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保定东仙坡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分)以下数据符合现实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 120cm B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 3m C正常人走路的速度约 1.1m/s D 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 20次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 A、课桌的高度约 80cm左右,所以 A不符合实际情况; B、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 1.5m,所以 B不符合实际情况; C、正常人走路的速度约 1.1m/s,所以 C符合实际情况; D、 1min内人
2、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 75次左右,所以 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2分)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只能靠无线电交谈,是由于( ) A宇航员在月球上距离远,声波传不到 B宇航员在月球上说话时,声带不振动 C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D无线电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解: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
3、要利用无线电交流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电磁波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 ( 2分)( 2005 攀枝花)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 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解:旗鱼的速度 ; 猎豹的速度 ; 褐海燕的速度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 ( 2分)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4.7
4、,这一温度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摄氏 4.7度 B摄氏零下 4.7度 C摄氏负 4.7度 D负 4.7摄氏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零下的温度有两种读法:负多少摄氏度或者零下多少摄氏度 解: “-4.7 ,读作:零下 4.7摄氏度或者负 4.7摄氏度 故选 D 点评:注意零下的温度读法,读数时摄氏度不能分开,并且要数字在前,单位在后 ( 2分)如图所示,在 A、 B、 C、 D四个图象中,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
5、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解: A、图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 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D、图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晶体、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 (
6、2分)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在冰的熔化的 过程中(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并且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 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注意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会保持不变 ( 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铁块 C松香 D玻璃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
7、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蜡、玻璃、松香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非晶体;各种金属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 故选 B 点评:( 1)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 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 2分)( 2006 荆州)给体温计消毒的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B在酒精灯上烤一烤 C在开水中浸泡一下 D甩一甩后再放在入水中煮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体温计工作原理、量程的了解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是 35
8、42 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为 35 42 由于沸水的温度为 100 ,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所以选项 C、 D不正确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 B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和使用方法 ( 2分)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示数是 7.6 B分度值是 1 C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
9、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解: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 37.5 ,故 A错误; B、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 35-36 之间有 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 0.1 ,这就是分度值,故 B错误; 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 C 错误; 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最好和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记忆 ( 2分)( 2012 鄂州模拟)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10、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 “放大 ” “转换法 ”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 “转换法 ”将
11、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 C 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 2分)对于速度公式 v= 理解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B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C匀速运动时,时间越长路程越长 D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答案: C 试题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答题 解: A、由 v= 可知, s=vt,路程 s等于 v与 t的乘积,速度快,路程不一定长,故 A错误; B、由 v=
12、 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时间长速度不一定小,故 B错误; C、由 v= 可知, s=vt,匀速运动时,速度 v是定值,间越长路程越长,故 C正确; D、由 v= 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时间越短速度不一定越快,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 2分)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并上下推拉活塞,就能吹出美妙的乐曲 “上下推拉活塞 ”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三者都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
13、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用嘴吹管的上端,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上下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会结合概念解释现象 ( 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
14、递信息 解: A、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听到雷声就能知道可能下雨,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 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 D 试题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
15、,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 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B、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C、不遵守操作规程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 D 点评:此 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误差的了解,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
16、我们要正视误差 ( 2分)一群大雁排成 “人 ”字形,向北飞行,若以头雁为参照物,其他大雁是( ) A静止的 B向东飞 C向北飞 D向南飞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若以头雁为参照物,其他大雁也是向北飞行,并且相对于头雁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是静止的 故选 A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 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分)某物体从 A处运动到 B处,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 6m/s,它在后一半路程中
17、的速度是 4m/s,那么这个物体在全程 AB 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5m/s B 10m/s C 2m/s D 4.8m/s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总路程为 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2,则总时间为 t=t1+t2,用公式 v= 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设总路程为 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 ,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 = = = = =4.8m/s 故选 D 点评: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这是很多学生容
18、易出错的地方 ( 2分)要测量 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 10个 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10个 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A、 B、 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易错点在于:很多同学会认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
19、而选择 D ( 2分)如图是运动物体的 s-t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1)( 3) B( 2)( 3) C( 2)( 4) D( 1)(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 解:( 1)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2)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 ( 3)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 4)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 故选 B 点评: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
20、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 2分)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频率变低了,人耳听不到 D声音的振幅太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使锣面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就停止了,所以响声消失是鼓面振动停止的结果 故选 B 点评:声音是 由振动产生的,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 ( 2分)( 2011 房山区一模)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往鼓
21、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电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音; 不同的物体表面,其吸收和反射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光滑的表面能更好的反射声音;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 A
22、、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符合题意; B、美妙的歌声是乐音,即能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声音是噪声,使人心烦,这里没有涉及到声音的传播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电话亭用玻璃制成,是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易于吸收声音,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这样传到电话亭外面的声音较少,起到了良好的隔音效果,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故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的传播条件,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
23、2分)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速 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 解:先轻敲一下鼓面,再用力敲一下鼓面,因两次敲鼓面的振幅不同,所以听到鼓面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选 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响度去分析解答 (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的快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省 保定 东仙坡 中学 年级 第一次 段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