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1417.7-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7部分 理化性能试验方法.pdf
《GB T 11417.7-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7部分 理化性能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1417.7-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7部分 理化性能试验方法.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040.70 C 40 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门417.7-2012眼科光学接触镜第7部分:理化性能试验方法Ophthalmic optics-.Contact lenses 一Part 7 :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est methods 2012-12-31发布2013-06-01实施wqp仿问:地吗tu电儿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唱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a叩G/T 11417.7-2012 目次前言.m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接触镜的理化特性.4.1 试验方法、单位、重复性4.2 萃
2、取.2 4.3 透氧系数.4 4.4 折射率.4.5 含水量. . 17 4.6 接触角.5 试验报告.21 I GB/T 11417.7-2012 前眼科光学接触镜与GB/T28539(眼科光学接触镜和接触镜护理产品防腐剂的摄入和释放的测定指南和GB/T28538(眼科光学接触镜和接触镜护理产品兔眼相容性研究试验共同构成接触镜系列国家标准。眼科光学接触镜分为以下9个部分z一一第1部分z词汇、分类和推荐的标识规范;(GB/T 11417.。一一第2部分z硬性接触镜;(GB11417.2) 一一第3部分z软性接触镜;(GB 11417.3) 一一第4部分z试验用标准盐溶液;(GB/T 11417
3、.的一-第5部分z光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1417.5) 第6部分z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T 11417.的一一第7部分z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11417.7) 一一第8部分z有效期的确定;(GB/T 11417.8) 一第9部分z紫外和可见光辐射老化试验(体外法); (GB/T 11417.9) 本部分为第7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技术内容参考了ISO18369-4: 2006(眼科光学接触镜第4部分=理化特性试验方法和ANSI Z80. 20-2004(眼科接触镜标准术语、允差、测量和理化特性。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4、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光学和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3/ SC 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杭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文燕、贾晓航、何涛、齐伟明、张莉、黄恰恰。m皿GB/T 11417.7-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7部分:理化性能试验方法1 范围GB/T 11417. 7给出了接触镜材料理化特性的试验方法,包括了萃取、透氧系数、折射率、含水量和接触角。本部分适用于接触镜理化性能的测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5、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本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11417.1-2012 眼科光学接触镜第1部分z词汇、分类和推荐的标识规范GB 11417.2-2012眼科光学接触镜第2部分:硬性接触镜GB 11417.3-2012眼科光学接触镜第3部分z软性接触镜GB/T 11417.4-2012眼科光学接触镜第4部分z试验用标准盐榕液GB/T 11417.6-2012眼科光学接触镜第6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1417.1-
6、2012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接触镜的理化特性4. 1 试验方法、单位、重复性表1中列出巳应用于制作接触镜的水凝胶和非水凝胶材料的理化特性是可测的。另外,表1中给出了这些特性的试验方法、单位、重复性。若采用其他试验方法,也应遵守以下规定。表1理化特性试验方法、单位、重复性项目重复性测量单位试验方法? _-一一-萃取b 质量分数4.2 透氧系数10% Dk单位4.3 折射率0.01 元量纲4.4 含水量2%(绝对值% 4.5 接触角20 () 4.6 Dk的单位是10-11(cm2/s)mL02/(mL hPa) 0 b根据GB/T11417.1-2012中的术语和定义,这些测试结
7、果的重复性应由独立实验室建立.1 GB/T 11417.7-2012 4.2 萃取4.2. 1 概述采用不同溶剂,通过索氏萃取法定量测定接触镜材料可萃取物是一种标准方法。将镜片干燥至恒重,萃取前后镜片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差即为镜片可萃取物质的质量。对于可萃取物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有助于对接触镜片新材料进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确定临床前的检查程序。通过合适的色谱法、光度法以及湿法分析来测定镜片萃取出的物质,从而确定聚合过程中残留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含量。4.2.2 原理本方法使用的是普通的索氏平取器。萃取中要选用水和至少一种合适的有机溶剂。在选用有机溶剂时,要考虑到榕剂对镜片材料基质的影响。理论上溶
8、剂不应致使镜片材料产生膨胀或降解。然而,对于新研发的接触镜材料,选择种使其产生可逆榕胀的溶剂将为超时萃取的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2.3 仪器标准的跚硅酸盐玻璃索氏萃取器(见图1)由圆底烧瓶(建议100mL).索氏萃取管(建议30mL) , 冷凝器和加热套组成。还需使用多孔不锈钢板、烧结玻璃、滤纸或类似带有玻璃棉塞的材质或其他合适密闭材料组成的管套,同时需一个真空干燥箱或类似的于燥仪器和一个具有0.1mg精度的分析天平。圄1萃取仪器4.2.4 试剂应采用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要求的蒸锢水或去离子水。应采用分析纯或更高级别的有机溶剂(见表2)。应采用实验室级沸石或防暴沸颗粒。根据
9、被测材料的特性选用合适的干燥剂。2 GB/T 11417.7-2012 表2镜片萃取用溶剂的选用指导材料溶剂萃取水(蒸馆水或去离子水)温和萃取模拟眼内萃取轻微萃取非极性溶剂水凝胶材料正己统萃取多数非交联材料但可能会引起镜片材料癖胀和降解)I 乙E事或甲E事萃取所有非交联材料的但可能会引起镜片材料溶胀和轻|二氯甲烧或氯仿微降解水(蒸馆水或去离子水温和萃取模拟眼内萃取硬性镜片和正己烧轻微萃取非极性溶剂聚硅氧烧弹性材料二氯甲烧或氯仿萃取所有非交联材料(但可能会引起镜片材料洛胀和轻微降解)一一一4.2.5 测试样片测试样片应能代表成品片。应按照接触镜成品状态包装。试样的加工应与其产品的常规制造过程一致
10、。须经灭菌处理的镜片在样品制备时也需同样处理。抽取足够量的镜片,确保镜片样品在萃取之前的总干质量不少于200mgo 水凝胶镜片通常是置于含有无机盐的榕液中。当用水作为萃取溶剂时,为减少无机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应在计算时做出适当的调整,还需了解镜片的含水量,从而能精确计算出元机盐对可萃取物的影响。否则,在测试开始前,要将试样在室温下的水中浸泡,中间至少换水两次,每隔24h换水一次,以达到平衡。4.2.6 测试步骤在60c士5C温度下,最好在真空状态中,将试样干燥至恒重。称重前试样在真空状态中或含活性干燥剂的密闭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精确至士0.1mg(ml)。将试样放入萃取套管中,向烧瓶加入体权
11、约为其容量70%的合适溶剂(溶剂选用见表2)。如需要,可在烧瓶中放人沸石,将圆底烧瓶放在加热套上,萃取套管插入索氏抽提器中,然后再将抽提器与烧瓶连接,在其顶部插入冷凝器。当使用极易挥发或易燃溶剂时,整个装置应置于通风柜中。接通水源并开始加热,萃取应至少进行4h。当溶剂冷却至室温后,从萃取套管中取出试样。按上述方法干燥试样,称重精确至士0.1m斟酌。注2萃取速率建议为4次/h-6次/h.4.2.7 结果计算萃取材料的量应表述为质量分数(%),见公式。): % nu nu 咽, -m 一一取萃切. ( 1 ) 式中zml一一萃取前试样质量Fm2一-萃取后试样质量。4.2.8 测试报告应包含第5章和
12、以下内容z3 GB/T 11417.7-2012 a) 最初水合溶液的成分sb) 指明是否根据水合榕液中的盐分含量,对所得到的可萃取物百分比进行调整$0 本试验前试样是否在水中进行平衡。4.3 遗氧系数4.3. 1 概述接触镜材料透氧系数的测定有2种标准方法,在4.3.2中列出了它们的共同要素。在4.3.3中给出了极谱法要求,它适用于所有材料,测量范围为0-145。在4.3.4中给出了库仑法的要求,它适用于非水凝胶材料。2种方法的校准见4.3.5,在4.3.6中给出了报告要求。当采用其他方法测量透氧系数与标准方法有偏离时,需在这些偏离被校准后方可应用。初级测量几个接触镜试样材料的透氧量,从而测
13、定透氧系数。虽然在测量透氧量时可能会产生某些误差,通过对透氧系数求导能有效减少误差(修正。因此对这些误差进行修正后,从初级(元修正透氧量测量求导透氧系数是非常实用和方便的。然后对修正的透氧量值进行校准。4.3.2 方法的共同要素4.3.2. 1 参量参见GB/T11417.1-2012中的术语和定义,测量和透氧量求导的重要参量是氧流量(j)、透氧量、透氧系数和厚度如径向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当采用库仑法时,j等于流过库仑探头氧气的速率(L02/s)除以该面积(A)。当采用极谱法时,j是实测电流与暗电流的差值乘上公式(2)中的系数,然后除以阴极面积。厚度t是测点的径向厚度或测量区域的调和平均厚度
14、。通过测量中心厚度和已知的折射率,后顶中心曲率半径和后顶焦度,计算得到调和平均厚度,除非有其他指定,t的单位宜为厘米。当采用库仑法时,Dk等于测得的透氧量Dk/t乘上样品厚度t。当采用极谱法时,透氧量通过调整氧流过面积来修正,从测量的氧阻t/Dk与厚度t的曲线得到斜率l/Dk.透氧系数是材料的物理特性,不是材料样品形状或厚度的函数。当采用库仑法时,Dk/t等于氧流量j除以样品两边氧压差(氧局部压力。当采用极谱法时,透氧系数是通过边缘和界层修正的透氧量,乘上中心厚度t。透氧量是镜片材料和镜片厚度的特性值,取决于镜片的设计。4.3.2.2 测试样品本部分可用于测定水凝胶和非水凝胶弹性材料成品片的透
15、氧系数。同样也可用于测定水凝胶和非水凝胶弹性材料标准片的透氧系数。如果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初级透氧量来测定成品镜片透氧系数,应在测试报告(见4.3.6)中给出接触镜与氧流量量(见4.3.2.1)接触中心面上的调和平均厚度。这个厚度与初级透氧量元关见公式(2)或式(10)J. 测试样品的后光学区域半径元要求,可为平板样品,也可从7.00mm-9.00 mm范围内变化。后、前光学区域直径应大于用于气体交换的被测中心区域的弦直径(阴极直径2h)。测试样品表面应清洁,且抛光质量应与人正常使用镜片产品一致。对于水凝胶材料,在测试前,样品应保存在室温(20c士2.0C)下在标准盐溶液(参照GB/T1141
16、7.4-2012)至少24h,并且在等效眼温度(35c士0.5C)下至少平衡2h. 4.3.3 极谱法4.3.3. 1 总则GB/T 11417.7-2012 本部分给出了使用极谱氧探头测定水凝胶和非水凝胶,硬性和弹性接触镜材料的透氧系数。步骤中给出了测量方法和测试条件。极谱法适用于测量各种光焦度和旋转对称几何镜片,硬性和非水凝胶弹性材料成品片的修正透氧系数(Dk)同样适用于测定水凝胶和非水凝胶,硬性和弹性接触镜材料标准片的修正透氧系数。4.3.3.2 原理简述当氧分子透过材料时,极谱法可通过电化法将它们从溶液中瞬间去除,从而直接测量透过一片测试材料的氧分子扩散数。当从样品中分离出一个氧分子,
17、它与覆盖着样品的后表面的氧传感器中心电极(阴极接触,瞬间电化转化成4个氢离子。产生的离子形成仪器可测量的电流,它与移动的氧分子成比例。测得的电流代人式(2)计算初级(非修正)透氧量,单位为mLOz/(A.s) (l-Id) Dk/t韧银=瓦拉X5.804X10-z式中PA一-大气压减水汽压的差乘以0.209(大气中氧气含量百分比值).hPa; A -一一探头中心电极(阴极的面积.cmz;I一一安培表测得的电流值.A;Id一-探头暗电流元氧的电流).A. .( 2 )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假定每个氧分子减少需要4个电荷.1千克摩尔除以法拉第常数,除以每个氧分子减少所需的电荷数,得到的值为常数5.
18、804X10-z。为了导出特定材料的透氧系数,应进行边缘效应修正见4.3.3.3)和界层效应修正见4.3.3.的。只有这样才能计算得到符合GB11417.2-2012和GB11417.3-2012中的接触镜材料的修正透氧量。4.3.3.3 边缘效应修正在所有扩散方法中都有的效应是边缘效应。当氧从样品的一个表面通过材料另一面是不连续的,材料的横截面会发生边缘效应。在极谱法中,氧从样品比较大的前表面穿过,最终接触到镜片后面的阴极,因为前表面大于阴极面积,氧穿过镜片的前表面,像流过漏斗一样汇集到阴极。实际上,公式(2)中的A被低估,氧流量不再符合上面给出的阴极面积的线性函数。但是,如果阴极面积和样品
19、厚度的比值是在仪器给出的校准范围中时,可用一个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修正边缘效应,精度符合本标准要求。在4.3.3.4中需要用到透氧量的倒数,需要对初级倒数值(t/Dk或阻率进行边缘效应修正。可采用适用的公式(3)、式(4)、式(5)、式(6)修正初级t/Dk值。在下式中.t和阴极直径D的单位为mm,为了方便起见.Dk的单位表述为Dk单位,如在使用公式前,对10-11乘上1011: 当使用球状表面探头测量水凝胶镜片=(飞(k)f;l U X (1 + 2.5t :.1 = r一xf1+一一). . . . . . . . . ( 3 ) DkJ修正飞Dk测结飞当使用平面探头测量水凝肢镜片z(土键在
20、=(土)U X (1 +孚)DkJ幅古Dk 酬。. ( 4 ) 当使用球状表面探头测量非水凝胶镜片z5 GB/T 11417.7 2012 (:k)儿格= (乌认)儿翻齿11.01725+1钉叫t正0.587一川1阳脱圳汀一一=(:.1 X 1 1. 017 25+.LV.VV V:.VV vVJ 1 . . . ( 5 ) Dk 胞D 删哥1- D 1 当使用平面探头测量非水凝胶镜片z(k) = (九)酬11. 015 75 + 4t0. 471一1阳刚1一l=(:, 1 x 11. 015 75+.LV,., V:.VV vVJ 1 . .( 6 ) Dk J. , D酬。1-. - .
21、- , D 1 非水凝胶镜片修正公式中包含Dk值,在这个阶段是未知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按公式(7)用t/Dk值(元界层效应修正计算Dk,用该方法得到的Dk值足够接近于真实值。式中zit一旦卫生)2 n Dk=一-一-i:E一-n次测量的总和,每次测量都有厚度(t;)和阻率。/Dk)i。( 7 ) 公式(7)得到的Dk值已经与用于边缘效应修正公式所需的值足够接近。然后Dk按照4.3.3.4计算,最后结果Dk值是经过边缘和界层效应修正的。4.3.3.4 界层效应修正对每种材料测试,至少采用4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厚度来测定初级(测量)Dk/t值,当透氧量倒数t/Dk与厚度t绘制曲线时,最小二乘回归线
22、的斜率就是修正界层效应的透氧系数的倒数O/D的。该步骤用于减少在极谱方法中常见的实验假象,由于在样品前后表面有停滞的水界层,同样在非水凝胶镜片和氧探头的阴极间放置的水桥(湿润滤纸也会产生阻碍。这个界层对氧流量产生了一个稳定的,较大的阻力。这些膜的阻力加上样品的阻力形成了仪器直接测量的总阻力,通过电流计算的初级Dk/t值,在经过边缘效应修正后仍然受到这些影响。但是,如果仪器是修正模式和按照下面的正确步骤,这些界层效应随厚度变化阻力为0。这样,通过上述的统计倒数斜率技术可消除界层效应在计算初级Dk值的影响。4.3.3.5 测试的重复性采用极谱法单次测量透氧系数(Dk)修正,每种材料至少4个不同厚度
23、进行测定,重复性偏差应在士10%之内。4.3.3.6 试剂和材料4.3.3.6. 1 混合氧气z混合氧气(容积百分比20.9%)和氮气或其他气体(容积百分比79.1%)的气体,若大气符合要求也可使用。应进行增湿处理,与测试样品前表面接触时,应为饱和水蒸气气体。4.3.3.6.2 滤纸z以非水凝胶材料的后表面与氧探头的前表面间的饱和盐榕液作为水桥飞测试时滤纸层应采用同样的类型和厚度,应持续饱和。代表性的是卷烟纸,其他滤纸也可使用。4.3.3.7 仪器在图3和图4中给出了一个透氧仪的示意图,它由一个夹紧装置,0形圈,尼龙网,滤纸,加热箱,热敏电阻,极谱探头,欧姆表和微安表组成。通过夹紧装置把与测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1417.7 2012 眼科 光学 接触 部分 理化 性能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