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 T 5579.2-2008 油藏描述方法.第2部分 碎屑岩油藏.pdf
《SY T 5579.2-2008 油藏描述方法.第2部分 碎屑岩油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Y T 5579.2-2008 油藏描述方法.第2部分 碎屑岩油藏.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5. 020 E 12 备案号:24327-2008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79. 2-2008 代替SY/T5579-2000. SY/T 6164-1995. SY/T 6166-1995 油藏描述方法第2部分:碎屑岩油藏2008-06-16发布Reservoir description method Part 2: Fragmental reservoir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08-12-01实施SY/T 5579. 2-2008 目次前,i . II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由藏描述内容. . 1 4 各开发阶段泊藏描述的特殊(精
2、度)妥求. . . .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渗透率特征参数:f算方法 19 醉于?这、rSY/T 5579. 2-2008 前言SY /T 5579 ( i由藏描述方法分为网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碎屑岩油藏;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训i藏;第4部分:特殊岩性汹藏。本部分为SY/T5579的第2部分,由SY/T 5579 2000 (碎屑岩油气藏储层精细描述方法、SY /T 6164-1995 (碎屑岩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SY/T6166-1995 (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碎屑岩部分三个标准整合修订而成。H 本部分与SY/T5579-2000. SY/T 6164-1995
3、和SY/T616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上述三个标准中内容重复部分进行了整合;对上述三个标准中的内容,根据泊藏描述总则的研究内容进行增加;完善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构造特征描述内容,修改了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的内容;增加了各开发阶段泊藏描述的特殊(精度)要求。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芦风明、赵平起、任宝生、+t占中、李桂林、百E立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Y/T 5579-93, SY/T 5579-2()()(); SY/T 6164-1995;
4、 SY /T 6166-19950 油藏描述方法第2部分:碎屑岩油藏1 范围本部分规定f碎屑岩油藏描述内容和各开发阶段的精度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碎屑岩泊藏描述。2 规范性引用文件SY/T 5579. 2-2008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YIT 557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作,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招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SY/T 5368 岩石薄片鉴定SY/T 5386 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SY/T 5579. 1
5、油藏描述方法第1部分:总则SY /T 6169-1995 泊藏分类3 油藏描述内容3.1 地层划分与对比3. 1. 1 基本原则3. 1. 1. 1 以层序地层学、洲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域标准层,选择相标志段.并依据地震、泊藏动态资料作为参考,进行等时对比。3. 1. 1. 2 在地层对比之前,耍初步确定沉积微相类型。以沉积微相概念模型做宏观控制,确定相应的对比方法G3. 1. 1. 3 选择对比标志层的原则:a)同时性.指标志层的沉积时间是同时的。b)稳:E性:指标志层的分布稳定而广泛。c)特殊性:指标志层的岩性、电性特妹易辨认。d)综合性:纵向上要用组岩性组合,横向上要
6、用一组测井曲线组合来确定。3. 1. 1. 4 从精细描述剩余汕的最终目的出发,地层对比单元要求精细划分到相对于准层序的时间单元或单砂层。3. 1. 1. 5 用1: 500测井曲线控制砂层组和单砂层;用1: 200测井曲线劈分不同时间单元沉积的侧向或垂向加积的砂体。3. 1. 1. 6 首选本区有代表性的系统取心井作为标准井,建立网格骨架剖面,以标准井为中心,选取J定数量的井,均匀地分布在区块的各个部位,建立层组及单层对比的网格骨架剖面。点、线、面相结合,全区铺开、联网闭合,统层对比。并充分利用新的地质认识和生产动态资料,不断修改、完善对比成果。3. 1. 2 沉积旋固的划分3. 1. 2.
7、 1 选用岩心资料齐舍的井或井段,结合测井资料,依据岩性在垂向的组合类型和层间接触哩回噩自嚣;:;nSY/T 5579.2-2008 关系,划分出正旋阳、反旋回、复合旋M等不同类型的沉积旋回,同一旋回内必须是连续沉积。3. 1. 2. 2 划分出不同级次的沉积旋间,沉积旋同一般可划分为五级a) 级旋回反映不同构造阶段的沉积层,相当于生油层与储油层,储油层与盖层的地层组合,在盆地内有广泛的分布,可以在盆地范围内对比,各个一级沉积旋网之间以不整合或沉积间断的方式相接触,一级旋凶代表不同层系。b)二级旋回:是在盆地的沉降与抬升背呆上所形成的次一级旋回。一级旋回包含多个二级旋网。二级旋回间沉积相类型有
8、明显变化或不整合,二级旋因是形成该层系生储组合的基础。c)三级旋同代表湖盆水域的扩张与收缩,不同三级旋回之间地层是连续的,三级旋回是形成油组的基础。d)四级旋回:是沉积条件变化所形成的沉积层。四级旋回相当于开发地质研究中的砂层组。e)五级旋同.是同一环境F形成的微相单元。t.级旋问相当于开发地质研究中的单砂层。3. 1. 3 地层划分3. 1. 3. 1 含油层系划分的侬据3. 1. 3. 1. 1 油气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状况、岩石性质及储层物性等油气层特征。3. 1. 3. 1. 2 油气层之间的隔层厚度、分布范围、岩性特征等分隔条件。3. 1. 3. 1. 3 油气层内的流体性质及压力系统
9、。3. 1. 3.2 划分油层组3. 1. 3. 2. 1 三级沉积旋回中油气层沉积环境、分布状况、岩石性质、物性特征和油气性质比较接近的含油气层段,划为一个油层组。个油层组可由一个或几个砂岩组组成。3. 1. 3.2.2 油层组之间应有相对较厚且稳定分布的隔层分隔开,其分界线应尽量与沉积旋囚的分界线相一致。3. 1. 3. 3 划分砂岩组3. 1. 3. 3. 1 以油层组内相邻近的油气层集中发育段划分为个砂岩组。划分的砂岩组应尽量与四级沉积旋回的层位相致。3. 1. 3. 3. 2 一个砂岩组内可包含数个单层。3. 1. 3. 3. 3 同一油气田范罔内砂岩组的数目和界线应统一。3. 1.
10、 3. 4 划分单砂层3. 1. 3. 4. 1 上下以非渗透性岩层分隔开的油气层划分为一个单砂层。3. 1. 3. 4. 2 划分的单层界线应尽量与五级沉积旋回的界线相一致。各民块的单层数目、分层界线成一致,只爱是同一时期沉积的地层,砂层可以和泥岩对比。3. 1. 4 地层对比3. 1. 4.1 选取标志层3. 1. 4. 1. 1 岩性稳定、特征突出、分布广泛、井曲线形态易于辨认的岩层,选作对比标志层。常用的标志层有化石层、油页岩、碳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纯JI!.岩等特殊岩层。3. 1. 4. 1. 2 岩性组合特征明胶、mrJ井曲线形态特征易7辨认的层段或上下区别明显的层面可选作对比
11、标志层。3. 1. 4. 1. 3 应在沉积旋回分界线附近和不同岩相段分界线附近选取对比标志层。3. 1. 4. 1. 4 应识别出局部地区分布的辅助标志层。3. 1. 4. 2 建立对比标准剖面3. 1. 4. 2. 1 根据对比地区的面积大小和泊气层在平面七分布的稳定程度,建立&条或数条不同方向的油气层对比标准剖面。3. 1. 4. 2. 2 对比标准剖面应贡穿整个对比地区,并充分运用取心井边作对比标准剖面的井或井段,沉积层序小应有地层重复或缺失。, SY/T 5579. 2-2008 3. 1. 4. 2. 3 通过对比确定标准剖面t各井的分层界线。3. 1. 4. 3 对比备井的层组界
12、线3. 1. 4. 3.1 依据标准井的层组划分结果,通过井间对比,划分其他井的泊层组、砂岩组及单层的界线,并用邻井进行验证。3. 1. 4. 3. 2 通过油气层对比,确定出钻断层井点的断点深度、断失厚度、断失层位等,并标明所依据的井号。3. 1. 4. 4 区块统层3. 1. 4. 4.1 应在区块范围内按照一定方向和顺序对各单井进行统层,使区块内各井的层组界线达到一致。3. 1. 4. 4. 2 在复杂断块区,应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合成地震记录的基础上,搞好相应强反射相位标定,然后选行平面上的横向追踪,以保证在油田或区块范围内不同井点层组界线划分的致性。3. 1. 4. 5 对比油层组在
13、对比标志层或辅助标志层的控制下,依据岩性组合和井曲线形态特征以及i由层组厚度在平面伫的变化规律,在二级沉积旋回内部对比i由层组的界线。3. 1. 4. 6 对比砂岩组在油层组界线的控制下,依据四级沉积旋囚的性质、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厚度变化规律对比砂岩组的界线。3. 1. 4. 7 对比单层3. 1. 4. 7.1 在砂岩组界线的控制下,依据五级旋回对比划分出单层界线。按照沉积旋囚的不同成因,分别采用不同的具体对比方法。3. 1. 4. 7. 2 湖相沉积的油气层,按照岩性和厚度在平面上具有渐变的特征,采用相邻井同-单层的旋回性和岩性相近、曲线形态相似、厚度大致相等的对比方法划分单层的
14、界线。若个别井点单层的旋回性不明显,应按照各单层在砂岩组内的厚度比例确定单层界线。3. 1. 4.7.3 河流沉积作用为主的油气层,岩性和厚度在侧向上具有突变性,应依据河流沉积旋回具有起伏冲刷底界的沉积特征,按照同一单层旋回顶界大致水平的原则,采用不等厚对比方法划分单层界线。3.2 构造特征描述3.2.1 井震结合构造研究3.2. 1. 1 构造解释3.2. 1. 1. 1 层位定与速度分析确定反射标准层,在钻井分层资料控制下,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完成合成地晨记录,以及研究区速度曲线的拟合和三维速度场的生成。3.2. 1. 1. 2 以相干断层解释技术为指导,对地震剖面进行分析,把不同剖面
15、间真正属于地下同地层的反射波识别出来;完成时间剖面的对比解释,进行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3.2. 1. 1. 3 根据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结合各种典型构造祥式类比与分析,解释剖面上同相轴所反映的各种构造地质现象,以及其相关的地震响应与成因机理。3.2. 1. 2 断层解释3.2. 1. 2.1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a)反射波发生错断。b)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加、减少或消失。c)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并出现空白反射。d)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和强相位与强振幅转换等,一般是小断层的反映。e)异常波的出现。3.2. 1. 2. 2 断层组合原则:3 E蜜壁较立二昂
16、SY/T 5579. 2-2008 a)在组合断层时必须使断层上下盘的地层层序符合断层特征。b)在剖面图上断层规模主要根据钻井分层,自断距大小和纵向上延伸长度来判断。c)断层对地层沉积和油气水的控制作用。d)断层组合后应检查每个断块(区)中的地层层序是否正常;地层产状是否符合区域构造特征。3.2. 1. 2. 3 平面断层组合原则.a)分析断点、组合断层,同一条断层断距相近或有规律的变化。b)先组合主断层,后组合次一级断层。主要断层规模大、延伸长,钻井中钻遇断点资料较多,地震视线响应明显,与钻井资料符合率高,首先组合。剩下的断点断距较小,延伸长度较短,从中再进行次级断层的组合。c)组合断层时要
17、做到井震结合。d)组合断层时必须用剖面图和平面图相结合分析,应充分利用构造剖面和泊藏剖面成果,理清复杂的断裂系统。e)主断层应编绘断层面图,落实断层的可靠性。f)完成断层组合后,在平面图上标注断层线并标明其性质,对二、三级断层及断距较大、断层面较缓的断层,在图上要表示断缺带覆掩带的宽度。正断层上盘用粗实线,下盘用细实线,并标明断层的掉口1;逆断层上盘照槌实线,下盘用细虚线。3.2. 1. 3 构造图编制3.2. 1. 3. 1 作图层可选择a)油层组顶底。b)主力小层。c)主力单砂层。3.2. 1. 3. 2 所选择作图标准层,分层勾绘梅造等高线。勾绘等离线时应考虑以下原则:a)在断块内等高线
18、不闭合时,可交在断层线上。b)断层上同一点两盘的等高线离程差应与断距相等。c)断层两旁相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连。d)同一套构造图上各层各条断层的断层线从上到下应向下降盘方向移动,不能相交。c)同一套掏造图各层的等高线应相互平行不能相交。f)等高线距根据构造陡缓程度而定。同一张(套)图采用相同的等高线距,在构造特别陡(缓)的部位可加大(缩小)等高线距。3.2.2 构造形态描述3.2.2.1 构造轴及轴向同一层构造平面图上各等高线也率最大处的连线为该构造的输轴线。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或折线。轴线的方向为串串向,用方位表示g构造输线若为曲线或折线时它可以是直线,需描述其方位的变化。3.2.
19、2.2 构造长度(长轴)及宽度(短轴)同一层构造平面图的最低闭合等高线圈闭范围内最大的轴线长度为该构造长度(长轴,km)。在该圈闭范围内,通过构造高点垂直长轴的最大距离为该构造的宽度(短轴,km);一个背斜构造若有多个高点时应分别描述各高点的宽度。3.2.2.3 闭合面积与闭合度3.2.2.3.1 闭合面积:在构造平面图上,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km);在油气田内可以把最低闭合等高线视作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断鼻构造的闭合面积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最低闭合等高线)与断层线所圈闭的面积;断块是四周为断层所封隔,断块的面积为闭合面积。被断层复杂化的构造,各断块闭合面积之和为该构造总
20、闭合面积。, SY/T 5579. 2-2008 3.2.2.3.2 闭合度:构造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垂直距离(或海拔高差),以构造最高点与同层构造最低闭合等高线之高度差表示(m)。断鼻构造的闭合度是断鼻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高度差。断块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为该断块的闭合度,断层与倾斜地层组成的圈闭断块,闭合度为断块的最高点与最低闭合等高线之高度差。3.2.2.4 构造倾角掏造两翼和倾没端的倾角,用变化范围(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表示。3.2.2.5 构造要素表每个局部构造按前所述分别确定各项参数后,填写构造要素表。3.2.3 断层描述3.2.3.1 断层性质3.2.3. 1. 1 根据断层面两
21、边的岩块相对移动方向分以下三种断层za)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方运动的断层;在钻井剖面上出现部分地层缺失。b)逆断层:t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在钻井剖面上出现部分地层重复,将断层面倾角小于3(t的逆断层称为逆掩断层。c)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相对错动的断层。3.2.3. 1. 2 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地层产状关系分以下六种断层:a)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体一致。b)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倾向大体致。c)斜面断层: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的走向斜交。d)顺层断层:断层面与所在岩层层面大致平行。e)正向断层z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的正断层。f)反向断层: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
22、向相反的正断层。3.2.3.2 断层要素3.2.3.2.1 断层面:断层两旁发生相对移动的面,可以是一个单一的面,也可以是一个出若干小断层所构成的复杂断层带或断层破碎带。3.2.3.2.2 断层线:断层面与岩层面的交线。掏造平面图上的断层为断层面与岩层面交线的平面投影。3.2.3.2.3 断盘z断层面两侧的岩层和岩体。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侧的部分称为上盘;位f断层面下侧的部分称为F盘。3.2.3.2.4 断距1断层面两侧的地层相对移动的距离。每-条断层的断距在不同层位、不同深度都不相同,应说明是哪层位,哪一深度的断距。从油气回开发工作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下命名a)地层断距(简称断距):钻井剖
23、面上重复或缺失的地层厚度。确定地层断距时应尽可能选择沉积剖面相似、距离最近的井对比确定。对比井的地层厚度为视厚度,在地层倾角不大时可不校正,对定向斜井或地层倾角较大时,需加以说明,并进行厚度校正。l】)垂直断距(落差):垂直断层走向上,断层两盘问一标准层的高度差。c)水平断距(位移):在断层面倾向主,断层两侧i相当层位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正断层中,水平断距代表断层两侧相当层位拉开的水平距离;在逆断层中,水平断距代表断层两侧相当层位掩覆的水平距离。3.2.3.3 断层分级根据断层与陶造的关系,对沉积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规模大小、发育历史等,把一个含油气盆地内的断层分四级描述:f!:!.f: a
24、)一级断层:拗陷与隆起、凹陷与凸起之分界断层,控制凹陷与凸起的形成、发育和沉积特点,断层形成时间早,发育时间长,规模大。b)二级断层:为二级构造带之分界断层,控制二级构造带及局部构造的形成与发育,对沉积与3 SY/T 5579.2-2008 油气聚集起控制作用,断层发生时间较早,发育时间较长,规模较大。c)三级断层:切苦l局部构造的主断层,是划分断块区的断层,对断块区的含油状况和沉积类型起控制作用。dl四级断层:局部梅造上的次一级断层,在断块区进一步分割各断块,使各断块成为油气水运动的最小独立单元,断层落差及延伸长度一般较小。3.2.3.4 断层密封性3.2.3.4.1 断层形成机理研究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Y 5579.2 2008 油藏 描述 方法 部分 碎屑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