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荆门卷)历史(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荆门卷)历史(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荆门卷)历史(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荆门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时具有监察职责的官僚机构。秦朝时,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恐怖主义猖獗 B环境污染严重 C贫富差距悬殊 D毒品走私泛滥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这位
2、政治家认为:,由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各国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即富国越来越富有,而穷国越来越穷。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 ”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 “按了按钮 ”,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爱因斯坦发出这一感慨的直接原因是 A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他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史料反映了爱因斯坦看到
3、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掷原子弹,给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伤害,非常后悔当初帮助美国研制原子弹,他发出这一感慨的直接原因是他在 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璀璨的近代文化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 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 B汽车的问世 C计算机的研制 D蒸汽机的改良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内燃机的发明,当时的工业和交通工具都是使用内燃机做动力
4、机器,今天大部分交通工具还是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机器。故答案: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 ” 美国纽约自由岛上有座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着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镌刻着一个日期: 1776.7.4。这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提到美国纽约自由岛上有座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着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镌刻着一个日期: 1776.7.4。说明这是为了纪念独立宣言的发表,因为独立宣言发表于 1776年 7月 4日,它的发表,
5、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美国的诞生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它,谁就能获得它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在这一口号推动下,欧洲出现了 A文艺复兴运动 B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英国宪章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史料说明当时的欧洲人非常渴望得到黄金,在这一口号推动下,欧洲出现了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
6、点。铸造 “伟大的支点 ”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 863计划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给予它们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它们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故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 “量变 ”,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 “巨变 ”。 “巨变 ”是指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
7、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巨变 ”的表现。之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 “巨变 ”,主要是因为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 “列强的炮声 ”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史料中的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的标志是鸦片战争,因此 “列强的炮
8、声 ”指的就是鸦片战争。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7分) 材料一: 1937年 7月 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 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1937年 8月 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 “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 材料二: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
9、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 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 2分)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3分) 答案:( 1)背景:日本侵略军发动大规模侵
10、华战争( 2分。回答: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入侵华北和华东地区,日本侵略军入侵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等也可得 2分) 作用: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 2分。以下答案:要点也可得 2分:奠定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坚定了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必胜信心;弘扬了中华民族渴望自由、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下答案:可得 1分:宣言表达了国共两党武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决心;宣言促进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 2)本题 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中各国领导人对中国抗日战争作用的高度
11、评价说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民族贡献。或者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作用;中国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同盟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对日本、德国法西斯的军事行动 。但如果回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
12、国人民抗日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等等。只能得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及其共同作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日本侵略军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或者说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入侵华北和华东地区,日本侵略军 入侵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其共同作用有: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奠定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坚定了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必胜信心;弘扬了中华民族渴望自由、独立的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湖北 荆门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