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向含有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硫酸是过量的,溶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不容物中一定有铜单质,一定没有铁单质。 考点: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事故处理正
2、确的是 (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防止油锅着火; 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造成漏电;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大住房内的空气会使火势蔓延;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会产生火花,引燃煤气,可能发生爆炸。 考点:化学事故的处理 点评:化学事故的处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各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答案: B 试题
3、分析: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且不断慢慢搅拌,使热量分散均匀,防止暴沸,另外稀释液体时都是密度大的倒入密度小的液体中,并不断搅拌。 考点:基本是知识点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不是因为分子大小不同。 考点:化学常识与本质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二氧化碳有毒,所以在进入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岩洞时要小心
4、B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不是氢氧化钙而是碳酸钙 D检验集气瓶中 的二氧化碳是否装满,可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支持呼吸,所以在进入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岩洞时要小心;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使用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C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D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经装满。 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原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
5、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需要加水 20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溶液加水 20g,溶液质量分数变为 7.1%; B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比如某些溶解度较小的物质的溶液; D 汽油可以通过溶解除去油污。 考点:常见基础知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 接,较为简单,都是基
6、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 A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 C用石灰浆抹墙 D在铁器表面喷漆、涂油 答案: A 试题分析: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含有很多不易挥发的可燃性有机物,随便倾倒会造成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确实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将一定质量的 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
7、56 7.2 0.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和 b是反应物, c是生成物 B d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6.64g D 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应后 b物质质量减少 0.64g, c物质质量增大 3.2g, d物质质量不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所以 a物质质量减少 3.2g-0.64g=2.56g,所以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6.64g-2.56g=4.08g,方程式可以写为 a+b=c,所以 a和 b是反应物, c是生成物, c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为化合物, d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可能为杂质,也
8、可能为催化剂。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糖水 C冰水 D食盐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矿泉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的离子,属于溶液; B 糖水属于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C 冰水指由水组成,属于纯净物; D 食盐水是由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考点:溶液的定义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2011年 3月,日本福岛的核泄漏带来了海水污染,我国城乡居民盲目
9、抢购碘盐,碘盐是加入了碘酸钾( )的食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盐是纯净物 B 是一种化合物 C吃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 是一种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碘盐就是加碘的食盐,属于混合物; B 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C 吃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 由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式的意义,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填空题 据悉:目前 “节能减排 ”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改造我国的电力系统。 若现有的污染重、能耗高的小火力发电机组被大机组完全替代,一年可节约9000 万吨
10、标准煤(含碳 67、含硫 1%的煤炭)。假设这些煤均完全燃烧,则该举措将减 少二氧化硫的排 放 万吨。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廉价清洁能源相当于火力发电厂每年燃烧 500万吨原煤所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完成有助于减轻 。(选填序号) 白色污染 酸雨污染 粉尘污染 温室效应 许多人认为: “普通白炽灯泡只要 2元钱,而一只节能灯泡要好几十元,用节能灯泡真划不来。 ”就这一观点,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 1) 180 ( 2) ( 3)从长远角度考虑,节能灯节约的电费价格远超过购买一个节能灯泡的价格(其他叙述合理亦可) 试题分析: 该举措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 2)我国常用的发电方式
11、为火力发电,会大量燃烧煤炭,水力发电可以减少煤炭的使用,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粉尘污染、温室效应; 从长远角度考虑,节能灯节约的电费价格远超过购买一个节能灯泡的价格。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这类题目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考察环境污染的措施,中考要求考生关注环境问题,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治理环境的方法。 学习化学知识后,要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物质世界。以水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 2)从微粒角度看 :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
12、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 + 6H2O 6O2 + X,则 X的化学式为 。 (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用水,防止水被污染。会造成水体污染的做法有: (任举 1例)。 答案:( 1)氢、氧两种元素 ( 2)水分子(或分子) ( 3) 电 ; C6H12O6或 C6O6H12等 (元素前后顺不对也给分 ) ( 4)使用含磷洗衣粉等(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试题分析:(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
13、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3)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发生变化, X的化学式为 C6H12O6;( 4)使用含磷洗衣粉,工厂排放污水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考点:关于水的基本知识点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确实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 1)配制 76g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需要 g质量分数为 38%的盐酸,需要 mL水。 (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 色, pH 7(填 “ ”、 “ ”或 “ ”),
14、向锥形瓶逐滴滴入( 1)配制的稀盐酸并振荡,至溶液恰好褪成无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请用文字叙述一例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或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答案: (1)20 56 ( 2)红 NaOH+HCl=NaCl+H2O 改良土壤的酸碱性(或处理工厂废水或 用于医药) 试题分析: (1)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质量分数为 38%的盐酸质量为 ,则有 ,解得 ,需要水的质量为 , 56g水的体积为 56ml;( 2)碱性溶液遇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pH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是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废水、中和人体胃酸等都是中和反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湖州 十二 九年级 第二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