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 3月 22日是第二十一届 “世界水日 ”,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节水措施分析。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可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用水;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能节水用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选 C 考点
2、: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 a的值为 2.6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 X一定含有氧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故3.2g+11.2g=7.2g+4.4g+a,解得 a=2.8g,错误;
3、B、由于 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说明 X为生成物,错误; C、反应物中 3.2g甲烷含氢元素的质量 =3.2g 100%=0.8g,而生成物中 7.2g水含氢元素的质量 =7.2g 100%=0.8g,由此可知,生成物 X中不含有氢元素,错误; D、根据 C中的计算可知, 3.2g甲烷中的碳元素的质量 =3.2g-0.8g=2.4g,而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4g 100%=1.2g,故 X中应含有 2.4g-1.2g=1.2g碳元素,又因为 X 的质量是 2.8g,故 X 中应含有 1.6g氧元素,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
4、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aCl2溶液(盐酸) 碳酸钙粉末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D KCl溶液( 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将 Cu和 CuO 混合物通入氧气并加热,主要物质铜会被氧化成氧化铜,而杂质氧化铜不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
5、物质,错误; B、主要物质 CO2和杂质 HCl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而主要物质 CaCl2溶液不与碳酸钙反应,故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除去杂质盐酸,正确; D、杂质碳酸钾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而主要物质氯化钾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故能除去杂质 K2CO3,但由于加入的是过量氯化钙溶液,故会有氯化钙溶液剩余,增加了新的杂质,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
6、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用熟石灰区别化肥硝酸钾和硝酸铵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要鉴别的两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助燃,故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燃着的木条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正确; B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而酚酞只遇碱性溶液变色,故用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错误; C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故用水能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正 确; D硝酸铵能
7、与碱共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而硝酸钾与碱不反应,故用熟石灰能区别化肥硝酸钾和硝酸铵,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尤其是物质的特殊性质,然后利用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加以鉴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B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配制 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 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分析。 A、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就
8、要停止加热,要利用余热将其蒸干,否则可能引起固体颗粒飞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确; C、配制 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溶解,正确;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因为盐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的凝固点要低,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正确。故选 A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蒸发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熟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常见盐的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
9、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CO和NO,生成物是 CO2和 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 N2分子是由 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 CO和 NO转化为无毒气体 CO2和 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 CO和 NO,它们都是由
10、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Ca和 Ca2+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C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D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
11、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 Ca和 Ca2+两种微粒都属于钙元素,故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正确; C.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时,不能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否则会将待测液稀释,其 pH值有可能变化,从而产生误差,错误; D.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正确。故选 C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玻璃仪器的洗涤 点评:本题是对于
12、基础知识 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碱的组成,熟练掌握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值方法,以及熟记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体气味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引发火灾,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防止中毒),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慢慢倾倒,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
13、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环保 ”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 “QQ”能够升级,长期把 “QQ”挂在线上 C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低碳环保 ”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A
14、、由于造纸需要大量的树木,故节约用纸,能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正确; B、为了 “QQ”能够升级,长期把 “QQ”挂在线上,会消耗较多电能,而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故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错误; C、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 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能减少汽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 B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温室效应、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社会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5、。 今天的午餐食谱是:主食 米饭;配菜和副食 炸鸡腿、炸薯片、牛排、牛奶。则该午餐食谱缺乏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米饭、炸薯片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炸鸡腿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牛排和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水和无机盐,而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可知食谱缺乏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 D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作用、食物来源、以及缺乏症等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填空题 右图中 A、 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16、题: ( 1)若 A表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 为 。 ( 2)若 B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 y=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 “失去 ”或 “得到 ”)电子。 ( 3)若 A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 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 8 b 10 c 11 d 12 ( 4)若 A中 x=13,则 A、 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 。 答案:( 1) Ne ( 2) 7 得到 ( 3) cd ( 4)氯化铝 试题分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 A原子的质子数为 10,则 A的元素名称是氖,故该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Ne。 ( 2)
17、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 2+8+y=17,解得 y=7,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个电子,故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相对稳定和结构。 ( 3)由于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 x 10,故选 cd。 ( 4)若 A中 x=13,则 A元素是铝元素,则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3,小于 4个电子,故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3个电子,故其化合价为 +3价;而由微粒示意图可知, B为氯元素,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个电子,故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1个电子,故其化合价为 -1价,则 A、 B所表示的元 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8、 AlCl3,则名称为氯化铝。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和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在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易得电子。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 1) 25 时,将 25g甲固体加入到 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 2)要使 35 时接 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贵州省 正安县 第六 中学 初中 毕业 升学 统一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