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西城区 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 A氮气 78% B氧气 21% C二氧化碳 0.03% D稀有气体 0.94% 。 考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 Mg B Fe2O3 C NaOH D Ca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镁是单质,其他三种都是化合物。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
2、强的是 A pH 1.3的工业废水 B pH 4.5的雨水 C pH 7.0的蒸馏水 D pH 7.3的矿泉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pH10%,故 C正确; D.没有指明溶液质量。 考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加热高锰酸钾会产生氧气,氧元素质量会减轻,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元素,故不能变为 0, A正确; B.稀盐酸过量到锌反应完后不再产生氯化锌,但是盐酸增多使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减
3、少, B不正确; C.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到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C正确; D. 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 D正确。 考点:电解水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欲测量久置在空气中的 NaOH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取 a 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 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 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 m1 g C与足量 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2 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
4、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 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数据不准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反应生成氯化钠,不只是盐酸与碳酸钠生成的氯化钠; C.只有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依据方程式即可求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 NaOH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增加的质量是氯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碳酸钠的性质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 8个质子和 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8 B 10 C 8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考点:原
5、子的构成 用下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过滤属于物理变化,不能杀菌消毒;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质;经过滤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物质和细菌等,不是纯水;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考点:水的净化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铜 B镁 C铁 D银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即可,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最外
6、层电子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关系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 A CO2 B 2O C 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小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考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 CO B Ca(OH)2 C Na2CO3 D H2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酸的定义判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混合物可以得出选择 D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图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识别常见的图标,
7、依靠平时的积累 考点:常见的图标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是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A.利用氧气的助燃性; B.干冰是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能升华吸热,可用于致冷剂、人工降雨剂,和舞台烟雾剂; C.铁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别 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 D方便运输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
8、个条件,设置防火带是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的条件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火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 考点:物质的俗称 在公园内能闻到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分裂成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远处闻到花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考点:用分子观点解释现象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取用固体粉末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
9、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不是黑色固体。 考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 填空题 ( 6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A B C ( 1)仪器 a的名称是 , A中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 2) B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 C中观察到的现
10、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集气瓶 ; 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 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4P + 5O2 点燃 2P2O5 ;( 3)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 CuSO4 Cu + FeSO4。 试题分析:( 1)常见仪器的名称;铁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量,瓶底放少量水可以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2)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40 ),不能燃烧;白磷着火点 低,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注意配平;( 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现象为溶液蓝色
11、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金属析出。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铁与硫酸铜反应 ( 7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 ( 2)采用如图所示的 “淡化膜渗透法 ”淡化海水,淡化膜能使水分子通过,其他离子不能通过。这一淡化过程属于 (填 “物理变化 ”或 “化学变化 ”)。 ( 3)将一包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和泥沙的混 合物,通过如下操作可得到氯化钠。 【资料: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 操作 I的名称是 ,加入 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若用溶液 B配制 100
12、g16%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需再加入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 )、称量、量取、 、装瓶贴标签。 答案:( 1)肥皂水;( 2)物理变化;( 3) 过滤; 除去氯化钙 ; 9 g; 33 g; 溶解 试题分析:( 1)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软水;( 2)该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 加水经操作 I得到溶液 A,故 操作 I是过滤; Na2CO3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经过滤可除去氯化钙; 计算: 100 g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16%=16g,故应加入氯化钠质量为 16g-7g=9g;水:
13、 100g-58g-9g=33g;称量和量取后溶解、装瓶保存即可。 考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海水淡化;粗盐提纯;配制溶液 ( 6分)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得到的生铁可炼成钢。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属于铁的合金 B都属于混合物 C都属于金属材料 ( 3)目前世界上有 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图是从海水提取镁并获得氯气( Cl2)的示意图: I中加入的试剂甲可能是 。 II中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IV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
14、)铝;( 2)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ABC;( 3)氢氧化钠溶液 ; 复分解; MgCl2(熔融) 通电 Mg + Cl2。 试题分析:( 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炼铁原理为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依据生铁和钢的成分即可选择;( 3) I 为了除去氯化镁得到氯化钠溶液,故加入的试剂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II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IV是熔融的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气体。 考点:地壳中元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西城区 年中 考二模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