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2届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复辟 /媲美翩跹 /乔迁 款识 /残羹冷炙 B缔造 /真谛烙印 /络绎贫瘠 /声名狼藉 C绯闻 /斐然空旷 /粗犷 筵席 /偃旗息鼓 D伺机 /后嗣揶揄 /龋齿倜傥 /痛哭流涕 答案: C 下列对课文中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祝福)(比喻。表现祥林嫂饱受生活的折磨,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她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毁了) B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想北平)
2、(对比。表明北平城比巴黎等城市布局要匀称、协调,表达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C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 “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拿来主义(比喻。把 “鱼翅 ”比作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D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指放浪,不持重。)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 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中的 “六艺 ”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
3、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为 “永州八记 ”中的一篇 。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答案: A 填如下文横线处,语序合理的一项是 ( ) 国子监街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另外一座牌坊坐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 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坐牌坊 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现已辟为北京博物馆 街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 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 “ 国子监 ”,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都图书馆曾设在这里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无
4、误的一项( ) A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 ”琼珊说, “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 ” B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 帕尔感慨地说: “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 C它们那么顽强地生存着,给了我生命的感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D大概在十七、八岁的年纪,他遭遇了生命中沉重的打击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作为全国人大代表,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此前通过微博征集对此项议案的意见,得到两万多人次的反馈,个税起征点提高到 5000元的观点被普遍支持。 B虽然中美之间有关军费预算、亚洲地区的确定等诸多问
5、题,对骆家辉相对陌生,不过其出任驻华大使,表明奥巴马政府更关注经贸事务,也更加务实。 C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监督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官员合法财产如何界定等,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 D让子弹飞的火爆让姜文名利双收,不但创下了超过 7亿的票房收入成为 “贺岁片之王 ”,而且也赢得了无数好评,甚至连 “麻匪面具 ”也一度脱销。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纵观当下国内众多谍战题材作品,信仰被抽象成一个特征,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都不再重要, 浓墨重彩 渲染的是由执著信仰而产生的力量。 B形形色色的 “赠品经济 ”让商家绞尽了脑汁
6、:虽说同是变相让利,可 戏法人人会变 , 各有巧妙不同 ,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C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无良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 甚嚣尘上 。 D风骨不仅是文艺 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 大音希声 。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 着社会的良知。 艺术真实的使命可以暂不 现实生活的法则,因为虚构是小说家的特权。 悲悯情怀 了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
7、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 A守护理会超越 B守护理解超脱 C守候理会超脱 D守候理解超越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署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在不知不觉中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滋润生命的血液,同时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 D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既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另一种纪念碑 李 锐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
8、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 “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 “人 ”。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凤凰的 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其实,一个游子,
9、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 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
10、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 “田园诗人 ”。许多人把 “美化落后 ”“诗化麻木 ”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 “民歌集成 ”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 ?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 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 “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 ”所谓 “大音稀声 ”,所谓 “有大美而
11、不言 ”。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 “国语 ”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 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 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 “世外 ”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
12、的 “率真淳朴 ”“人神同在 ”和 “悠然自得 ”。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 “异质文化 ”,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 “自然而然 ”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有删改) 【小题 1】作者为什么说 “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
13、故乡 ”?结合前三段,简要回答。( 3分) 【小题 2】解释画线句子 “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 刻悲痛 ”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小题 3】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 “独特 ”之处?请概括作答。( 4分) 【小题 4】题目 “另一种纪念碑 ”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第一问: “另一种纪念碑 ”指的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沈从文不朽的纪念。( 2分) 第二问:( 1)一个 “另 ”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蕴含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沈从文作品的独特艺
14、术个性及深远的艺术影响,深沉蕴藉,引人深思。( 每点 1分,共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iPod、 iPhone、 iPad 自从上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 IT巨头之一,甚至与 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 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 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
15、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 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 “少数派 ”和 “神秘感 ”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 “苹果的精神 ”: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 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 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 “金融
16、传染病 ”,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象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 “苹果传染病 ”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 “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 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 ”。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
17、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 iPhone、 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 IT中心,苹 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 “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 ”,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小题 1】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 “少数派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浙江省 新昌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