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年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按要求填写名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 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的艺术境界。 “映阶碧草自春色, 。 ,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自
2、, 作者 被称为 “ ”, 他的诗歌作品是唐代 诗歌的代表,被称为 。 答案:客观景物 浑然一体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蜀相 杜甫 诗圣 诗史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伯 仲 ( zhng) 神 妪 ( y) 纤 尘( xin)修 葺 ( q)静女其 姝 (sh) B霓 裳 ( chng)逶 迤 ( y) 铁 砧 ( zhn) 栖 隐( q)机 杼 ( sh) C潺 /u( yun)凝脂( zh)江皋( go)平平仄仄( z)蓟北( j) D 霰 雪( xin) 酌 酒( zhu) 渌 水( l)羽扇 纶 巾( gun) 祠 堂( c) 答案: B
3、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敷衍琐碎良晨美景此情无计可销除 B宫阕怪癖愤事嫉俗楼船夜雪瓜州渡 C分沁寥落对牛谈琴别有忧愁暗恨生 D气殍纽扣冥玩不灵出师未捷身先死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 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 9000万以上。 C国务院认为,现在我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D与国外相比,有关灾难预防知识的普及与自救技能的培训在我国
4、是极为缺乏的,民众的防灾意识低、自救能力弱显然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太少有关。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副对联为: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联所写对象是陆游。 “悲黍 ”即姜夔扬州慢中 “黍离之悲 ”,此处表达了陆游对百姓遭乱的同情。 B,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先河,由西汉末年刘向搜集整理。 C,古代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古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以及杂言古诗;而近体诗是唐代及以后创作的律诗绝句的统称。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
5、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相应问题( 22分) 草堂 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 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 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
6、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读清人顾复初的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 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 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此时此际的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
7、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 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 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
8、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 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 锦城 夔州 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 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
9、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 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小题 1】从文中看, “草堂的文化意义 ”指的是什么?(不超过 30个字)( 5分) 【小题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年青 青海 师大附中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