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山东省东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0分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4分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分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分 答案: 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诸侯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大国)用军队侵犯它,接着又遭受灾荒。 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 天下的人不赞扬管仲的贤能却赞扬鲍叔能识别人才。 名句填空。 每空 1分,共 10分 。 意欲以究天人之际, _, _。 司马迁报任安书 吾闻之, _ 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_! 司马迁屈原列传 子曰:
2、“默而识之, _, _ _,何有于我哉? ” 论语 述而第七 其身正, _; _,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第十三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_, _ _。 司马迁滑稽列传 答案: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新沐者必弹冠 受物之汶汶者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蹊跷 q 羞赧 nn复辟 p 断井残垣 yun B缧绁 xi 施 y从惨怛 d 景 行 xng行止 C裨 p将 怃 w 然 馈 ku赠 箪 dn 食豆羹 D仆射 y 桎梏 go殷 yn红 毁家纾 sh难 答案: C 下列各句排列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项(
3、)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方五省的特大旱情牵动全国团员青年的心,他们积极响应团中央 “人人捐出一瓶水 ”的号召,踊跃捐款,为缓解旱区人们的饮水困难奉献了自己的爱心。 B在人代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 “有生之年,想去台湾看看 ”的发言传递了一位老人对祖国宝岛的赤子情怀。 C 美媒体报道,奥巴马政府将推迟是否将中国列为 “汇率操纵国 ”,
4、等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后再作考虑。 D 2010年高校招生中,北大推出的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 ”模式是一种明目张胆的 “掐尖 ”行动,遭到各大院校批评。 答案: A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中国有句古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次全球规划师联盟大会,重点关注城市化、贫困问题、气候变化及危害三个问题,都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 B算啦,你别和他计较了,等过一阵子,他会善罢甘休的。 C德国队南非世界杯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它将成为世界足坛的明日黄花。 D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答案: D 下列词
5、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折券自惭形秽一以惯之四面楚歌 B骠骑精兵减政一蹴而就震聋发聩 C恻隐博大经深循循善诱凭心而论 D荒僻舍生取义销声匿迹功亏一篑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 高二语文试题共 8页第 5页 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
6、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 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 “这儿,一条 铁扁担 ! ”“这儿,一窝 锅片儿 ! ”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 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 “谢 ”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
7、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 “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 “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 ”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 “扑通 ”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 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 “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 给明年留点鱼种吧。 ”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 “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
8、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 “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 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
9、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 用场。一场 “全民皆兵 ”的 “歼灭战 ”打响了,鱼儿陷入了 “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 “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 ”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 “鱼疯子鱼疯子 ”,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
10、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 “你知道鱼鹰吗? ”来 源 :Z|xx|k.Com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 ”朋友不屑一顾地说, “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 鱼鹰早死了 ! ” ( 2010.8小小说选刊) 【小题 1】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 写的好处。( 4分) 【小题 3】文末朋友回答 “鱼鹰早死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4分) 【小题 4】从全文看,作者创作 “鱼鹰 ”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水性
11、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 【小题 2】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 “我刚记事 ”、 “我十多岁的时候 ”和“而立之年 ”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 对 “鱼鹰 ”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 【小题 3】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 “我 ”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 【小题 4】文章创作了 “鱼鹰 ”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
12、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 【小题 1】答出一点得 1分,答出两点得 3分,答出三点得 4分。 【小题 2】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3】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4】 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本(一)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 3分 共 9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山东省 东明县 第一 高级中学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