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 B奥斯特 C牛顿 D焦耳 答案: B 试题分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有联系的人; 牛顿发现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焦耳建立了焦耳定律,提供了对电流通过导体时发出热量的计算 故选 B 考点:物理常识 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在图所示的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 200 的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将水的总体积 V和所对应
2、的水的深度 h记录在下表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取 g=10N/kg,物体只与底接触、不密合) A物体的底面积 为 8 B容器的底面积 为 12 C物体的密度为 D物体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1.4N 答案: ACD 试题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 h从 5-10cm, 水的体积变化: , - h从 22-25cm, 水的体积变化: , 即: , 解得: ,代入 得: ,故 A正确、 B错; ( 2)柱状物体的体积: , 柱状物体的高: ; 如果柱状物体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加水过程中柱状物体将静止在容器底不会上浮,容器内水的体积变化应该与 h的变化成正比,由表中数据可知器内水的体积变
3、化应该与 h的变化不成正比,所以柱状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随着水的增多,柱状物体将漂浮在水面上, 设柱状物体浸入的深度为 H 浸 , 当 时, 水的体积: , 即: , 解得: ,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 , 柱状物体漂浮, , 即: , 解得: ,故 C正确; ( 3)此时受到的浮力最大: ,故 D正确 故选 ACD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为选择题,实质是一复杂的力学计算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表中数据确定最后柱状物体的状态是本题的关键 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与茶杯和桌面受力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4、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茶杯所受的重力是同一个力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当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由于桌面对茶杯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使茶杯对桌面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故 A正确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茶杯对桌面施加了一个作用,故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故 B错误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力物体是茶杯,两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C
5、 正确 D、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压力不会是重力, D是错误的 故选 AC 考点:弹力;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弹力的产生、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力的定义等知识点 (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压力永远不会是重力 ( 3)哪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压力,该物体就发生了弹性形变 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熔点是 48 B甲在 ab段不吸热 C甲在第 2min时是液态 D乙是蜡烛 答案: AD 试题分析:如图,甲是晶体海波,乙是非晶体蜡烛 甲,在 0 4min,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
6、波是固态; 在 4 8min,吸收热量,进行熔化,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波固液共存; 在 8 12min吸收热量,海波是液态,温度升高 故选 A、 D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掌握各阶段的状态 有两只电阻 R1、 R2,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 串 ,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R 并 。若 R 串 = nR 并 ,则 n值的大小可能为 A n = 2 B n = 3 C n = 4 D n = 5 答案: CD 试题分析: 串联的电阻 ,并联的电阻: ,所以,整理得到: ,即: 假如 ,则 ,所以不正确,即
7、A错误; 假如 ,则 ,不可能; 假如 ,则 ,即 ,所以 ,有可能。 假如 ,则 ,根据数学知识判断有可能。 故选 CD。 考点:电阻的并联;电阻的串联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特点的掌握和运用,用好,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如图所示,甲图中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均匀的木块 A放入水中静止时,有 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300 Pa。若在木块 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木块 A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 400Pa。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
8、液体,在木块 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 m2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 A露出液面部分与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 m1 m2 5 1,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木块 A的质量 mA与 m1之比为 1: 3 B在丁图中,液体的密度为 kg/m3 C木块 A的密度为 kg/m3 D在图丙中,木块 A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 A的体积之比是 1:5 答案: A 试题分析:( 1)设 A的体积为 V、容器的底面积为 S, A在水中漂浮, , 甲图和乙图比较,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差: , 比较甲乙两图, , - 同理,比较甲丙图, , - 得: ; 此时木块 A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 ,所以在图丙中,木块 A露出水面的
9、体积与木块 A的体积之比是 1:5; D正确; ( 2)乙图: , 丙图: , ; A错; ( 3)乙图: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 则: , C正确; ( 4)在丙图中,由于 m1和 A漂浮,可得: , , 在丁图中, , , , 即: , 解得: , B正确; 故选 A。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定义式、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容器为圆柱形容器,在水中放入漂浮的物体,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的变化值等于放入物体的重力是本题的突破口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 U 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 “12V
10、、 6W”,定值电阻为 R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2,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1,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 1/4;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小灯泡正常发光,滑片在变阻器左、右两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为 ,若 U1: U2=3: 2。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R1=48 B U1=24V C U=36V D =6W 答案: D 试题分析: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即阻值最大处)时,等效电路图如图 1所示: 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即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11、0)时,等效电路图如图 2所示: 、 , , 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在图 1状态下, ;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 即 ; 在图 2状态下,小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在图 1状态下, , 在图 2状态下, , 即 , 解得: 在图 1状态下, , 在图 2状态下, , 组成方程组, 解得: ; 则电压表的示数 U1为: 、 , , , 滑片在变阻器左、右两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量为: 故 A、 B、 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阻的串联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判断,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
12、本题难点在于很多同学无法将三种状态下的功率关系及电压关系联系在一起,故无法找到突破口解答此类问题时,可将每一种情况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找出来,仔细分析找出各情况中的关联,即可求解 图是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 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的位置在图中的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图的分析,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军舰在平面镜 MM中成像,像在 A处,军舰的像又在平面镜 NN中成像,像在B处 故选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物体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成像,像点又可以在第二个平面镜中成像
13、,这个学生不容易理解 一辆娱乐电瓶车,工作时电压为 24V、电流为 10A,效率为 80%。电瓶车及人总重为 2000N,行驶时阻力是总重的 0.1倍,则此电瓶车水平匀速行驶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 A 83s B 833s C 104s D 1040s 答案: C 试题分析: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 克服阻力做的有用功 ; 该车做的总功 ; 该车行驶的时间 ; 故选 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就是,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时间与总功、有用功之间的关系 在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 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右移动时,则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
14、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量总电压,即电源 电压; 当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根据 ,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而电源电压不变,故 B正确。 故选 B。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路动态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分析清楚电路结构,然后依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在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 S闭合时,电流表 A1、 A2、 A3的示数比为 5: 3:1,则
15、电阻 Rl、 R2、 R3之比为 A 1: 1: 2 B 1: 3: 5 C 3: 5: 15 D 2: 2: 1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并联,电流表 A1测干路电流, A2测通过 R2和 R3的电流之和, A3测 R3支路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 , , , 即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故选 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得出通过三电阻电流的比值,难点是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流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16、的是 A秋日清晨,小草上霜的 形成 B细雨过后,山涧中雾的形成 C寒冷冬天,地面上冰的形成 D炎热夏日,泼洒的水迅速干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放热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 C、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的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放热 D、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故选 D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情况,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查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 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灯光表现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征,不符
17、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日食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 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A 图中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 B图中的剪
18、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 C图中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 D图中的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B 考点:杠杆的分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在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注射器的针头做的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扎进去符合题意 B、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坦克和路面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坦克对路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图钉帽做得较大,是在压
19、力一定时,增大手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手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汽车和路面的受力面积来减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保护路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知道压强 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增大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这些我们要增大,有害的我们就要减小 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炎热的夏天,太阳照射下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C在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变
20、凉 D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火炉上烧水,水吸收热量,水内能增加,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B、太阳照射下柏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C、在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放出热量,饮料内能减少,温度降低,饮料变凉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D、两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手的内能增加,手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点评: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不同,效果相同 如图所示,是探究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1、? ”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 a处滚下,在 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 d处停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从 a到 b,小球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B从 b到 c,小球的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到达 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到达 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从 a-b-c,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从 c-d,小球质量不变,高度不 变,重力势能不变 ( 2)从 a-b-c,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从 c-d,小球质量不变,小球撞击木块后,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到 d点停止,速度为零,动能为零 故选 C 考点:动
22、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 2)根据能量的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 到三个力即 F1、 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F1=10N、 F2=2N。若撤去力 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 10N,方向向左 B 6N,方向向右 C 2N,方向向左 D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块开始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 ;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 8N; 撤去 F1后,外力为 2N,故物体仍能处于平衡,故合力一定是零; 故选 D
23、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点评:本题是初学摩擦力的同学易错的一个题目,解答本题应准确理解静摩擦力的定义,并能根据受力分析得出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题 下表是小玲给酒精加热直至沸腾的实验记录数据。从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 ,查资料发现测量值比在标准气压下酒精的沸点高,说明当时酒精液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 1个标准大气压。( 2分)答案:、大于( 2分) 试题分析:如表格数据知,酒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 81 不变,所以此时酒精的沸点是 81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 78 ,此时酒精的沸点是 81 ,根据气压越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北京市 顺义区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