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愆 期( qin)微 蹙 ( c)思 量 ( ling)流水汤 汤 ( shng) B 蜚 声 (fi)夙 昔( s)云 翳 ( y)歪歪趔 趔 ( li) C 戕 灭( qing) 聒 噪 (gu)攘 袂 ( mi) jj惶惶( x) D戏 谑 ( xu)缧 绁 ( xi)坍 圮 ( j)相 濡 以沫( r)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没有一个适宜企业
2、发展的良好环境,而期待企业依法经营,循规蹈矩 ,乃至做出 “大公无私 ”之举,只能是 一厢情愿 ,即使有,也是 独占鳌头 。 A循规蹈矩 B大公无私 C一厢情愿 D独占鳌头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独占鳌头:科举时代称中状元,后来比喻居首位或第一名。用在此处形容数量极少,不恰当。应改为 “凤毛麟角 ”。 A循规蹈矩:指拘守旧准则 ,不敢稍做变动。 B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C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
3、象。 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 “不合逻辑 ”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幅照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C委托其他个人或机构筹款的行为是否正当,法律上难以判断,应该是没问题的。 D把 “增长 ”改为 “发展 ”,丰富的只是一个词汇,改变
4、的则是发展的内涵,表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 “的情形 ”; C表意不明, “应该是没问题的 ”指向不清; D搭配不当, “丰富的只是一个词汇,改变的则是发展的内涵 ”应该为“改变的只是一个词汇,丰富的则是发展的内涵。辨析病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语感审读法; 语法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 造句类比法; “对号入座 ”法。记住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及其基本特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下列四句话,这四句话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5、 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总结语文教学理论的工作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 推动语文教学 的顺利前进 及时地进行总结 密切注视语文教学的每一步发展 不断提高它的理论水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实践 理论总结 推动实践。 “ 密切注视语文教学的每一步发展 ”是 “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 ”, “ 及时地进行总结 ”是 “总结 ”,总结之后再进一步 “实践 ”, “ 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前进 ”是 “实践 ”。 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
6、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 “抓 ”: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史铁生百日祭 何立伟 铁生去世百日了,但我仍不相信他走了,就像他曾经说过的,死亡是一个谣言。 回想铁生去世的当天,韩 少功给我发来了铁生的一张照片和一组诗,还有蒋子丹多年前写的一篇关于铁生的印象记。其实我 20多年前也写过铁生,主要是记那次海南笔会上铁生给我的印象。那次到海南时海南尚未建省,还很原生态。去的作家不少,有林斤澜、李陀、陈建功、韩少功、苏童、储福金等。
7、 最令人欣喜和意外的是,苏童和范小天居然把轮椅上的铁生抬上飞机,飞到了海南,而且后来我们坐南海舰队的登陆艇出海,铁生也被朋友们弄上了船。韩少功后来有次跟我一起回忆这么些年来参加过的笔会,都觉得那次海南之行令人印象最深。我想,这个印象之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了铁 生。 这可能是铁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远行的笔会。铁生的气质,在所有的作家中是最深沉凝重的,我们在海水中嬉戏的时候不经意回头一瞥,见他坐着轮椅,在沙滩上抬头凝望,像一尊佛的剪影。那剪影让我心头一颤。我觉得我们是用脚在大地上行走,而铁生是用思想在大地上行走。他走得比我们都远。 我们在海军大院的一间大房间里抽烟,争论文学,铁生总显得沉默,偶
8、然插上一句话,却是相当的精辟,他说的都是经过深思的话,令人回味再三。我阅中国当代作家无数,唯觉得铁生有很特别的气质 你挨近他,就会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会觉得自己有向上的欲望, 会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真的是相当奇怪,他身上有种电磁会传递给你,让你当场忘了俗念。 我后来想,这就是人格的感染力。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对生命作终极思考的人,大概没有谁能超过铁生。正因为了透了生命,铁生的人格才淬了火,达于真正的宽厚和仁慈,达于一种对众生的神性的大爱。于是他的生命的境界,传达到他的文字,无不显出了文学的高贵、深沉和温暖,同时也显出了他的人格上的伟岸和力量。 在中国的作家中只要见到他的文字我就会去读
9、的,只有史铁生、阿城、韩少功、马原、张承志等少数几位。他们要么在文化上有厚度,要么在思想上有 锐度,要么在情感上有深度,要么在视野上有宽度,要么在艺术上有纯度,铁生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走得最远,达于哲学、宗教和文学的遥遥的极地。在后来的许多重大的国内文学奖项中,竟然都没有史铁生的名字,这是中国的文学奖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文学奖的堕落。好在明白的人还有不少,都明白史铁生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分量和价值 铁生是寂寞的,热闹和鲜花和市场畅销从来没有簇拥过他,但他在我心中仍然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标高。他是那些出镜率曝光率居高的明星作家们不能望其项背的。我还可以说,铁生是当代中国赢得最广泛尊敬和爱戴的作家。 我
10、的漫 画集失眠的星光出版的时候,铁生给我写下了温暖的序言。那年他的长篇小说病隙碎笔付梓前,铁生特意嘱我为书稿插图。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为铁生做一点事情,一生都会光荣。现在铁生走了,这本书还留在人间,封面上有 “何立伟插图 ”五个字,是永远的纪念! 我很少看到铁生写诗,在韩少功发来的铁生的诗里,他写道: 呵,节日已经来临 /听远处那热烈的寂静 /我已跳出喧嚣 /谣言、谜语和幻影 /最后的祈祷 /是爱地重逢 这是他生前的预言。铁生在他 1991年发表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曾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 临的节日。 ”他在 2011年元旦到来之前跳出了喧嚣、谣言、谜语和幻影。他的
11、前世今生已在爱地重逢。这是他的终于降临的节日。 铁生走后,谁也没想到,广大读者对他,自发地表现出那么真挚的热爱和追念。没有谁煽情或炒作,也没有谁刻意组织、宣传,可是读者就是尊敬他怀念他痛惜他,而且这里面年轻人占有很大的比重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比得什么文学大奖都荣耀。 铁生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史铁生,永远活在中国文学当中。 【注】史铁生,当代作家。 1951年生, 21岁时双腿瘫痪,长年与轮椅相伴,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 12月 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 59岁。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小题
12、1】在作者眼里,史铁生有着怎样的人格感染力?( 4分) 【小题 2】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5分) 【小题 3】在史铁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启示?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在众多作家中,史铁生气质最深沉凝重的,思想最 深刻,他了透了生命,人格达于真正的宽厚和仁慈,达于一种对众生的神性的大爱。 他能够让接近他的人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有向上的欲望,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每点 2分) 【小题 2】 “我觉得我们是用脚在大地上行走,而铁生是用思想在大地上行走 ”,从 “行走 ”的角度将史铁生与 “我们 ”对
13、比,突出史铁生思想深刻,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他是那些出镜率曝光率居高的明星作家们不能望其项背的 ”,将史铁生与 “明星作家 ”对比,强调史铁生虽然没有明星作家的 “光环 ”,但却是中国文学的精神标高。 “在后来的许多重大的国内文 学奖项中,竟然都没有史铁生的名字 ”“读者就是尊敬他怀念他痛惜他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光荣,比得什么文学大奖都荣耀 ”,将史铁生生前的 “寂寞 ”与死后的 “荣耀 ”对比,突出史铁生在文学上的分量和价值,强调读者的热爱是比任何 “大奖 ”都重要的肯定。(每点 2分,答到两点给 5分) 【小题 3】 史铁生长年重病,却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一部部佳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
14、价值。与史铁生相比,我们这些躯体健康的人更有理由有所作为,以不负宝贵的生命。 与那些长寿的人相比,史铁生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却以自己的成就永远活在中国文学中。生命的价值不在于 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史铁生生前是寂寞的,许多的文学大奖与他无缘,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作品的分量和价值。一个作家的价值不在于赢得一时的掌声,而在于赢得读者长久的喜爱和尊敬。 史铁生作品显示出文学的高贵、深沉以及人格上的伟岸和力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与之相比,当下那些追求形式华丽,一味迎合时尚的所谓作品就显得像泡沫一样毫无价值可言了。(每点 2分,答到三点给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15、的能力。第六段段首 “我后来想,这就是人格的感染力 ”一句可见,答案:应该从前文找,信息的有效区 间在第四、五段,摘取关键句子作答。如 “铁生的气质,在所有的作家中是最深沉凝重的 ”“唯觉得铁生有很特别的气质 你挨近他,就会觉得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会觉得自己有向上的欲望,会在那一瞬间拼命追求崇高和美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先找出对比的双方,再分析其作用。文中多处运用对比:从 “行走 ”的角度将史铁生与 “我们 ”对比,我们用 “脚 ”行走,史铁生用 “思想 ”行走;史铁生与 “明星作家 ”对比;史铁生生
16、前的 “寂寞 ”与死后的 “荣耀 ”对比。 考 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作答。注中说 “21岁时双腿瘫痪,长年与轮椅相伴 ”, 却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一部部佳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生命只有 59 年,与那些长寿的人相比,史铁生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却以自己的成就永远活在中国文学中。文中第七段说,史铁生生前是寂寞的,许多的文学大奖与他无缘,但这丝毫无损于他作品的分量和价值,却赢得读者长久的喜爱和尊敬。 “铁生是当代中国赢得最广泛尊敬和爱戴的作家 ”,是因为史铁生作品显示出 文学的高贵、深沉以及人
17、格上的伟岸和力量。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图像及图像之外的汉字与中华文化 林谷芳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绵亘超过四千年的文明,也是唯一在这长时间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这两个唯一显非偶然,于是,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 汉字。 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堪与比拟的只有用火、产业革命与资讯革命,而使人类从蒙昧至开启的犹赖于此。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后世乃能够超越一代的生 理局限,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 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
18、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谈汉字,多数人首先连结的当然是书法。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不过,更根柢地,则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要说中国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 书法被首先连结,是因它太特殊了,其实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这在非直接由语言拼音而 来的表意文字尤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就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的属性直接相关。 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的表达,这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另一方
19、面则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 中华文化能绵亘数千年实因于传承者强固的历史认同,汉字在此则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亲炙 ,由此,所谓 “上下五千年 ”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则,以中国地缘之大、地理之复杂,若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 !也因此,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的环境,文化上 “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 ”使中国虽历经挑战却依然茁壮,而它,则缘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发展。 谈汉字,在美学、文化外,最终也更幽微的,是它与中国人认知思维与感悟的关联。孤字、图像化、凝练
20、性,不仅在艺术上长于意象的表达,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汉字不因语音的连续阅读而得,观者是直就图像而起,中国哲学之常直接以拈提 触发生命,不在哲理辨析上着眼,就与此有关。而禅之所以能在中国大放异彩,也因它拯救发挥了这个 特色,云门宗 以“一字关 ”勘验学人还曾名重禅林。 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也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就直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五四 ”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文合一,固是对语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却也因此未能看到语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起的根本影响, 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 ,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也还有许多人
21、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其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缺乏更深的了解。 曾几何时,中文电脑的问题已 能解决,中国也兴起了,汉字又成为大家乐于肯定的文化资产,而在文化创意成为时潮的现在,汉字作为图像辨识、设计元素的优势更被大肆标举,只是,在这情感与现实需要的转变下,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深刻关联,并由此知道自己的定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观照。 (摘自 2010年 9月 26日的北京晚报 ,有删改) 【注】 林谷芳:禅者、文化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所所长,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此文是他为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 ”而
22、写的文章。 亲炙: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拈提:禅林说法,拈举古则公案以开发学人之心地。 云门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 864949 )而得名。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它对文明最根本的影响是知识积累,并在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 B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书法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 C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文言文的精练等有直接的影响。 D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定的共同
23、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 适应多元环境的特点。 E现在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是因为人们看到了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的紧密关联,看出了中国汉字的新兴。 【小题 2】下列属于汉字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必须以毛笔为书写工具 。 B语、文一定程度的分离。 C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D认知思维的直观、整体。 【小题 3】汉字除具有一般文字的作用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分点概括。( 4分) 【小题 4】为什么说 “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 B 【小题 3】 形成了我国独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广东省 湛江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