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夜晚,当你向一盏路灯走近和离开路灯的过程中,你的影子的长度是( ) A由长逐渐变短,再由短逐渐变长 B由短逐渐变长,到逐渐消失 C由短逐渐变长,到无穷长 D以上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路灯的光射向地面时,遇到人,被人挡住了,在地上留下一个光照不到的地方,这就是影子。如图,当人从灯的左侧向灯的右侧移动过程中,在左侧影子较长;在灯的正下方,影子就在脚下,很短;当人移到灯的右侧时,影子又变长了。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在公共场所 “轻声 ”说话是文明的表现,
2、而在旷野中要 “高声 ”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 “轻声 ”和 “高声 ”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生活中的轻声、高声说话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声源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声源。 考点:声音的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健康的小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质量 50kg B身高 160m C体温 37 D 1min心跳 75次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身边一些物理量的估测
3、是物理学科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身高 1.60m,正常体温为 37 , 1min心跳 75次左右。在估测时只要数值在正常数值左右即可,不需要准确到个体。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被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废墟下的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利用探测仪监测到
4、,声音通过固体传播;不同的声源发出声音的特性不同,幸存者发出的声音其它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调、音色均不同;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 考点:声音的利用 双选题 “掩耳盗铃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产生 传播 试题分析:人耳听到声音需要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传播声音、人耳听到声音。掩耳盗铃只是用手把耳朵堵住,铃仍在振动发声;手堵住自己耳朵,声音在空气仍可以传播,其他人能听到铃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5、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答案: AB 试题分析:声音具有能量,它可以用于超声清洗、超声焊接、超声碎石等,所以 A选项正确;噪声的减弱可以从三个途径: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禁止鸣喇叭,是控制噪声源,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选项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传播速度大,所以 C选项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选项错误。 考点: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011年 11月 3日, “神舟八号 ”无人飞船
6、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 (图 1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 “天宫一号 ” 以 “神舟八号 ”为参照物 是 _ (选填 “运动 ”或 “静止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是 _(选填 “运动 ”或 “静止 ”)的。 答案:静止 运动 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神舟八号 ”无人飞船与 “天宫一号 ”的速度相等,以 “神舟八号 ”为参照物, “天宫一号 ”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 “天宫一号 ”是静止的; “天宫一号 ”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 “天宫一号 ”是运动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7、蓄电池充电:电能 化学能 B发 电机工作:电能 机械能 C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 光能 D双手摩擦,手变热:内能 机械能 答案: BD 试题分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就是把能量不断转化的过程,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发电机工作时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萤火虫发光是把生物质能转化为光能;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能量转化 实验题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_ _。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
8、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 9,随着向外不断抽气 ,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 (填 “大 ”或 “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_是正确的。 答案:(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 2)可以在桌子上放碎纸屑 ( 3)小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研究各种发声体,通过归纳法得出结论,发声的振动比较微弱,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把声源的振动转换成其它轻小物体的振动,桌面的振动看不到,就可以在上面放一些轻小物体,如碎纸屑、米粒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把容器内的空气向外抽,传播声音的介质在变少,听到的声音也在变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 果把空气抽完,则人无法听到声音,可以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考点: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弦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
10、松紧有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材料有关;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 11 所示,选择一根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 A、 B两个三角形柱状 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 ( 1)为了验证猜想 ,他们只需要改变 _就可以改变弦的长度实现多次实验 ( 2)实验中他们是采用 _方法来控制琴弦的松紧 ( 3)为了验证猜想 , 应选用编号 _的两根弦进行对比实验。 ( 4)为了验证猜想 ,应选用编号 _的两根弦进行对比实验。 答案:( 1) A、 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间的距离 ( 2)调
11、节钩码的数量 ( 3) 3, 4 ( 4) 1, 2 试题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乐器音调的高低通常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长度、松紧、粗细等,也有个别是改变乐器所用材料。在本题的实验探究中,利用在琴弦下挂钩码使琴弦拉紧,所以松紧程度就可以通过钩码的数量来控制。因涉及到多个物理量,所以在实验中要使用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即改变其中一个物理,控制其余量不变,在研究音调与材料关系时,要控制琴弦的长度、松紧及横截面积相等,琴弦的材料不同。 考点:利用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研究声音的音调 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如图所示。 (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 AB在屏上所成的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省 赣县 第二 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