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201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从 A、 B组中任选一组作答,请在相应题组的括号内打钩,否则答案:无效) (8分 ) A 组( ) B 组( ) A 组: (1)曾子曰: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论语 学而 ) (2)子曰: “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3)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4)映阶碧草自春色, 。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 B 组: (1)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氓
2、 ) (2)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韩愈师说)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苏轼赤壁赋 ) 答案:( 8分) A 组 (1)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 (2)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4)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B 组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嘈杂 /粗糙奖掖 /笑靥如花埋怨 /瞒天过海 B伶俜
3、 /娉婷饷银 /响遏行云支绌 /弄巧成拙 C饿殍 /漂白调剂 /光风霁月整饬 /叱咤风云 D凛冽 /趔趄狙击 /含英咀华慨叹 /奏凯而归 答案: C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社会思想,对作家的创作倾向有着显然不同的影响,试看唐代李白、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就能明白。李白除了接受过一定的儒家思想影响外, 。道家思想的积极方面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 。出身于 “奉儒守官 ”之家的杜甫的诗歌中, “济苍生、安社稷 ”的政治理想, ; 。王维的晚年 ,使他的诗歌涂上了一层出世、虚无的色彩。 主要接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它的消极方面又使他的诗歌流露出某种及时行乐、学道求
4、仙的思想 更多地接受了道家思想影响 而其中的忠君观念和礼教思想则是儒家思想消极方面影响的结果 明显地表现了儒家思想积极方面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 “亚洲母亲 ”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B近日,央视 “经济半小时 ”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 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
5、 “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 D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 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 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答案: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世人 刮目相看 ,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 饮鸠止渴 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印度博帕尔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无一不是 前车之鉴 。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好在国人已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 呼之欲出 了。 A刮目相看 B饮鸩止
6、渴 C前车之鉴 D呼之欲出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森特 梵高 热情似火的灵魂 1853年 3月 30日,文森特 梵高出生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梵高家庭却是欧洲经营美术品的大家族。梵高聪颖、敏锐,被全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家族宏伟事业的继承人。但梵高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 命中注定他是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 梵高 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 28岁学油画,画画不仅恢复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而且重新点燃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属于艺术的极度真诚和狂热。 1886年 3月之前,梵高的艺术生活仅局限在荷兰和比利时。他进入安特卫普
7、美术学院学习素描和油画,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和解剖,推崇伦勃朗和库尔贝,临摹米勒和桑普,探求进入绘画领域的门径,虔诚地承袭西方传统绘画的技法、格调乃至情感 此时的梵高只是借船溯源,只求门径而不求突破和创造。 1886年 2月,梵高来到了巴黎。巴黎之行是梵高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巴黎是现代艺术的摇篮,它没有让梵高失望。在印象主义作品、技法和人物的 强烈感召下,梵高的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为之燃烧,在与之同构契合的新探索中,梵高与曾经浸染其间的荷兰画风告别,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走进一个光与色、太阳与张力的崭新艺术世界。梵高在巴黎找到了引爆自己潜能的艺术源泉,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
8、艺术土壤,不过当对绘画极有鉴赏力的弟弟提奥看到已经疯狂地沉醉在对印象派痴迷的模仿和遵循之中的梵高时,他说: “老兄,你叫梵高,而不叫高更或修拉!你一天天在走下坡路,你一张比一张画得更不像文森特 梵高了。没有捷径可走,老兄,只有花上几年的艰苦劳动。难道你是一 个只会依样画葫芦的脓包吗? ”弟弟的提醒使梵高在自己倾注的色彩与印象派推崇的色彩分界线上徘徊、游移。梵高天性中那如同太阳一样的激情,必定使他抛弃荷兰画风的暗淡与沉寂,也必定要远离只追求瞬间色彩与阳光的印象派。巴黎成了没有营养的土壤,它曾使梵高充实又使他失望,但艺术生命之火不灭,他要离开巴黎,去寻找新的营养丰富的艺术土壤。 走向何方?法国北部
9、和巴黎四周早被印象派榨干了梵高所有的艺术灵感。回到祖国荷兰?那里是被梵高唾弃的传统绘画的一潭死水。梵高在巴黎沉闷的空间创作了 200幅绘画,觉得他以画为武器的战场不在城市而在 无垠的原野和神秘的自然,要让胸中的太阳与自然的太阳相通,点燃他调色板和画布上的熊熊烈火。梵高为了绘画遗弃寒冷的巴黎,追寻能烧光体内寒冷和点燃调色板的太阳,向阳光更加灿烂、色彩更加丰富的法国南部小镇 阿尔走去,去拥抱那一轮他苦苦追寻的炽热的太阳。 阿尔的梵高变成了 “绘画机器 ”,一部每天早上灌进食物、饮料和颜料,晚上制造出一幅作品的高速运转的绘画机器。梵高每天清晨很早便带着画具外出,晚上则带着一幅完成的作品回到旅馆,他只
10、是一幅接一幅地疯狂地画,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应干什么,完完全全陶醉在色彩与太阳之中。梵 高近乎疯狂,一口气完成 190余幅作品,在个月时间里完成的作品几乎等于在巴黎两年时间所画的总和。梵高用鲜亮明快的黄色基调,画桃花、梅花、杏花以及花园苗圃;画吊桥、海滨、草原以及田园风光,画酒吧、情侣、夜景以及广场上的黄房子,他独特的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然而,艺术情感的狂热,身体疾病的痛苦,使梵高经常陷入精神病的深渊。身心融入了太阳的梵高,没能慰藉自己的痛苦,反而不断地滑向痛苦的渊薮。 1889年 12月 24日,梵高最终被弟弟提奥送进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医生告诫梵高别再作画,但对他而言,时间和生命是以血管
11、里流出的 图画、胸腔里喷射的作品来计算的,而不是以表针跳动的声音和日历翻动的页数计算的,他不能不绘画,没有绘画就没有了梵高,生命就此终结。 1890年月,梵高在猛烈发病时喝下一罐颜料,被弟弟提奥送到巴黎最负盛名的精神病专家加歇医生那里照料。他画了著名的加歇医生肖像画,疯狂的心绪逐渐平静,因为他不再痛苦,不用追寻,预定了为艺术燃烧、为太阳奉献的人生底线: “去找自己的归宿。 ”日益增加的无奈与清醒使梵高创作了带有封笔之作意义的悲剧作品 暴风雨后的麦田和麦田上的鸦群,预示即将袭来的阴影。麦田上的鸦群已充分流 露出他心灵的空虚、心态的绝望以及对痛苦的妥协和无奈的认同,暗喻梵高的群鸦惊叫乱舞;不知缘何
12、而来,不知向何而去? 1890年 7月 27日,鲜红的晚霞烧遍了阿尔天空,茫然的梵高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拔枪自杀。 (选自一生应结识的 25个人,有删节) 【小题 1】作者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个 “注定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 4分) 【小题 2】梵高的艺术创作道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5分) 【小题 3】文章中多次提到 “燃烧 ”,而标题也是 “热情似火的灵魂 ”, “燃烧 ”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说说 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梵高聪颖、敏锐,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印象主义对梵高的感召,他心灵震颤,激情燃烧;梵高天性中
13、有太阳一样的激情,对太阳的极度痴迷;身体疾病及精神病的痛苦。( 4分) 【小题 2】 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 28岁学油画,画画点燃了他对艺术的极度真诚和狂热; 1886年 3月前,积极探求进入绘画领域的门径,虔诚地承袭西方传统绘画的技法、格调乃至情感,只求门径而不求突破和创造; 1886年 2月,到达巴黎,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 远离 印象派,走向阿尔,完全陶醉在色彩与太阳之中,使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日臻成熟。( 5分) 【小题 3】他极度真诚和对艺术的狂热执著(性格);点燃在调色板上的太阳及色彩(绘画);梵高对色彩与太阳的痴迷(思想);梵高在金黄色麦田里自杀(生命
14、);燃烧也是梵高似火的灵魂,是对主题的升华(主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 2分)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蓑衣 胡明刚 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 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
15、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 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
16、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 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
17、衣凝望着主人口 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 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
18、,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 !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 !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地翘首远望。 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小题 1】文章第 自然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4分
19、) 【小题 2】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地翘首远望 ”。它们在寻找什么 远望什么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 ( 5分) 【小题 3】从全文看, “江南蓑衣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请体会并分条列举。( 6分) 答案: 【小题 1】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 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2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的欣赏。( 2分) 【小题 2】它们寻找的是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日子。( 1分)翘首远望的是主人对它们所代表的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
20、活的留恋和回归。( 2分)因为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 2分) 【小题 3】 艰辛而愉悦的劳作 清寒贫穷的生活 自由狂放(或 潇洒逍遥 )的志趣 逝去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和内心。( 6分) 【小 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潘天强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
21、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 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广东省 汕头市 金山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