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7797.11-2011 纤维增强塑料 试验板制备方法 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 小方片.pdf
《GB T 27797.11-2011 纤维增强塑料 试验板制备方法 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 小方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7797.11-2011 纤维增强塑料 试验板制备方法 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 小方片.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道写ICS 83. 120 Q 23 和国国家标准=1:1工_,、中华人民GB/T 27797. 11-2011 /ISO 1268-11: 2005 (E) 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小方片Fibre-reinforced plastics-Methods of producing test plates一Part 11 : Injection moulding of BMC and other long-fibre moulding compounds-Small plates (lSO 1268-11: 2005 , IDT) 2012-08-
2、01实施2011-12-30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带领S胁叫pm川叫h阳圳tp、iHK节啡。制数56T前GB/T 27797.11-2011/150 1268-11 :2005(E) 目IJ GB/T 27797(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分为11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通则;一一第2部分:接触和喷射模塑;一一第3部分:湿法模塑;一一第4部分:预浸料模塑;一一第5部分:缠绕成型;一一第6部分:拉挤模塑;一一第7部分:树脂传递模塑z一一第8部分:SMC及BMC模塑;一一第9部分:GMT/STC模塑;一一第10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一
3、般原理和通用试样模塑;一一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小方片。本部分为GB/T27797的第1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268-11: 2005 (E)(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小方片。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 2035一2008,塑料术语及其定义(lSO472:1999 ,IDT); 一GB/T27797. 1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第1部分:通则(lSO1268-1: 2001 , IDT)。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4、: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在4.1、4.2和附录C中加条号。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五三研究所、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宁珍连、马玉敬、郑会保、宣维栋、张力平。I GB/T 27797.11-2011/ISO 1268-11 :2005(E) 1 范围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第11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小方片GB/T 27797的本部分规定了用D1型和D2型ISO双腔模具,注塑尺寸为60mmX 60
5、mm,厚度为2mm(D1型)或4mm(D2型)的小方片,以进行各种试验(参见附录A)的方法。模具中可适当增加嵌入件,以便于研究熔接线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参见附录B)。GB/T 27797本部分与GB/T27797. 1一并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797.10-2011 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第10部分:BMC和其他长纤维模塑料注射模塑一般原理及通用试样模塑(lSO1268-10:2005 , IDT) ISO 472塑料术语
6、(Plastics-V ocabulary) ISO 1268-1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制备方法第1部分:通则(Fibre-reinforcedplastics-Methods of producing test plates-Part 1: General conditions) ISO 2577塑料热固性模塑料收缩率的测定(Plastic-Thermosetting moulding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shrinkage) 3 术语和定义ISO 472和GB/T27797.10-2011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设备4.1 D1型和D2型ISO模具
7、4. 1. 1 D1型和D2型模具为双腔模具,用于注塑尺寸为60mmX60 mm的试验板。用此类模具注塑试验板的尺寸由图1给出。4. 1. 2 D1型和D2型ISO模具的详细描述见图1和图2,并符合以下要求:a) 喷嘴侧注入口的直径至少为(4.4土0.5)mm;b) 模腔一端有如图2所示的进料口;c) 流道的倾斜角度为Cl3:f:3)0,模腔的倾斜角度不大于20;d) 模腔尺寸应与相关测试标准中规定的试样尺寸一致,由于注塑件具有不同程度的收缩性,所以模腔尺寸应在试样所需基准尺寸与公差上限之间。模腔的主要尺寸(见图1)如下:一一-长度60mm62 mm; 1 GB/T 27797.11-2011
8、月SO1268-11 :2005(E) -一宽度60mm62 mm; 深度Dl型模具为2.0 mm2.1 mm、D2型模具为4.0 mm4.1 mmo e) 起模杆应在试样测试面积的范围之外,即流道区域;f) 加热装置的设计应满足:在操作条件下,模腔表面任一点间的温差小于3oC; M-4 、I运 飞1 1 IR 4二说明:Sp一一注入口;G一一进料口;R 流道;P 压力传感器51 试验板长度,l=(60土2)mm;b一一试验板宽度,b=(60士2)mm;h一一试验板厚度zlG一一一进料口长度,lG=(4.。士O.l)bmm;hG 进料口高度,h_,;=(0.75土0.0日Xhbmm; 流道长度
9、,lR= (25-30)dmm ; bR一一进料口处流道宽度,bR(b+6)mm;hR一一进料口处流道深度,hR=h;l*一一禾规定的距离;lp 压力传感器到进料口的距离,lp=(5土2)emm。a) D1型模具h=(2.0土O.l)mm;b) D2型模具h=(4.0土O.l)mm;a上述尺寸适用于ISO6603所用试样;b见4.1的注1; c见4.1的注2;d见4.1的注3; e压力传感器的定位应受如下条件限制:lp十rplO,lp -rp二剖,其中rp为传感器的直径。图1D1型和D2型ISO模具细节2 单位为毫米时电GB/T 27797.11-2011/ISO 1268-11 :2005C
10、E) X 一一x-x G G :S:; 20 说明zr-一X Ic 一一注入口;G 进料口;lc 从流道切割试样,两(切割线之间的距离(见4.1中注。;模具体积VM坦30000 mm3 (2 mm厚)。投影面积Ap句11000 mm。图2D1型和D2型ISO模具模腔板g) 制备不同的试样类型时,可互换的模腔板和进料口嵌入板必须可以快速更换。采用尽可能相同的注射量Vs可使更换快捷;h) 图l给出了压力传感器P在模腔中的位置,用于监测注塑件的收缩情况(见IS02577),这种传感器对应用任何IS0模具C见GB/T27797.10-2011 4. 1. 4中k)J进行注塑都能起到控制作用,传感器应安
11、装在模腔表面,避免影响注射料的流动;i) 为保证模腔板可以在不同IS0模具间互换使用,应符合GB/T27797.10-2011的4.1.4中1)的规定,特别是模板的宽度取决于加热槽连接点之间的最小距离;j) 为了易于检查一个模具制作的所有试样是否一致,应在测试面积之外的区域对每个模腔做标记。在起模杆的端部刻下记号即可,这样还能避免破坏模腔板表面,其他标记位置参见附录C;k) 表面缺陷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特别是力学性能。因此,模腔表面应高度抛光,抛光方向应与试验加载时试样放置的方向一致;注1:当注射料流进模腔时,进料口的高度和长度对其固化有明显影响,进而影响注塑件的收缩性(见ISO 2577)。
12、因此进料口的尺寸应控制在最小公差内;注2:进料口在高度上也有若干限制,即使在距离挡板较远的地方,模腔中注射料的取向仍受其影响,因此进料口高度应按一个固定值变化以便于测量注塑件的收缩性;注3:从模腔移向后应立即将注塑件从流道中取出,否则会因为流道与进料口和注塑件的收缩率不同而导致注塑件产生永久变形;注4:沿流道切割试样,两切割线间的距离可由公式lc=2(lG十lR十l* ) (见图2)得出。取长度为80mm,沿通用试样见GB/T27797.10-2011 4.1.3和4.1.4中i汀的中心部位,用同一切割设备加工成80mm X10 mmX4 mm条形试样。3 GB/T 27797.11-2011
13、/ISO 1268-11 :2005(E) 4.2 注塑机4.2. 1 为使重复注塑的试样具有可比较的测试结果,只能使用可以控制注塑条件的往复式螺杆注塑机。4.2.2 D1型和D2型ISO模具的最小锁模压力FM由公式FM注11000 X Pmax X 103给出,如锁模压力为880kN时,施加在注射料上的压力为80MPa。5 步骤5. 1 注射料状态调节注塑开始前,确定注射料达到相应材料规范中的规定要求,若无要求,参考供应商所提要求。避免将注射料暴露在显著低于车间温度的大气中,防止湿气在注射料上凝结。5.2 注射模塑5.2. 1 将注塑机设置到相关材料规范要求的条件,若元要求,有关方协商确定。
14、5.2.2 对多数注射料来说,应用D1型和D2型ISO模具时的最佳注射速度V为(150士50)mm/s。对于给定的注射速度叫,注射时间t与模腔的数量n见GB/T27797. 10 2011中3.19的公式(3)J成反比,注射期间应尽量减少注射速度的变化。5.2.3 保压压力h通常不做专门规定,确定该参数的简便方法是从0开始逐渐增大压力,直到注塑件元凹痕、孔隙和其他可视的缺陷,并且溢料最少,此时的压力即为保压压力。这一方法可用于多数注塑工艺。5.2.4 确保保压压力持续稳定,直到进料口区域的注射料硬化,即注塑件的质量达到要求的上限值。5.2.5 机器达到稳定状态前制备的注塑件按废品处理,记录稳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7797.11 2011 纤维 增强塑料 试验 制备 方法 11 部分 BMC 其他 塑料 注射 小方片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6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