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981-2011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pdf
《DB63 T 981-2011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981-2011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 Z10/39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9812011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grading Grades of Alpine Steppe 2011 - 03 - 21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9812011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术语和定义 . . 1 3 高寒草原 草地退化分级原则 . . 2 4 高寒草原 退化草地的等级类型与分级指标 . 2 5 高寒草原 退化等级评定方法 . . 2 6 判定结论 .
2、. 3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牧草产量测定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植物盖度的样方法目测或针刺法 . 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 法. .6 参考文献 . . 7 DB63/ T981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果洛州草原 站和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华坤、赵新全、马玉寿、徐世晓、董全民、赵亮、施建军、李以康、汪新川、 牛建伟、来得珍、周彦艳。 DB63/ T9812011 1
3、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省境内高原高寒草原退化的级别和指标, 退化等级划分标准及其判定方法等技术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海拔高度为3500 m4700 m,降雨量为 100 mm 450 mm的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及 其综合治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高寒草原类草地 以寒冷旱生的多年生密丛禾草占优势,分布在海拔3500 m4700 m之间,多发育于山间宽谷平原、 滩地、冲洪积扇、山顶坡地、河流阶地等地貌单元,土壤以高山草甸草原土和固定风沙土为主,生草过 程微弱,植被低矮稀疏,生物量较低,种群单一,优势种和次优势种以旱生、中生的禾草为主,如
4、紫花 针茅、扇穗茅、扁穗冰草、洽草、羊茅、沙生风毛菊、披碱草、冷蒿等的草地类型。 2.2 草地退化 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等不合理 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引起草地植被变得低矮、稀疏,种类减少,结构简单,草场 质量变差,生产能力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演变过程。 2.3 指示植物 具有指示意义的标志某类草地植被类型出现的特征种植物或能够表现草地退化及退化程度的植物 种类。 2.4 优势种 草地群落中作用最大的植物种即群落中其个体数量、覆盖度、生物量等均占优势,对其它种的生存 有很大影响与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群
5、落中优势地位最大的一个植物种为单优势种;群落中有两种以上植 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不相上下时,则该几种植物为共同优势种,简称共优种。对群落作用较小的称为 亚优势种;作用更小的称为伴生种;偶尔出现的植物称为偶见种。 DB63/ T9812011 2 2.5 地上部产草量 在0.5 m0.5 m的样方内,齐地面剪割草本植物及灌木植物当年嫩枝叶所获得的产量。包括牲畜可 食牧草产量,不食草及对牲畜有毒有害草的产量。 3 高寒草原草地退化分级原则 3.1 草地退化分级是在同一类型高寒草原内进行。 3.2 草地退化分级主要依据草群中优势植物和退化指示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占草群总产量的 百分比。 3.3
6、 地表状况作为草地退化分级的重要条件。 4 高寒草原退化草地的等级类型与分级指标 高寒草原退化草地等级分为原生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四级,其分级标准定义为 表1。 表 1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标准 退化等级 植物群落 优势种 禾本科植物盖度 (%) 可食牧草生物量比例 (%) 土壤有机质含量 (2) (g/kg) 草场质量 原生未退化草地 禾本科牧草 30 70 15-35 质量优良,未退化 轻度退化草地 禾本科牧草 +杂类草 20-30 50-70 20-40 质量中等,比原生植 被下降1等 中度退化草地 杂类草 10-20 30-50 5-20 质量差,比轻度退化 植被下降 1
7、等 重度退化草地 (1) 毒杂草 10 30 9 质量很差,比中度退 化植被下降 1 等 注1:(1)为沙化或潜在沙化草地。 注2:(2) 有机质含量测算的表层土样深度为0 cm 20 cm。 5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评定方法 5.1 确定高寒草原的优势种。相对盖度超过 50 %的植物种,一般以旱生中生的禾草、莎草、杂类草为 主,如紫花针茅、扇穗茅、青藏薹草、扁穗冰草、洽草、羊茅、沙生风毛菊、披碱草、冷蒿等。 5.2 确定禾本科植物的盖度,用样方法目测或针刺法(见附录 A)。 5.3 确定植物群落中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运用收获法和烘干称量法进行牧草产量测定(见附 录 B)。 5.4 根据
8、本标准表 1 确定的参数对照范围确定高寒草原退化等级。 5.5 采用对角线法用土钻采集判定样地的表层土样(0-20 cm)100 g 左右,运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 加热法(见附录 C)测定有机质含量,根据本标准表 1 确定的参数范围进行验证。如准确率在 85 %以上, 则界定结论可接收。 DB63/ T9812011 3 6 判定结论 6.1 当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旱生或中生的禾本科植物,其禾本科植物盖度为30 %、可食牧草地上生物 量比例为70 %、有机质含量为 15 g/kg35 g/kg 时,判定草场质量为未退化标准,所述高寒草原退 化等级为原生未退化植被;旱生或中生的禾本科植物是指紫花针茅
9、、扁穗冰草、扇穗茅、洽草、羊茅或 披碱草等。 6.2 当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旱生或中生的禾本科植物+杂草类,其禾本科植物盖度为 20 %30 %、可食 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为 50 %70 %、有机质含量为 20 g/kg40 g/kg 时,判定草场质量下降一等,所 述高寒草原退化等级为轻度退化。 6.3 当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杂草类,其禾本科植物盖度为 10 %20 %、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比例为 30 % 50 %、有机质含量为 5 g/kg20 g/kg 时,判定草场质量下降一等,所述高寒草原退化等级为中度退 化。 6.4 当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毒杂草类,其禾本科植物盖度为10 %、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981-2011 高寒草原退化等级划分 981 2011 高寒 草原 退化 等级 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