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西河池高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doc
《2011届广西河池高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广西河池高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广西河池高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名句默写 (5分 ,每句一分,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 ( 1)花径不曾缘客扫, 。(杜甫客至): (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_,俯足以畜妻子。(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 屈原列传) ( 5)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卡片 /关卡宿仇 /星宿蹊跷 /另辟蹊径差可告慰 /差强人意 B落笔 /落枕刹那 /古刹伺候 /伺机报复媒妁之言真知灼见 C似的 /相似提防
2、/提醒模范 /大模大样层见叠出 /瑕瑜互见 D称谓 /相称哽咽 /吞咽铜臭 /乳臭未干擢发难数 /数见不鲜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晚,俄罗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内灯火阑珊,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在这里为莫斯科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场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无不为之倾倒。 B小王为人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C徐祥先前在网上承诺要带九千元去灾区并领养两名孤儿,今年 2月份他兑现了承诺,他这种一言九鼎的行为,令人敬佩。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
3、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管锥编。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 “你被录取了。 ” B写有 “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字样的横幅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C地图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当上海的城市地图不断修订甚至达到每周均出新版时,它所显示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这座大都市的变化太快太大。 D刘涌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 7项罪名被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处死刑。据悉,对刑事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的首次。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 )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_,_,_,_,_。 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就是觉着简陋,局促 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这几处的船 不是觉着笨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桥何在 吴锡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可以说,在所有歌咏扬州的诗词文赋中,要数这一首最为脍炙人口,也最广为人知。尤其是后两句简直成了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从这两句诗出发,溯源而上,认识二十四桥,认识瘦西湖,继
5、而认识扬州的。可是,在那些纷至沓来徜佯陶醉二十四桥景区美妙优雅的景色中的天南海北客中,又有谁知道,杜牧这首几成绝唱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悬疑千古的谜题:二十四桥所指为何?位居何处?岁月流转 ,和世间许多事物不知所终一样,事实上的二十四桥已经湮没在历史烟云的深处。如今 来探究它的身世,只能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检索那些历朝历代留下的关于扬州的诗词文章,二十四桥的身影频繁闪现,这其中对其的记载、理解自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顾盼之间,就和春日里的扬州一样 “乱花渐欲迷人眼 ”了。细细梳理这些隐藏在纸本册页里的文字,大体可将其归纳为这样几种: 一桥说。最有力的佐证莫过于白石道人姜夔的那首著名的扬州慢
6、 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细细品味词中意境,当指一座桥无疑。与白石道人同处宋代的另外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 。如韩琦 “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赵公豫 “桥在大业间,今已倾圮 ”;吴文英 “二十四桥南北,罗存香分 ”,等等。 二十四座桥说。这一看法最开始由北宋沈括提出。沈括作为我国北宋时杰出的科学家,以科学的方法、务实态度,在其传世名著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对扬州的二十四桥逐一进行了落实,详细记载了二十四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但有人指出,沈括列举出的桥,实际只有二十三座,其中下马桥出现两次。对一座规模并不太大的城
7、市来说,有两座桥异地同名,可能性似乎不大,文中的两座下马桥,当是指同一座桥。因此,沈括的这一说法并 不能让人信服,姑且存疑。 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编号为二十四的一座桥。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编号桥梁,比如杜甫的诗句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姜夔的诗句“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等。而在关于扬州的诗词中,此类的例子也确实不少,如唐代诗人施肩吾 “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 ”张乔寄扬州故人 “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明人林章送人诗 “不知今夜秦淮水,关到扬州第几桥?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的友人姚世鲸也有 “记取扬州郭,寻君第几桥 ”的诗句。这样的
8、说法只是一种推测,或许当时 的扬州有对桥梁进行编号的做法,但要说二十四桥是编号二十四的桥 还需要直接的证据。 泛指说。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数字有一种虚指、泛指的用法,如 “三生有幸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三百六十行 ”、 “七十二变 ”、“弱水三千 ”等等,这里面的数字并非确指,那么,二十四桥是不是也是用来泛指扬州的桥梁之多呢?只能说有这种可能,与编号说一样缺乏直接而确凿的证据。只是有人以杜牧好以数字入诗的事实提供了一个并不晓白的旁证。的确,杜牧的很多诗作中都出现了具体的数字,如江南春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村舍燕 “汉宫一百四十五
9、,多下珠帘闭琐窗。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邱。 ”诸如此类,都是泛指和约数,扬州的二十四桥也极有可能如此。 以上几种说法各自自圆其说,谁也没有压倒对方的说服力,谁也无法推翻另一方的观点,因此二十四桥之谜也就一直无从定论。但身世的悬疑未决终不影响人们对二十四桥赋予众多绮丽的想象。 【小题 1】对 “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 ”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是杜牧诗作中最出色的诗句,历来 “脍炙人口 ”。 B “徽章 ”说恰如其分地描画出二十四桥拱形的特征。 C诗句描绘的形象、意境是扬州风景秀丽的最典型的代表。 D这
10、是人们认识二十四桥、瘦西湖等扬州风景的真正原因。 【小题 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杜牧的几乎成为绝唱的诗句为后人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 B只有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才有可能对二十四桥的身世进行探索、研究。 C梳理诗词文章中的文字,可以看到对 “二十四桥 ”大体有四种解说。 D “一桥说 ”“二十四桥说 ”“泛指说 ”还是有直接证据的。 “编号说 ”缺乏直接确凿的证据。 【小题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石道人姜夔的诗句比宋代另外几位诗人的诗句更能证明 “二十四桥 ”原本是一座桥。 B对二十四桥身世的记载理解众说纷纭,从侧面表明杜牧诗作
11、的巨大影响力。 C二十四桥之谜悬疑未决,各种论争尘埃未定,说明我们的考证学尚欠科学性和权威性。 D千古而来,人们对二十四桥赋予众多绮丽想象,正是其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反映。 答案: 【小题 1】 C(徽章是表示身份 特点的标志,是一种代表。故 ABD 均不合适。) 【小题 1】 D(泛指说和编号说都缺乏直接而确凿的证据。) 【小题 1】 C(二十四桥身世悬疑未决是因为历史久远,众说纷纭,现在还未有定论。这正是考证 界客观严肃的态度的反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淡如菊文藏金 刘心武 我大声呼唤: “林大哥!心武看你来了! ”他瞪圆眼睛望着我,稍许,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笑答,笑完,
12、我再呼唤,他再回应一个微笑,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约四十分钟后,仙去。这是 2009年 4月 11日下午的事。 30年来林斤澜大哥一贯对我释放人性中至善 至美的光辉,他甚至把生命最后的笑容赐予了我,这笑容丰富的含义将滋养我的余生。 在关于他仙去的报道里,出现了 “近看像赵丹,远看像孙道临 ”的形象描绘,还有 “怪味小说家 ”的提法,有 “汪曾祺得到了充分评价,林斤澜没有 ”的喟叹,我很欣慰,因为这些形容、提法、感慨都是我曾公开表述过的,源头在我。 年年春节要给林大哥电话拜年。 2006年他接电话时呵呵大笑: “心武你怎么又暴红起来!你把你那红运分给我点好不好?哈哈哈 ” 我的几次暴红林大哥都跟
13、我开过玩笑。林大哥人淡如菊、与世无争,是口碑相传的。但他绝不装雅充圣,他跟记者 说过他也是俗人,对名对利并非一点也不在乎。我早在 1980年7月就公开发表一篇文章,称他的短篇小说如 “怪味鸡 ”、 “怪味豆 ”,可称 “怪味小说 ”,我跟他多次细聊过他的一些作品,如姐妹,素描一对姐妹在抗日救亡时代不同的生命流向,读后觉得 “无主题 ”, “太朦胧 ”,却又 “甚舒服 ”、 “心被挠 ”,他很高兴,承认我算知音,但也呵呵自嘲: “你那 怪味小说 的提法,煞费苦心,可是根本流传不开啊! ”后来有黄子平写了很扎实的评论,用 “老树的精灵 ”来浓缩对他的评价,可惜影响也很有限。现在尽管人们频频称道他的
14、人品、文品,但究竟他在现当 代汉文学短篇小说的美学贡献上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还欠评论。 林斤澜和汪曾祺有 “文坛双璧 ”之称。但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汪响林喑的局面。我对汪非常尊重,但我必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他的评价似已到顶。依我看来,汪的第一贡献是执笔写出了现代京剧剧本沙家浜,把 “三突出 ”的美学公式体现得天衣无缝。第二贡献是在上世纪 80年代,他等于是代其老师沈从文 “继续写小说 ”,把中断了 30年的沈氏香火续上了。总体而言,汪的小说创作是前有师承、后有众多 “私淑弟子 ”的。林斤澜却是绝对独家,前无师承,旁无流派,后无弟子。他非常孤独。而 能乐乐呵呵在孤独的艺术追求中不懈地跋涉,这艺
15、术骨气几人能比? 其实张爱玲原也孤独寂寞,谁知夏志清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轰隆隆地把她和沈从文的价值呈现到金光眩目的程度。有人揭出夏写此书接纳了不洁的赞助,更指出他政治立场的问题,又说他那用英文写成的书沉寂了很久,到 30几年前才先在台湾后在大陆 “引爆 ”,颇不以为然。我与夏先生有接触,觉得他是个性情中人,是位值得尊重的学者。我读他那本小说史的中译本,就他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一段而言,确好比从荒原里掘出黄金,那评论的功力不能不服。尽管现在嫌张厌张贬张斥张的言论也理所当然地出现,但喜张迷张赞张崇张的风潮并未过去,一本被张自己宣布永不要面世的小团圆最近竟在海峡两岸隆重推出开始热销,便是证明。 林斤澜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广西 河池 中高 第六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