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惠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惠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惠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惠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 逮 捕 /逮 住 供 词 /供 应菲 薄 /日 薄 西山 B参 乘 /乘 便 揣 测 /挣 揣 度 量 /度 德量力 C 鲜 有 /鲜 见 校 场 /校 官 强 壮 /强 人所难 D 泡 沫 /泡 桐 相 声 /相 位 有 识 之士 /博闻强 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A、 di/di; gng/gng; b。 B、 shng/chng; chui/chui;d/du。 C、 xin; jio/xio; qing/qing。 D、 po/
2、po; xing; sh/zh。)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像这样类似的错音还有很多,都可以分类进行记忆,最好贯穿到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8 月 14 日清晨,随着几声枪响, 恶贯满盈 的杀人魔王周克华在重庆街头被击毙。据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民警和武警参与了对周克华的的追捕行动,此外,
3、成都军区某部也加入到搜捕的行列。连日来,如此大张旗鼓地采取行动对付一个劫匪,为近年来少有, 凸显 出当局 除恶务尽 的决心。听到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老百姓奔走相告, 弹冠相庆 。 A恶贯满盈 B凸显 C除恶务尽 D弹冠相庆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D、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此处不合语境。A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B凸显:清楚地显露。 C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
4、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误区。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这次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难忘这次比
5、赛。 D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B项语序不当, “每天 ”移到 “至少 ”前; C项 “让 ”应改为 “给 ”; D项无因果 交系,应删去 “因而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
6、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 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本段话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来到小城 城中小河 小河的情况 走出小城 城外丘陵 山丘脚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7、”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 50。 现代文阅读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
8、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 ”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 “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 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 “上来吧,就收你三元。 ”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 “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 ”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
9、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 “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 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
10、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 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 “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他急忙制止: “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
11、去,我咋个挣生活啊? ”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 车子遇到 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 “吱吱 ”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你下来吧。 ”他说。 我
12、下了车,给他 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 “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 “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 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 “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 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选自第二届全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
13、集,有删改) 【小题 1】面对车夫, “我 ”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小题 2】文中画线的语段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3】作者塑造车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请作简要阐述。(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担心车夫的敲诈,同情车夫的不幸,尊重车夫的坚韧,敬仰车夫的高尚。 答对一点给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2】( 5分) 外貌描写, “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 ”“他的脸 是紫红的,他 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 根根可数 ”,表现车夫与命运抗争的坚强品质。 行动描写, “头使劲地向前蹿 ”,表现车夫的坚强品质。 侧面描写
14、, “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 ”“车轮发出 “吱吱 ”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运用拟人手法,侧面表现车夫拉车的艰难和坚强的性格。(或: “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 ”通过 “我 ”的心理描写,侧面表现车夫的坚强品质。)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两点给 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 3】( 6分) 通过塑造车夫这一人物形象,赞颂了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弘扬了讲求诚信、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 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 含蓄地批评了社会上漠视甚至歧
15、视弱势群体的人或行为。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三点给 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 ”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这里体现出作者担心车夫的敲诈;在发现车夫是一条腿时,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 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尊重车夫的坚韧。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 “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敬
16、仰车夫的高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人物形象 ”的能力。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 小题 2】试题分析:在画线的那段当中,有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和侧面描写,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人物形象 ”的能力。 点评:现代文中出现的文学形象一般有人物、事物、景物等,文学形象的把握,对于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有着举足轻重的衬托作用。文学形象是通过文学语言塑造出来的,描写的传神性、深刻的含蓄性、丰富
17、的审美性,都是应该考虑的范畴,尤其要注意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 【小题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 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中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佛教石窟艺术 李
18、泽厚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其中,以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须达 好善乐施和五百强盗剜目故事等最为普遍。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端残酷野蛮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压迫下,跪倒或端坐在这些宗教图像故事面前的渺小的生灵们,将以何等狂热激动而又异常复杂的感受和情绪,来进行自己灵魂的洗礼。众多僧侣佛徒的所谓坐禅入定,实际将是多么痛苦和勉强。礼佛的僧俗只得把宗教石窟当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把一切美妙的想望,无数悲伤的叹息,慰安的纸 花,轻柔的梦境,统统在这里放下,努
19、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从而也就变得更加卑屈顺从,逆来顺受,以获取神的恩典。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性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但它 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
20、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它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 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 “公平 ”主宰,也正好折射着 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但它们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一样。梁武帝赎回舍身的巨款和下层人民的 “
21、卖儿贴妇钱 ”,尽管投进了那同一的巨大佛像中,但 他们对象化的要求却仍有本质的区别 。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统治者匍伏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伏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像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并非偶然,云冈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连 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当时有些佛像雕塑更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这个阶级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佛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信仰与思辨的结合本是南朝佛教的特征
22、,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最佳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今天留下来的佛教艺术尽管都在北方石窟,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当时作为整体中国的一代精神风貌。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 ,便不断被中国化,那种种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式也都中国化了。其中,雕塑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文章节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在北魏极端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众僧侣的坐禅入定实际是痛苦和勉强的,他们只能把宗教石窟当
23、作现实生活的花坛、人间苦难的圣地,努力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不公平、不合理。 B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 C看北魏洞窟佛像,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 在神像面前匍伏着的是蝼蚁般的生命。 D南朝佛教信仰与思辨结合的特征,可思辨的信仰与可信仰的思辨,成为南朝门阀贵族士大夫安息心灵、解脱苦恼的不二选择,给了这些饱学深思的士大夫以精神的满足。 E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接吻、扭腰、乳部突出、过大的动作姿态等等,均被完全排除,连雕塑、壁画的外形
24、式也都中国化了。 【小题 2】下列有关 北魏洞窟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北魏洞窟艺术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因为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B洞窟中的壁画是雕塑的陪衬,四周壁画中的图景故事也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于是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烘托出的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C洞窟中的雕塑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表现出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及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 D云冈佛像的面貌是地上君王的忠实写照,有着瘦削身躯、深意微笑、智慧神情、潇洒风度的佛像雕塑完全是门阀士族贵族的审美理想的体现。 【小题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 惠州 实验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