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华亭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语文).doc
《甘肃省华亭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华亭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语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甘肃省华亭一中 20092010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语文) 其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远的校园 (节选) 谢冕 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 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
2、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 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 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
3、不灭。 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 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
4、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 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 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 魂
5、。 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 魂 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
6、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小题 1】开头写校园 “小 ”的用意是什么?( 4分) 【小题 2】文章内容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分点概括北大精神的含义。( 6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 “永远的校园 ”,请分点阐释。( 6分) 【小题 4】请你从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鉴赏。( 6分) 答案: 【小题 1】用夸张手法写空间意义上的校园 “小 ”,反衬精神意义上的 校园的博大。( 4分,各 2分) 【小题 2】 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 北大的优秀学者,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
7、精神,影响和引领着后人; 北大的一代代学者,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意思对即可,各 2分,共 6分) 【小题 3】 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 “我 ”永久的记忆; 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4】写作思路:文章从作者个人在北大的生活经历写起,写到对北大精神的领悟与赞美,之后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与永存。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能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能概括出思路内容 2分,简析 1分) 写作技巧: 前后照应。作者在开头把自己比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
8、种子在北大 “不再移动 ”,与开头相呼应,形式上便显得完整而有趣。 逐层深入,由 “北大魂 ”(北大精神)到 “中国魂 ”,层次清晰地揭示主题。 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对象来描写和赞美。既可深入地展现北大的精神、个性与神韵,又可充分地抒发作者个人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增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 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 1分,语言明确 1分。如果答案:能够体现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分析有理有据,亦可。)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名篇名句默写。(两题任选一题, 5分) ( 1)王勃滕王阁序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而倾全力
9、写登阁所见之景, “潦水尽而寒潭清, _ 闾阎扑地, _;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_,彩彻区明。 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 2)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多写 “泪 ”的诗句,其情韵非常丰富,比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春望中用 “ _”来表现国破家亡时内心的伤痛;唐代朦胧派诗人李商隐锦瑟中用 “ _”描绘出一副奇美且让人想象无穷的画面;宋代的市井诗人柳永雨霖铃则用 “ _”抒 写离愁别恨。 “西风紧,北雁南飞, _? _! ”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答案: (1) 烟光凝而暮山紫 /钟鸣鼎食之家 /云销雨霁
10、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 2)感时花溅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执手相看泪眼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 符合人物的经历。 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 25字( 6分)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当 宝玉洞房花烛时, 林黛玉在病榻上焚烧诗稿,把爱情变成一缕青烟 ;当李甲背信弃义时, ;当张生挥鞭远去时, 。 答案:示例 1:杜十娘在船头怒沉百宝箱,把爱情变成一圈涟漪;崔莺莺在长亭外泪洒秋叶,把爱情变成一片霜林。 示例 2:杜十娘在船头抛掷珠宝,把爱情变成一江怒涛;崔莺莺在残阳里目送情郎,把爱情变成两行清泪。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11、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_ _ _ _ _ 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 B C D 答案: A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低碳生活 ” 创新生活 廖先旺 “低碳生活 ”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
12、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 “低碳生活 ”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 “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 ”二字。 “低碳生活 ”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 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 “高碳 ”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 “样板 ”,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 “高碳 ”所绑架。在
13、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 “低碳生活 ”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 “低碳生活 ”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 “未雨绸缪 ”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 “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 “低碳生活 ”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 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华亭 一中 2009 2010 学年度 下学 期末试卷 答案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