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茅元仪在武备志里对孙子的评价是 “前孙子(孙武)者,孙子(后人)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为什么会有这高的评价呢?( ) A.孙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提出因材施教的方针。 B.孙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提出法制的思想受到后人的尊敬。 C.孙子是兵家的代表,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而受到尊重。 答案: C “烽火戏诸侯 ”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故事,这里的 “诸侯 ”是通过西周时期什么制度产生的(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 B 公元 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曹操的 “志 ”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 D建立魏 答案: A 我国很早就出现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这要感谢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D 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答案: B 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我国封建社会的逐步确立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 ) A战争 B起义 C谈判 D变法 答案: D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 “望、闻、
3、问、切 ”四种诊治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他是( ) A商鞅 B齐桓公 C屈原 D扁鹊 答案: D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答案: C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答案: C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的这首诗赞扬的是( ) A嬴政 B李世民 C汉武帝 D武则天 答案: A 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图片一 图片二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 D秦的统一 答案
4、: D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 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诗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答案: B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他主张 “举贤授能,彰明法度,连齐抗秦 ”,因受到迫害而流落他乡,流落期间即感到无力挽救楚国的命运,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跳进汨罗江,同时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楚辞体的( ) A硕鼠 B离骚 C春秋 D论语 答案: B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的世袭制是从( )开始的 A禹 B启 C尧 D汤 答案: B 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5、 )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答案: B 奠定三国鼎立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D 汉武帝开创了 “大一统 ”的鼎盛局面,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政治上,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势力 B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C文化上,推行儒家教育,举办太学 D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 D 通过探究事件的因果关系来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辽宁省 鞍山市 年级 一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