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学区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学区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学区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学区九年级 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 “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 CH4、 CH3OH等) 燃烧产物( CO2、 H2O 等) 燃料( CH4、 CH3OH等),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 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A均为物理变化 B 为物理变化, 为化学变化 C 为化学变化, 为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料( CH4、 CH3OH等)燃烧生成 CO2、 H2O 等,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CO2、 H2O 等物质在太阳或生物作用下又重新转化为燃料(
2、 CH4、 CH3OH等),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物理变化物质的种类不变。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 /g m 29 0 8 A m的值为 1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29 8 答案: BD 试题分析:由表格可知,反应后物质乙质量增
3、加了 9g,为生成物;物质丙质量减少了 15g,为反应物;物质丁质量增加了 6g,为生成物; 9g+6g=15g,该反应的表达式为丙 乙 +丁,属于分解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 m=1,甲在该反应中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为杂质,故 A、 C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9g: 6g29 8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BD。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催化剂的概念。 点评:该类型的题目,关键要先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是增加的。 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
4、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对比反应前后的原子模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故 A说法正确; B、反应前的分子全部为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B说法错误; C、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 C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都有 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考查微观粒子
5、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为了验证镁、 铁、铜的活动性顺序,适宜的试剂组是 ( ) A镁、铁、铜、稀盐酸 B铁、铜、硫酸镁溶液 C铁、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 D铜、硫酸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的活动性,又可概括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可比较出镁与铁的活动性强弱,故 A正确; B、铁、铜都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说明铁、铜的活动性小于镁的活动性,但无法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故
6、 B错误; C、铁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小 于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 MgFeCu,故 C正确; D、铜不能与硫酸镁、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小于镁、铁,但无法比较镁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故 D错误; 故选 AC。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和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点评: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利用 “三取中 ”的方法,选取活动性处于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两种金属单质反应。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Fe+6HCl=2FeCl3+3H2 B 2Fe +3O2 Fe2O3 C CO2+H2O=H2CO3 D
7、2Al+6HCl=2AlCl3+3H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铁与酸反应,应生成 +2价的铁 FeCl 2,而不是 FeCl3 铁为 +3价,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故 A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 B错误; C、反应物的状态不用标注,故 C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客观事实,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1. 区分下列各 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
8、水,搅拌 观察颜色 C 铜丝和铁丝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点燃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味的,故方法二不正确; 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故方法二不正确; C、铜丝是红色的,不能被中磁铁吸引,铁丝是银白色的,能被磁铁吸引,故方法一、方法二合理; D、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燃烧,而 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具有可燃性,故方法一、方法二合理; 故选 CD。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鉴别。 点评: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等质量的 M、 N 两种金
9、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 N 在生成物中均为 +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 N 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 N B生成 H2的质量 M 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 N D产生 H2的速率 N M 答案: C 试题分析 : A、金属越活泼,单位时间内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就越多,由图可知同一时间内 M产生氢气多,故金属 M比 N 活泼,该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 M比 N 多,故该说法错误; C、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化合价相同),产生氢气的质量 M比 N 多,故
10、 M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N 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该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单位时间内金属 M 产生的氢气大于 N,故产生 H2的速率 M N,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点评: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活动性看反应斜率,斜率越大金属越活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看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的比值与氢气的质量成反比。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D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答案: C
11、 试题分析: A、煤气属于易燃物,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窗通风,故 A做法正确; B、洒出的酒精燃烧可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从而使酒精熄灭,故 B做法正确; C、沼气属于易燃物,不可用燃着的蜡烛检验,以防发生爆炸,故 C 做法错误; D、烧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使油熄灭,故 D做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考查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点评:易燃物泄漏时应注意不要使用明灯进行检查。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用 10 mL量筒量取了 6.
12、53 mL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 A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说法错误; D、 10mL量筒准确度为 0.1mL,不可能量取 6.53 mL水,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考查氧气与碳、磷、铁等反应的现象以及量筒的使用。 点评: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 该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 A铁 B碳 C铁、碳混合物 D硫
13、酸亚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铁是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亚铁和氢气,由于稀硫酸过量,故铁无剩余;碳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后,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为碳,故选 B。 考点:考查铁的合金和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点评: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不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图中 4个分子相同,且分子构成的原子不同,说明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B、图中 4个分子相同,且分子构成的原子相同,说明该物质属于单质; C、图中 4个分子不同,说明该物
14、质为混合物; D、图中 4个分子相同,且分子构成的原子相同,说明该物质属于单质; 故选 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 点评:由不同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的纯净为化合物,构成分子的原子相同纯净物为单质。 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蜡烛燃烧使烧杯内的氧气逐渐减少,导致缺氧蜡烛熄灭; B、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嘴吹出的空气带有了蜡烛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
15、于空气,由于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断上升,使蜡烛逐渐与空气隔离,使蜡烛缺氧而熄灭; D、原理同 C选项,二氧化碳使蜡烛缺氧而熄灭; 故选 B。 考点:考查灭火原理。 点评:该题要结合灭火原理,认真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降低温度; 3、隔绝空气(或氧气)。 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 C2H5OH+4X(橙红色 )+6H2SO4=2Cr2(SO4)3(绿色 )+2CO2+9H2O,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姜堰市 学区 九年级 12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