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背 囊( bi)雪 橇 ( qio)戏 谑 ( n)大腹 便便 ( pin) B腼 腆 ( tin)一 瞥 ( pi) 拙 劣( zhu)乌烟 瘴 气( zhng) C踯 躅 ( zh) 绛 红( jing) 嘀 咕( d)跌 宕 起伏( dng) D 诋 毁( d)龌 龊 ( cu) 圈 养( jun)千刀万 剐 ( gu)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积累,并注意分辨方言与普通话读音有别的汉字。 A项 “n”应为 “xu”。
2、B项 “zhu”应为 “zhu”, D项“cu”应为 “chu”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墙上的斑点以第一人称叙述了 “我 ”看见壁炉里火红的炭块而思绪连篇,并把注意力转移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 B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石灰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 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遛走了。 C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 D车厢外面的香蕉林里笼罩着一片神秘的
3、静谧,树阴下显得十分洁净。然而,凝滞在车厢里的空气却发出一股没有硝过的臭皮子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音词、近音词、形近字的书写和用法,应在平时注意这些词语的区别。 A项 “连篇 ”应为 “联翩 ”或 “连翩 ”, B项 “遛 ”应为 “溜 ”, C项 “摩 ”应为 “摹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大炮在中甲板里滚来滚去,炮舱船梁下面 摇曳 着的船灯,给这景象加上了令人晕眩的、晃动的光和影。 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 八字还没一撇 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C山羊兹拉特
4、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感情不断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在困境中,人与羊的 相濡以沫 ,终于使他们的感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D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 踌躇满志 ,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 芝加哥一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选择词语使用错误的项,试题难度略小。 “踌躇满志 ”的意思是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显然不符合这个语境 。 C项为易错项。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这里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 A雨果这个充满悲观主义色彩的回答,竟有意无意地成了法国 20世纪 4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先声之一。 B伯尔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小人物的苦恼和彷徨,揭露了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正常、不公正,批判了复辟军国主义的思潮。 C小说人物的多样性只关系到反映生活的广度,而忠实地反映生活,还要解决一个深度的问题,这就要求作家更进一步把握人物的复杂性是非常必要的。 D经过一系列的磨难,阿隆不光对兹拉特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他的家人也对兹拉特非常感激,让它像家庭成员一样享受餐后的天伦之乐。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成分残缺,在 “不公正 ”后加上宾语中心词 “的现象 ”: C句式杂糅, “这就要求作家更进一步把握人物
6、的复杂性 ”和 “作家更进一步把握人物的复杂性是非常必要的 ”杂糅。 D语序不当,后分句的主语是 “家人 ”, “不光 ”应放在 “阿隆 ”之前,以避免主语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丹柯是他的早期作品,文中同时呈现出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 B牲畜林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小说结构的要点是 “牲畜林 ”,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 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小说的情节本来十分紧张,但作者却多次使用 “延迟法 ”给情节的进展设置障碍。 C美国作家艾萨克 什维斯
7、辛格的作品山羊兹拉特主要描写了人与动物之间超越人畜界限的情感,热烈奔放。因为作者认为在情感的处理上,一定要带着强烈的心绪去写,否则就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D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这种真实固然和生活的真实有关,但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阿根廷小说大师马尔克斯的沙之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是浙江高中语文选修的教材外 国小说欣赏内容及小说常识考查。 A丹柯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C “热烈奔放 ”错误,这是一篇比较 “淡 ”的小说; “节制胜于放纵 ”,作者适当地节制自己的情感,更能打动人。 D沙之书的作者是博尔赫斯。 考点:名家名作常识,
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3分) 当玫瑰开花的时候 智利 佩德罗 普拉多 老园丁培育出了许多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羡。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当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囔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
9、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 !”园 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 “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都奉献给您呀 !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 !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 ”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 ”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 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彤彤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
10、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 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如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那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行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十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 想知道玫瑰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 我的玫瑰树开花了。 而我总是这样
11、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女人的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的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的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的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一株玫
12、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 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 “至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 园里拿走过一朵采摘的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 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处算作花萼,又从何处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 【小题 1】小说开头叙述了人们对老园丁的妒羡与讨厌,有何作用?( 3分) 【小题 2】小说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进
13、行叙述?请结合小说内容述说其效果。( 3分) 【小题 3】两处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的内容情感上有何相同点?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4】你从老人呵护花 及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4分) 答案: 【小题 1】小说开头这样写,表明人们对老园丁做法的不理解( 1分);为下文表现老园丁深刻的人生感悟做铺垫( 2分)。 【小题 2】小说主体部分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1分)能比较真实、亲切地展现老园丁过去、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状况及所思所想,并回答了小说开头人们的疑问,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2分) 【小题 3】都采用比喻手法,( 1分)述说生命的不可采摘性,告诫人们对于生命中美好的东西
14、,要懂得珍惜、欣赏,而不是破坏性地占有或随意挥霍。( 2分) 【小题 4】( 1)老人敬业爱花 、育花,护花,做到了一种极致。凡事到了极致就是一种美。( 2)老人爱花,是真心的爱与欣赏,爱不是占有与伤害。( 3)爱要完整,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4)生命如花,需要我们自己精心呵护,不可将生命的花瓣随意弃掷。(以上 4点答对一点可得两分,答对两点可得满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开篇叙述的作用以铺垫为主,为后面的故事奠定一个感情基础。同时,兼有制造悬念的作用:这么优秀的老园丁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敬重呢?这是下文要回答的问题。开篇这样写,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
15、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人称写法作用的认识。第一人称主要是增强真实感;第二人称主要是加强情感表达,第三人称属于一般表达。小说主体部分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重点就在真实感方面。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题干要求通过比较得到答案:。本题要提取的是两处画线句的相同点。两处画线句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动,这两句的比喻就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生命的不可采摘性 考点:分 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6、。 【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文的概括能力。根据题干,要谈得到的启示,首先是要通过全文找出 “老人呵护花及他的人生经历 ”,然后分点陈述。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F。 阅读炮兽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8分)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 !”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 个人拉去枪毙。 ”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头儿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
17、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 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
18、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站在炮手旁边。 “开步走。 ”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 音。 【小题 1】请鉴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 【小题 2】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这一场景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小题 3】 “对照法 ”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请结合上述语段加以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1)采用状语后置句,变长
19、句为短句,使句子更加短促有力,更好地表现出老人斩钉截铁的表情和坚毅果敢的性格:( 1分,写出 “状语后置 ”或“变长句为断句 ”均给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头儿说话的语气比作斧子砍在橡树上,掷地有声、严酷无情,使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 1分) 【小题 2】( 1)渲染阴郁压抑的氛围,使全文悲剧的气氛更加浓郁;( 1分)( 2)作为象征,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是异常残酷的,等待他们的将是悲尉性的结果。( 1分) 【小题 3】老人对炮队队长前后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以及先前水手的欢呼、陆战队兵士们的举枪致敬和后来的惊惶进行鲜明的对比,( 2分)凸显了老头儿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
20、个性,( 1分)两个场景之间的对照映衬,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显 示出浪漫主义瑰丽的艺术效果(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来自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这句话是对老头儿(将军)一系列训斥的话的形象描写,题干没有什么限制,难于把握解答方向。这种试题一般根据句子所处语境,练习上下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解答。形式上看,倒装句和比喻句比较明显。倒装的作用是突出倒装部分,此处强调 “缓慢 ”“严肃 ”,突出老人斩钉截铁的表情和坚毅果敢的性格。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动,此处是是老人形象形象生动,跃然纸上。形式我内容服务,解答时要表明通过什么形式表现了什么内容。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 本特征
21、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老头儿要处死炮手与刚才老头儿把勋章挂在炮手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此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明确了赏析的范围,我们要做的是在文中把运用了对照法的地方找出来,对不同的对照所起的作用再加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寄欧阳舍 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
22、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记,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 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浙江省 台州市 第二 学期 期末 调研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