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仪征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二次(12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仪征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二次(12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仪征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二次(12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仪征市第四中学九年级第二次( 12月)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经风吹日晒后变干 B钢铁生锈 C干冰气化 D石蜡熔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水沸腾、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化学变化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人的呼吸作用等。 A.湿衣服经风吹日晒后变干是湿衣服中的水经风吹日晒后变为水蒸气而跑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是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C.干冰气化是干冰由固态变为了气态
2、,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主要要求学生会判断变化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物质。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无法将本组待鉴别物质都区分出来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N2、 O2、 、 CO2、空气 用燃着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C 铁、铜、镁 加入盐酸,根据产生的气泡的快慢 D CuSO4溶液、 FeCl2溶液、 HCl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进行区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
3、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滴加肥皂水,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少,而软水中产生的泡沫多,故 A正确;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 N2、 O2、 、 CO2、空气中,由于 N2和 CO2气体都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故 B错误;在铁、铜、镁中,分别加入盐酸,镁产生的气泡快,铁产生的气泡慢,而铜不反应,故 C正确; CuSO4溶液呈蓝色、 FeCl2溶液呈浅绿色、HCl溶液呈无色,所以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进行区分,故 D正确,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鉴别题,要求所选的方法必须使要鉴别的物质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否则就不会得到实验结论。 图甲和图乙所
4、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颖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 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在热水中,通入空气,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所以白磷燃烧。要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不通入空气进行对比即可,因此需要 组合,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
5、燃烧条件的探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 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 (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 M的质量为 l3g C反应中 N、 P的质量比为 5: 4 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求得反应后 M的质量 =( 18+1+2+3
6、2) -( 26+2+12) =13,故 B正确;又由于 Q 的质量不变,所以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D正确;反应中 N 变化了 25克, P变化了 20克,所以 N、 P的质量比为 5: 4 ,故 C正确; M、 P是反应物, N 是生成物,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所以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 A错误,所以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知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并掌握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情况。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7、,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一定有甲烷 答案: B、 D 试题分析:气体燃烧后,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并且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反应前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所以气体的组成可能为甲烷或氢气、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甲烷或氢气、甲烷或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所以 A、 C正确,而 B只生成水, D可能是甲烷,但不一定有甲烷,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为 B、
8、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 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 xAl + Fe2O3 Al2O3 + xFe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l2O3为氧化物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 x为 3 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 Al2O3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A正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 A
9、l 和 Fe 是单质, Fe2O3 和 Al2O3 为化合物符合题意,B正确;反应中铝和铁的原子个数为 2,所以 X=2, C错误;由于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D正确;所以不正确的选项为 C。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以及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点评:此题属于信息给予题,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注意题中给出的信息与化学知识的联系,进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等质量的 A、 B两金属的粉末,相对原子质量 Ar( A) Ar( B),将 A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硫酸中, B放入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 A、
10、 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 A B B反应后 A、 B可能都有剩余 C消耗 B的质量一定小于 A的质量 D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象可得:在相同的时间内, A产生的氢气比 B多,所以 A的活动性比 B强, A符合题意正确;两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消耗两种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但题意对两种酸的质量没有条件限制,酸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一种酸完全反应,另一种酸有剩余,因此说反应后 A、 B可能都有剩 余符合题意,所以 B正确;由于 Ar( A) Ar( B),所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 B的质
11、量一定大于 A的质量,而不是小于,所以 C不符合题意,错误;由于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消耗等质量分数的不同的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所以 D符合题意正确。因此不正确的选项为 C。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的是图象与化学知识结合的试题。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金属与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以及根据图象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 钠溶液 B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1: 2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2、: B、 C 试题分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由于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差,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故 A正确;在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 2,而不是质量比,故 B错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不能燃烧,只能支持燃烧,故 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 、氧元素组成的,故 D正确。所以不符合题意的是 B、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解水的实验。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熟记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 b
13、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 L端与 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B L端与 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只有 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D植物油的使用可减少水的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知 a管中铁钉生锈, b管中铁钉不生锈,因此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故 A正确;由于铁生锈,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 a管中压强变小,液面上升,所以 L端比 R端的液面高,故 B错误; a管中既有空气,又有水铁钉会锈蚀, b 管中只有空气,没有水铁钉不会锈蚀,故 C 正确;为了防止水蒸气进入 b管,影响实验,所
14、以植物油的使用可减少水的蒸发,故D正确,所以选择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结合实验现象解决化学问题。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 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 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首先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所以 A、 C正确;由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是一种物质,所以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故 D正确,
15、 A不正确,应选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并学会读图、视图 日常生活中有 酒精; 食盐; 液化石油气; 食醋; 面粉; 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物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日常生活中,酒精、液化石油气、面粉、食用油都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而食盐和食醋不是,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易燃物。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知道易燃物具有可燃性,掌握在生活中哪些物质是可以燃烧的。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 明抽到的题目是 “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
16、作 有误 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取下要倒放在实验桌上,故 A正确;收集二氧化碳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 B 正确;检查气密性应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故 C正确;验满时,应使点燃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而不是瓶中,故 D错误。所以应选 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学会读图、识图,并掌握一些实验操作。 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 不属于 金属材料的是 A不锈钢 B铝合金 C赤铁矿 D铜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铝合金是铝的合金;铜线 是由铜制成的,属于纯金属
17、,所以都属于金属材料,而赤铁矿是含铁的一种矿石,不是金属材料,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判断。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主要要求学生知道材料的分类和材料包括的范围。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读数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点燃酒精灯为了避免失火,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 对火,故A不正确;检查气密性应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故 B正确;读去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齐,不能仰视或俯视,故 C错误;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并且试管中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D不正确。所以
18、选 B。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学会读图、识图,并掌握一些实验操作。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 CO2气体含量相对稳定,常用 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 CO2转化为 O2, NiFe2O4中铁为 +3价,则 Ni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在 NiFe2O4中,铁为 +3价, O 为 -2价,设 Ni为 ,则有: 3*2+( -2) *4 0 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
19、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C鞭炮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有木炭粉 D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答案: D 试题分析:硫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因此在燃放烟花、爆竹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合理;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在燃放烟花、爆竹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合理;木炭粉是黑色的,因此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有木炭粉,合理
20、;而铁燃烧产生大量的火星,没有发出蓝紫色火焰,所以 D 不合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熟悉记住硫、碳、铁丝和镁等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 小明阅读科学大众杂志后,对抽烟的爸爸说: “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 ”。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的特性包括: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爸爸吸烟,而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是因为爸爸吸烟时,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抽烟产生的有害气 体会会被我和妈妈吸收。因此 B 符合题意。
21、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分子的特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虽然分子很小,但是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反映出分子的存在。 化学中常常出现 “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 “1+1 2”的事实是 A 20 , 1 L水与 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 L B 20 , 1 g锌与 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 g C 20 , 1 g硫粉在 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 g二氧化硫 D 20 , 1 g镁与 1g氧气反应得到 2 g氧化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 200时 1 L水与 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 L,不等于2L,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仪征市 第四 中学 九年级 第二次 12 检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