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成酒 B木柴燃烧 C面包发霉 D灯泡通电发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葡萄酿成酒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有酒精生成;B 木材是木材和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C 面包发霉是其中的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灯泡通电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
2、 “防火墙 ”,其理由是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使树木杂草变为不可燃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其中一个不满足燃烧便会停止,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正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灭火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燃烧与灭火,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人工降雨 C灭火 D制碳酸饮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气用来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人工降雨使用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灭火器里面装的是压缩的二氧化碳;
3、将二氧化碳压缩到饮料中可以制成碳酸饮料。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食物,富含维生素的是 A鸡蛋 B草莓 C蛋糕 D花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常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由题,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草莓属于水果,富含维生素;蛋糕中含有大量糖类; D 花生富含油脂,所以富含维生素的是草莓。 考点:营养物质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浓硫酸做干燥剂 B液氮做冷冻剂 C铁粉做食品保鲜剂 D
4、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物理变化; B 利用液氮气化吸热的性质; C 铁粉生锈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三氧化二铁,为化学性质; D 干冰气化吸热,利用其物理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质用途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组成完全相同 B两种物质充分燃烧所得产物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种物质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两种物质的化学式相同,为 ,组成相 同但分子结构不同,
5、所以两种物质充分燃烧所得产物完全相同,两种物质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但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属于不同物质,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B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C热水能隔绝氧气并加热 D该实验只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铜片上红磷不具备合适的温度,所以不燃烧; B 水中的白磷无法接触氧气所以无法燃烧; C 热水能隔绝氧气并加热; D该实验除了利用铜片的导热性还
6、利用了铜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性质。 考点:燃烧条件 点评:燃烧条件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小玲猜测一瓶久置于空气中的 NaOH溶液已变质,她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少量样品中滴加: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答案: D 试题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 NaOH溶液已变质,说明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只需要检测碳酸钠的存在即可,加入盐酸如果有碳酸钠存在会有气泡生成,加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有碳酸钠会白色沉淀。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
7、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向 AgNO3、 Cu(NO3)2和 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上一定有 Ag和 Cu B滤纸上一定有 Ag,可能有 Cu、 Mg C滤液中一定含有 Zn( NO3) 2、 Mg( NO3) 2 D滤液中可能有 Cu(NO3)2,滤纸上可能有 Ag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有个窍门,就是滤渣中一定会有最不活泼金属的单质,滤液中一定会有最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也就是说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但是整个过程硝酸镁并不参加反应,因为锌不如镁活泼,所以滤液中还应
8、该有硝酸镁。 考点: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将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 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 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 Ca( OH) 2的溶解度 C溶液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生石灰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同时又氢氧化钙析出,恢复的原来温度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大,和原来温度相比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 和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溶解度随温度
9、变化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安全、环保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NaHCO3 + H2 HCOONa+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有效成分 B该反应过程中含有两种有机化合物 C氢气是很好的新能源材料 D储氢过程和释氢过程的反应物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长作为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B 反应过程中碳酸氢钠归为无机化合物,氢气不含有碳元素,为无机化合物; C 氢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D 储氢过程和释氢过程互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同。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
10、:此题为一道信息题,考察较为新颖,仔细审题发现其实考察的还是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考察越来越热,应引起重视。 “冬天捞碱 ” 所获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质量的食盐,为测定纯碱的质量分数,称取 24.8g样品,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13.5%的食盐溶液200g,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A 14.5% B 42.7% C 85.5% D 87.6%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 106 117 则有 ,解得 由题可知, 联立式子 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碳酸钠含量的确定
11、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 Na D核外电子数为 22.99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元素名称为钠,原子序数为 11,而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所以质子数为 11个,元素符号为 Na,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 考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符号,表示 1个氢分子的是 A H B
12、H+ C H2 D 2H 答案: C 试题分析:表示 1个氢分子,指的是微观意义,由题可知, A 表示氢元素或者一个氢原子; B 表示一个氢离子; C 表示氢气或者一个氢分子; D 表示两个氢原子,所以表示 1个氢分子的是 C H2。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占空气总体积 21%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21%,氮气体积分数占 78%,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占 0.03%,稀有气体体积分数占 0.94%,占空气总体积 21%的气
13、体是氧气。 考点:空气的组成成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 Na B Zn C Ag D Cu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钾 K、钙 Ca、钠 Na、镁 Mg、铝 Al、锌 Zn、铁 Fe、锡 Sn、铅 Pb、 (H)、铜 Cu、汞 Hg、银 Ag、铂 Pt、金 Au,四个选项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强到弱为 Na、 Zn、 Cu、 Ag,所以最弱的为 Ag。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加油
14、站、面粉加工厂都应张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油站、面粉工厂的空气中容易积累很多可燃性的气体或者粉尘,遇火源容易被引爆,所以应该严禁烟火, A 为严禁停车; B 为节约用水; C 为易燃易爆物;为严禁烟火。 考点:常见的化学标志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答案: B 试题分析:白醋由水和醋酸组成,与水可以形成溶液;食用油主要成分为油脂,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酒精可以无限溶于水,溶于水可
15、以形成溶液。 考点:溶液的定义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溶液的定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了硒元素( 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K2SeO4是一种含硒的化合物,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 6 B +2 C +4 D +6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则有 ,解得 ,所以 K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6。 考点: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2Mg
16、 + O2 点燃 2MgO B 2Fe( OH) 3 Fe2O3+3H2O C CO + CuO Cu + CO2 D H2SO4 + BaCl2BaSO4+ 2HCl 答案: D 试题分析: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项符合题意, A为化合反应; B 为分解反应; C 一氧化碳夺去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属于还原反应。 考点:复分解反应 点评:复分解反应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过滤 D收集氧气
17、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应将瓶塞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错误; C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壁,错误; 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科学家用第 72号元素铪(音: h)和第 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 700万年形成。铪、钨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的定义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 有不同的质子数,
18、而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铪、钨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考点:元素的定义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氢氧化钙是制作建筑用三合土的原料之一。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火碱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石灰石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碱指的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生石灰指的是氧化钙,化学式为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石灰石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 考点:物质俗名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常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
19、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镁条 C红磷 D木炭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大量白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于课本,考察较为灵活,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磷 肥的是 A NH4HCO3 B K2SO4 C KNO3 D Ca(H2PO4)2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常植物只需要补充氮、磷、钾三种元素,而化合物中含有这三种元素中的一种就可以补充相应的元素, A可用来补充氮肥,
20、 B用来做钾肥, C 可用来同时做钾肥和氮肥; D 可用来做磷肥。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填空题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 1)仪器 b的名称是 。 ( 2) D装置用于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现象如图,试管 a中产生的气体是 。 (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了燃烧产物为固体外,还因为 (至少答一条)。 答案:( 1)长颈漏斗 ( 2)氧气 (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北京市 顺义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