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 ,若要使平行四边形 ABCD成为菱形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 A AB=CD B AD=BC C AB=BC D AC=BD 答案: C 试题分析:菱形的性质 解: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可添加: AB=AD或AC BD。 解:因为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可添加的条件是: AB=BC故选 C 考点: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点评:题考查菱形的判定,答案:不唯一有一组
2、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矩形 ABCD中, AB=3, BC=4,点 E, F, G, H分别在 AB、 BC、 CD、AD上,若 1= 2= 3= 4,四边形 EFGH的周长是 ( ) A 5 B 7 C 10 D 14 答案: C 试题分析: 解: 1= 2= 3= 4且 ABCD是矩形; 所以四边形 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又由题意分析得出, 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 ,所以 EF+EH=5 故,四边形 EFGH的周长是 10 故,选 C 考点:矩形的图形分析 点评:要注意变换图形中各点和各边的基本位置关系。 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
3、、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 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 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 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 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 a=8; b=92; c=123其中正确的是 A B仅有 C仅有 D仅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函数的图像分析。 甲跑 8m用了 2s, 速度为 8/2 = 4m/s;乙跑 500m用了 100s, 速度为 500/100 = 5m/s;乙追上甲用了 a = 8/(5-4) = 8s;甲用 500/4 = 125s 跑到终点, c=125s;在 100-c秒间,乙已到终点,甲在跑向终点,两人距离逐渐缩短,有, b=92 故
4、,选 B 考点:函数的图像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是掌握好函数图象的基本变换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进一步求解 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中,垂直于对角线 BD的直线 l,从点 B开始沿着线段 BD匀速平移到 D设直线 l被矩形所截线段 EF 的长度为 y,运动时间为 t,则 y关于 t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直线的运动路径找到长度变化的几个关键点,在 B点时, EF 的长为 0,然后逐渐增大,到 A点长度最大,一直保持到 C点长度不变,然后逐渐减小,直到 D点长为 0,据此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 解: 直线 l从点 B开始沿着线段 BD匀速平移到 D, 在
5、B点时, EF的长为0,在 A点长度最大,到 D点长为 0, 图象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注意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 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式来解决 若顺次连接四边形 ABCD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 ABCD一定是( ) A矩形 B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解;首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所得四边形的对边都平行且相等,那么其必为平行四边形,若所得四边形是矩形,那么邻边互相垂直,故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必互相垂直,由此得解 解:已
6、知:四边形 EFGH是矩形,且 E、 F、 G、 H分别是 AB、 BC、 CD、 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ABCD是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 证明:由于 E、 F、 G、 H分别是 AB、 BC、 CD、 AD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 EH FG BD, EF AC HG; 四边形 EFGH是矩形,即 EF FG, AC BD,故选 C 考点:矩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构造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 在下列实数中 1.53, -2, , 0, , , -3.030030003 ,无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7、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无理数的三种形式: 开方开不尽的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有 的数 1.53, -2, 0, ,均为有理数,不符合题意;,故无理数有 3个。 考点:无理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即可完成 已知三组数据: 2, 3, 4; 3, 4, 5; 1, , 2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勾股定理。 设三边分别为 a, b, c则有需要满足, 2, 3, 4其中, 3, 4, 5,满足条件 1, , 2亦满足条件 故,选 D 考点:勾股定理的
8、基本公式 点评:勾股定理是常考点也是易考点,考生一定要对勾股定理的基本性质和逆定理熟练把握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 180,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 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只有图 2和图 3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 B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
9、形的定义,即可完成 填空题 化简: = ; |1- |= . 答案:; 试题分析:代数式绝对值。 解:由于 同时, 考点:绝对值,平方根。 点评:开平方的基本知识和绝对值的性质,若两个数相减为负,则绝对值数是其相反数。 如图,已知:点 A1、 A2、 A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轴上,点 B1、 B2、B3、 在直线 上, OA1B1、 A1B2A2、 A2B3A3 均为等边三角形,求 A2013 的横坐标 . 答案: 2013 -1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得出,设 所以, 所以, a= 所以, , 所以, A2013 的横坐标是 2012 考点:坐标和图像的性质 点评:考查 X轴上的点的特征与
10、平行于 X轴的直线上点的特点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此的应用,找到点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在 ABC中, AB=5cm, AC=3cm,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B、BC 于 D、 E,则 ACD的周长为 cm.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 性质得, BD=CD,则 AB=AD+CD,所以, ACD的周长 =AD+CD+AC=AB+AC,解答出即可 解: DE是 BC 的垂直平分线, BD=CD, AB=AD+BD=AD+CD, ACD的周长 =AD+CD+AC=AB+AC=8cm; 故答案:为: 8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
11、形的周长,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 y=kx,当 x=-2时, y=4,则 k= ; y随 x的增大而 . 答案: -2;减小 试题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 当 x=-2时, y=4,则有, 4=-2k 所以 k=-2 正比例函数为 y=-2x。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y=kx, 当 时,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 当 时,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因为 ,故,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 点评:本题的做法就是要把正比例函数的求法和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把握 在 ABC中, AB=AC, B=40,则 C= , A= . 答案: ; 100 试题
12、分析:等腰三角形。 解: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点评:等腰三角形的角和边的关系,通过角度的大小判定其他各角的大小 和关系。 地球上七大洲的总面积约为 149480000km2,该数请用科学计数法并保留 3个有效数字表示为 . 答案: .49108 试题分析: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的数字起,后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首先把这个数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根据有效数字的确定条件,四舍五入即可求解解:149480000=1.494800001081.49108( km2) 故答案:是: 1.49108km2 考点: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科学记数法的
13、表示方法,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 如图, ABC与 ABC关于直线 l对称,且 A=105, C=30,则 B的度数为 . 答案: 试题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三角形 ABC和三角形 ABC位置不同,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则求得 解: ABC与 ABC关于直线 L对称, C=30, C=30 由题意 A=105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则 B=55 故答案:为 55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点评:图形的轴对称的性质,从图形的轴对称出发,根据已知条件求得。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C位置不同,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 在菱形 ABCD中, AB=5,对角线 AC=6,则这个菱
14、形面积是 . 答案: 试题分析:作出图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求出 AO 的长,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 BO 的长,再求出 BD,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如图, 菱形 ABCD的对角线 AC=6cm, AO=3,在菱形 ABCD中,AC BD,所以, BO= 菱形 ABCD的面 积 =24故答案:为: 24cm2 考点:菱形的性质 点评: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根据已有的知识点即可求出另外一条对角线的长,进而求出菱形的面积。 已知 AB、 CD分别是梯形 ABCD的上、下底,且 AB=8, EF 是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12,
15、则 CD = .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梯形的中位线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进行计算 解:由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 EF= =12 AB=8 所以, CD=16 考点: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点评:梯形中位线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只需要考生把中位线定理熟练把握即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只青蛙从点 A( -3, 0)处向右跳 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跳 3个单位长度到点 A处,则点 A的坐标为 . 答案: (-2,3) 试题分析:根据向右移动,横坐标加,纵坐标不变;向上移动,纵坐标加,横坐标不变解答 解:点 A( -3, 0)向右跳 1个单位长度 -3+1=-2, 向上 3个单位, 0+3=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镇江市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