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doc
《2011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5分 ,每小题 1分) ( 1)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 遥游) ( 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6)(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 7)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 8)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 9)( ),万钟于我何加焉 ! 。(鱼我所欲也) ( 10)( )
2、,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 11)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 ( 1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 13)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 1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 15)是故( ),( )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在出差途中竟然与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老同学萍水相逢。看到彼此都已经渐生华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B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拣别人丢弃的东西,防止被人敲诈。让孩子路不拾遗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
3、冷漠。 C放假了,文化广场上,游人不绝如缕。 D这支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人民热烈欢迎。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低碳生活 ”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B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的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 B 下面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是
4、( ) (1)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2)共其乏困 (3) 张良出,要项伯 (4)失其所与,不知 (5)秦王必说见臣 (6) 履至尊而制六合 (7)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8)卒起不意 (9)秦王方还柱走 (10)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 (2)(3)(4)(5)(7)(8)(9) B(1)(2)(4)(5)(7)(8)(10) C(2)(3)(4)(6)(8)(9)(10) D(1)(3)(4)(6)(7)(8)(9) 答案: A 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1)又欲肆 (肆意 )其西封 (2)因人之力而敝 (损害 )之 (3)夙婴 (绕 )疾病 B(1)焉用亡
5、郑以陪 (增加 )邻 (2)以致 (招致 )天下之士 (3)做师说以贻 (遗留 )之 C(1) 慈父见 (被 )背 (2)举世与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 ) (3)会 (适逢 ,恰巧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1)适 (到 )莽苍者 (2)秦王恐其破璧 ,乃辞谢 (道歉 ) (3)愿大王少假 (宽恕 )借之 答案: D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1)素善留侯张良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5)顺流而东也 (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7)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8)单于壮其节 (9) 而耻学于师 (
6、10)反欲望斗两主 ( 1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1)(11)(2)(5)(7)(3)(10)(4)(6)(8)(9) B(1)(11)(2)(7)(3)(10)(4)(5)(6)(8)(9) C(2)(5)(7)(3)10)(1)(11)(4)(8)(9)(6) D(1)(9)(11)(2)(4)(6)(3)(5)(7)(8)(10)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
7、 “寡人也。 ”师旷曰: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 A 乃喟然叹曰 B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C左右请除之 D以为寡人戒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佛手之香 肖复兴 那个星期天,我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外面的街上,买了一个佛手。那时,这条街和市场里面一样的热闹,摆满了小摊,其中一个小摊卖的就是佛手。卖货的是个山东妇女,十几个大小不一、有青有黄的佛手,浑身疙疙瘩瘩的,躺在她脚前的一个竹篮里,百无聊赖的样子,像伸出来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枝杈来勾引人们的注意。很多人不认识这玩意儿,路过这里都问问这是什么呀,这么难看?扭头就走了,没
8、有人买。我买了一个黄中带绿的大佛手,她很高兴,便宜了我两块钱,说我是大老远从山东带来的,谁知道你们北京人不认! 这东西好长时间没有在北京卖了。记得上一次见到 它,起码是四十多年前了。那时,我还在读中学,是春节前,在街上买回一个,个头儿没有这个大,但小巧玲珑,长得比这个秀气。那时,父母都还健在,把它放在柜子上,像供奉小小的一尊佛,满屋飘香。 我不知道佛手能不能称之为水果?它可以吃,记得那时我偷偷掐下它的一小角,皮的味道像橘子皮,肉没有橘子好吃,发酸发苦,很涩。那时,我查过词典,说它是枸橼的变种,初夏时开上白下紫两种颜色的小花,冬天结果,但果实变形,像是过于饱满炸开了,裂成如今这般模样。它的用途很
9、多,可以入药,可以泡酒,也可以做成蜜饯。那时我买的那个佛手没有摆到过年 ,就被父亲泡酒了,母亲一再埋怨父亲,说是摆到过年,多喜兴呀。 以后,我在唐花坞和植物园里看到过佛手,但都是盆栽的,很袖珍,只是看花一样赏景的。插队北大荒时,每次回北京探亲结束都要去六必居买咸菜带走,好度过北大荒没有青菜的漫长冬春两季。在六必居我见过腌制的佛手,不过,已经切成片,变成了酱黄色,看不出一点儿佛指如仙的样子了。 我们中国人很会给水果起名字,我以为起得最好的便是佛手了,它不仅最象形,而且最具有超尘拔俗的境界。它伸出的杈杈,确实像佛手,只有佛的手指才会这样如兰花瓣宛转修长,曲折中有这样的韵致。这在敦煌 壁画中看那些端
10、坐于莲花座上和飞天于彩云间的各式佛的手指,确实和它几分相似。前不久看到了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那伸展自如风姿绰约的金色手指,确实能够让人把它们和佛手联系一起。我买的这个佛手,回家后我细细数了数,一共二十四只手指。我不知道一般佛手长多少佛指,我猜想,二十四只,除了和千手观音比,它应该不算少了。 我把它放在卧室里,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香。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味扑满了整个卧室,甚至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样扑了过来 ,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水果都没有它这种独特的香味。在水果里,只有菲律宾的菠萝
11、才可以和它相比,但那种菠萝香味清新倒是清新,没有它的浓郁;有的水果,倒是很浓郁,比如榴莲,却有些浓郁得刺鼻。它的香味,真的是少一分则欠缺,多一分则过了界,拿捏得那样恰到好处,仿佛妙手天成,是上天的赐予,称它为佛手,确为得天独厚,别无二致,只有天国境界,才会有如此如梵乐清音一般的香味。西方是将亨德尔宗教色彩浓郁的清唱剧弥赛亚中那段清澈透明、高蹈如云的哈利路亚,视为天国的国歌的,我想我们东方可以把佛手之香 ,称之为天国之香的。这样说,也许并非没有道理,过去文字中常见珠玉成诗,兰露滋香,我想,香与花的供奉是佛教的一种虔诚的仪式,那种仪式中所供奉的香所散发的香味,大概就是这样的吧?金刚经里所说的处处花
12、香散处的香味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吧? 它的香味那样持久,也是我所料未及。一个多月过去了,房间里还是香飘不断,可以说没有一朵花的香味能够存留得如此长久,越是花香浓郁的花,凋零得越快,香味便也随之玉殒色残了。它却还像当初一样,依旧香如故。但看看它的皮,已经从青绿到鹅黄到柠檬黄到芥末黄到土黄,到如今黄中带黑的斑斑点点了,而且, 它的皮已经发干发皱,萎缩了,像是瘦筋筋的,只剩下了皮包骨。想想刚买回它时那丰满妖娆的样子,但让我感到的却不是美人迟暮的感觉,而是和日子一起变老的沧桑。 它已经老了,却还是把香味散发给我,虽然没有最初那样浓郁了,依然那样的清新沁人。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它老得像母亲。是的,我想起了母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黑龙江省 鸡西市 第一 中学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