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
《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 探究题(二) 探究题 ( 2011年江苏泰州, 25题)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 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 X中除了
2、有 CO2外,还有 实验探究 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 CO2 步骤 中现象为: 步骤 中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 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 验结论: 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 X 中是否含有 气体 将气体 X通入硝酸银 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 X中含有 气体 实验反思 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填序号 )。 A B C
3、 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 溶液,其作用是 。 答案: (1) 试管口未放蓬松的棉花团 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 (2) 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3) 氯化氢或 HCl 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 CO2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所用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 中现象为: 石灰水变浑浊或未变浑浊 步骤 中反应方程式为: H2SO4+Na2CO3 Na2SO4+ H2O+CO2 步骤 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4、 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或 所用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 X 中是否含有 氯化氢或HCl 气体 将气体 X通入硝酸银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 AgCl+HNO3 实验结论:气体 X中含有 氯化氢或 HCl 气体 A AgNO3溶液 验证 HCl气体已除尽 ( 2011年四川成都, 18题)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 CO2和 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
5、酸、无水 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 1)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装置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3)装置 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 【方案评价】 (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 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填 “是 ”或 “否 ”)原因是 。 ( 2)装置 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 (至少一条)。 【数据处理】 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 2.64gCO2和1.08gH2O 数据分析: 结论:葡萄糖含有 C、 H、 O 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
6、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1条)。 (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 。 答案:实验设计:( 1) 2H2O2 2H2O O2;( 2)干燥氧气;( 3)检验葡萄糖与氧气是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方案评价:( 1)否,空气中有少量二氧化碳;( 2)隔绝空气 数据处理: 2.6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 0.72g, 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 0.12g 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 0.84g小于 1.8g葡萄糖的质量 讨论交流:( 1)控制 A中产生氧气的速率 ( 2)尾气处理 ( 2011年江苏无锡, 35题)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
7、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 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如下图: 其中 A 是实验室用草酸( 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回 答下列问题 :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无明显现象, C装置的作用是 。 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3) 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 ( 4) F装置的作用是 、 。 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 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中纸漏斗由两张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点燃镁条后观察到的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
8、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细沙中。 实验后老师作了如下提示:实验中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铝粉和氧化铁粉末 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单质铝与一氧化碳有相似的 (填 “氧化 ”或 “还原 ”)性。 实验后同学们对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间的反应产生兴趣,激发了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任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都能反应吗? 同学们在请教老师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 1 取 Zn、 CuO 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
9、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变成 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无色。 Zn和 CuO 能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 2 取 Mg、 CuO 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向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发生爆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水溶液呈 色。 实验 3 取 Cu、 Fe2O3粉末的均匀混合物于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 粉末无变化 Cu、 Fe2O3不能反应。 【实验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有些能反应,有些不能反应。 【反思拓展】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规律和金属与 的反应相似。 答案:实
10、验一 ( 1) 2NaOH+CO2=Na2CO3+H2O (2)证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干燥一氧化碳气体 (3)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4)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尾气处理 实验二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还原 红 无 镁与氧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 盐溶液 ( 2011年湖北黄石, 44题)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受热易完全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固体物质,该固体物质含有三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进行实验一 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 16
11、所示。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内壁有 现象,证明有水生成;通过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提出问题 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后固体产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 :固体产物是 Na2CO3。 猜想 : (请完成猜想 )。 进行实验二 下表是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用来检验碳酸氢钠分解后固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完成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有气泡冒出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猜想 结论正确 拓展应用 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患有胃溃疡(胃粘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可用盐酸表示)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水珠;
12、固体产物是 NaOH;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猜想 结论正确 没有气泡冒出 NaHCO3+HCl=NaCl+H2O+CO2 (2011年上海, 51题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仪器 a的名称是 _。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 _。 、符合启普发生原理的装置是 _(填编号 )。 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 (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 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
13、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甲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_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乙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_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_。 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氯化钙固体。 同学们认为加入稍过量的 _(填化学式 ),经 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答案: 试管 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气法 C 紫色石蕊 产生气泡 溶液中含有氯化钙 CaCO3 过滤 ( 2011年广东肇
14、庆, 23题)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发酵粉一般含有 NH4HCO3、 NaHCO3、明矾 KAl(SO4)2 12H2O中的 2种。 已知反应: 2NaHCO3 Na2CO3+H2O+CO2 【提出假设】假设 1:有 NH4HCO3和 NaHCO3; 假设 2:有 NaHCO3和明矾; 假设 3:有 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 ( 1)步骤 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 2)气体 A为 。若生成 A,证明假设 或假设 可能成立;若不生成 A,证明假设 成立。 ( 3)如果生成 A,经过步骤
15、和步骤 后,生成气体 B,则 B是(填化学式) ,证明假设 成立,写出步骤 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提出假设】 假设 3: NH4HCO3 【问题与讨论】 ( 2) 氨气(或 NH3或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 (本答案:与下一空格答案:顺序调换同样给分) 3 2 ( 3) CO2 1 NH4HCO3 NH3+H2O+CO2 ( 2011年湖北黄冈, 40题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 5 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 (H20、 SO2-、 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
16、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_。 (2)检验实验 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 和 ; 在实验 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 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 中加入 _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 答案: H20 H2O2的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复燃 SO2- CuCl2或 Cu(NO3)2溶液 Cu2+ 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
17、2011年广东, 23题)学习了 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 CuO 能否起到类似 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 CuO 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CuO 参与反应产生 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 CuO 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_ _。 【实验】用天平称量 0.2gCuO,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 1)填写下表: 步骤 现象 步骤 结果 步骤 现 象 结论 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 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_ _ 猜想 、 不成立 猜想 成立 ( 2)步骤
18、的目的 _ _。 ( 3)步骤 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甲台(带铁圈)、漏斗、烧杯、 _ _。 ( 4)过氧化氢能被 CuO 催化分解放出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 【拓展】要探究步骤 做过催化剂的 CuO 其它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_ _ _(写一种)。 答案:【猜想】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 1)有气泡产生;质量不变;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过氧化氢溶液自己不能分解( 3)玻璃棒 ( 4) 2H2O2 2H2O+O2【拓展】 CuO+H2SO4=CuSO4+H2O ( 2011 年江苏徐州, 24 题)某活动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
19、提出问题】黑色粉末 A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 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 A全部是铁粉。请写出铁粉与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过程中采取了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2)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 3)小华提出了猜想 和猜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 猜想 ;黑色粉末 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 Fe3O4)组成 猜想 ;黑色粉末 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 FeO)组成; 猜想 ; 。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20、 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取适量黑色粉末 A 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 猜想 正确 取适量黑色粉末 A 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猜想 正确 取适量黑色粉末 B加入足量稀盐酸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 猜想 正确 猜想 正确 【反思评价】小娟认为方案 和方案 中得出的结论都不正确,其理由是 。 【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生成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请写出只生成氧化亚铁的方程式 。 答案:【进行猜想】 ( 1) Fe + CuSO4 = FeSO4 + Cu;烧杯、漏斗;引流 ( 2)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还有黑色粉末存在 ( 3)黑色粉末 A由铁粉、氧化
21、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组成 【实验探究】取适量黑色粉末 B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反思评价】含有四氧化三铁时,也发生同样的现象 【得出结论】 CO + Fe2O3 2FeO + CO2 ( 2011年四川乐山, 38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 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2、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 ( 1)装置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装置 C中的药品为 。 ( 3) E中氧化铜变红、 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 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全国 中考 专题 汇编 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