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启东东海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启东东海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启东东海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启东东海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 C铜表面产生铜绿 D湿衣晾干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干冰生华、过滤、晾衣服都是物理变化,只有铜表面生成铜绿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 (化学式位 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1 B +2 C +6 D +7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规律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先假设 Cr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 +x+( -2) 4=0,计算得: x=+6, 考点: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计算规律和原则。 点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准确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 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 3个电子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分别为 8和 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iO2 D同一周期中
3、,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可知: Al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 13=2+8+X X=3;对于绝大多数元素,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但表中 O、 F却没有正价;核电荷数分别为 8 的是氧元素,最低价为 -2 价, 14 号元素为 Si 元素,最高价为 +4 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iO2;由表可以看出,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其电子层数是相同的,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由 1变化到 7,故有在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 考点:原子结构
4、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结合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则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则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为同种元素的粒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是分子能再分;
5、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一般为,但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离子; C选项表述的正确;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团。 考点: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原子结构;纯净物与混合物;元素。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要依据化学概念和原理仔细推导,才能获得合理答案:。难度较大。 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 种物质组成的。换句话说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
6、质为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图中 A所示的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考点:微粒及其模型的应用;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上,标签要向着手心;过滤时要遵守 “一贴二低三靠 ”的 原则;取用固体块状药品要用镊子,试管要平放,避免打破试管底部。题中 C的操作是正确的。 考点:酒精灯的使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固体颗粒状药品的取用。
7、点评: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应熟记。 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 考点:木炭、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点评:只有熟记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才能对相关的现象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描述实验现象,只要说明现象就行,不要说明物质的
8、名称,否则就变成了结论叙述了。 托盘天平称量 5.5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移,这时应 A减少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 B 试题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则,指针偏右,说明物体质量小于砝码质量。题中要称量 5.5g药品,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量不足 5.5g,应加药品。 考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若已知药品质量,则应该先加砝码后加药品;若要称取一定量的药品质量,则先加药品后加砝码,且砝码添加顺序是由大到小,在称量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整个称量过程中不能再次调节平衡螺母。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
9、“含氟牙膏 ”、 “高钙牛奶 ”、 “碘盐 ”、 “富硒茶叶 ”、 “加铁酱油 ”等商品,这里的氟、钙、 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 D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题中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利用的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物理
10、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和应用。 点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填空题 ( 6分)现有下列仪器: (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_;洗涤试管应使用 _;可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填仪器名称)。 (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 ( 3)加热固体制取 O2,还需要的铁制仪器是 。 ( 4)用上述仪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读数 实际值。(填“ ”、 “ ”、 “ ”) 答案: 胶头滴管 试管刷 烧杯 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距试管口约处 铁架台 试题分析: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洗涤试管应使用试管刷;可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
11、是烧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距试管口约处;加热固体制取 O2,还需要的铁制仪器是铁架台;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读数,则读数将大于实际值,反之,仰视读数,色读数将小于实际值。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只要考查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难 度不大。 ( 8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 1)下图是活性炭净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启东 东海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