点时的小环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有: 设此时弹簧伸长量为 ,则有: ,而 ,解得:,所以 A、 B错误;同理分析小环下移 h后的受力情况可得到:,而同时有 ,代入解得: ,故 C正确、 D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 如图, 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 “ ”形框架,其中 CA、 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37和 53。 P、 Q 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 CA、 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 P、 Q 环
6、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 O。将质量为 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 OP、 OQ两 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 l1、 l2表示,受到的拉力分别用 F1和 F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l1= 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B若 l1= 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C若 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 F1=F2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环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环受绳子拉力和框架的弹力,二力平衡,故绳子一定垂直于框架,再以节点 O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因框架两边垂直,故在平衡状态下,两绳必相互垂直,此时只能有 l1rb,则在此过程中( ) A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
7、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B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C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D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也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氢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跃 迁时,若原子放出某一频率的光子,那么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从高轨道跃迁到低轨道,电子绕核转动的速率变大,故动能增大,电子和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减小,所以 A 正确、 C 错误;同理反之,若电子从低轨道跃迁到高轨道,原子需吸收光子,原子的能量增加,故 B 错
8、误;电子的速率减小,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所以 D错误。 考点:玻尔的原子模型 实验题 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 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 1)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双项选择)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2)操作中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为固
9、定橡皮筋的图钉, 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和 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则该图的 F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_。 答案: BD 试题分析:( 1)实验中绳的长度对测量没有影响,所以 A错误;为减小摩擦阻力等对实验的影响,测量时,应保证弹簧秤等与木板平行,以减小误差,所以 B正确;两个分力的差值大小对实验没有影响,所以 C错误;为了减小作图时的实验误差,细绳尽量长一些且做标记时同一绳方向上的两点尽可能远些,所以 D正确; ( 2)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如图所示: 平行四边形中的对角线 F是根据法则做图来的合力,因测量误差,它与二力的合力并不完全重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福建省 三明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