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624-2022 公路护栏设置规范.pdf
《DB61 T 1624-2022 公路护栏设置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624-2022 公路护栏设置规范.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30CCS P 66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6242022公路护栏设置规范Specification for Layout of Highway Barriers2022-11-07 发布2022-12-07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6242022I目 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总则.45一般要求.46路基护栏.57桥梁护栏.158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209作业区临时护栏.2110缓冲设施.2211质量验收.22附录 A(资料性)声障复合型护栏构造示例.23附录 B(资料性)消能减速护栏构造示例.24
2、附录 C(资料性)景观混凝土护栏构造示例.25附录 D(资料性)中央分隔带护栏构造示例.28附录 E(资料性)护栏过渡结构构造示例.30附录 F(资料性)桥梁护栏构造示例.33附录 G(规范性)五(SAm)级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构造示例.39附录 H(资料性)缓冲设施构造示例.40参考文献.42DB61/T 16242022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路安
3、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渊、郭永谊、马永杰、陈长海、王小锋、荆坤、马亮、梁亚平、贺志昂、王栋、李鹏程、赵昕、张林、王永平、刘建梅、奥明纪、贺吉祥、张少军、马云、刘浪涛、边静瑜。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话:029-68718888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科技六路37号邮编:710065DB61/T 162420223公路护栏设置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基、桥梁、中央分隔带开口、作业区临时护栏、缓冲设施的设置及质量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4、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T 1116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JT/T 1311公路铁路交叉路段技术要求JTG 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5-01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T L11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
5、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箱式吸能护栏box-type energy-absorbing barriers通过箱体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的公路护栏。3.2声障复合型护栏noise barrier composite barriers具有隔声和防撞功能的公路护栏。3.3消能减速护栏energy dissipation decelerating barriers供制动失效车辆紧靠,消减车辆动能,降低失控车辆运行速度的公路护栏。DB61/T 1624202243.4作业区临时护栏operating area temporary barriers设置于作业区,具有开启和防护性能、可重复利用的护栏。3.5连
6、续障碍物continuous obstruction纵向连续长度大于护栏最小结构长度的障碍物。4总则4.1坚持“安全、耐久、经济、绿色”的原则,体现“适度、多元”的理念。4.2综合考虑公路技术条件、交通特征、路侧危险程度、环境景观等因素。4.3改扩建及养护工程充分考虑对既有护栏构件的合理利用。4.4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5一般要求5.1护栏设置应考虑以下因素:a)实际净区宽度小于计算净区宽度,且驶出路外车辆产生的事故严重程度高于碰撞护栏的严重程度时应设置护栏;b)实际净区宽度大于计算净区宽度,但路侧存在悬崖、深谷、深沟等危险地形时,需根据公路路线线形、交通量、车型构
7、成以及计算净区宽度外风险源的位置等因素确定是否设置护栏。5.2护栏设置应收集以下资料:a)公路平纵面及横断面设计数据、交通量、货车占比及设计速度等;b)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周围环境资料;c)项目安全性评价报告;d)改扩建及养护工程近 3 年来的交通事故调查资料。5.3护栏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a)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宜采用设计速度、运行速度、限制速度中的最大值进行护栏设计;b)养护工程宜采用限制速度或运行速度进行护栏设计;c)根据所收集资料,结合道路、交通、环境,确定护栏标准段设置等级及形式;d)不同护栏段间、护栏与构造物间的过渡设计及护栏端部设计,应符合 JTG/T D81 的规定;e)护栏构件
8、及其脱离件不得侵入车辆乘员舱;f)公路护栏形式选取应综合考虑沿线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可选择外观自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护栏形式,但不应降低防护等级。DB61/T 1624202256路基护栏6.1路侧护栏6.1.1防护等级选取原则6.1.1.1路堤边坡坡度为 1:1.5、挖方路段或挡墙路段,路侧护栏防护等级适用条件见表 1。表 1路侧护栏防护等级适用条件路侧计算净区宽度范围内存在以下情况公路技术等级设计速度(km/h)防护等级(代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压输电线塔,危险品生产、储藏仓库等环境敏感场所及医院、学校、聚居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上情况必须设置
9、护栏。高速公路120六(SS)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0、80五(SA)级一级公路60四(SB)级二级公路80、60四(SB)级三级公路40三(A)级三、四级公路30、20二(B)级填土高度11 m;挡墙高度4 m;江、河、湖、水库等水深 2.5 m 以上水域。以上情况应设置护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100、80五(SA)级一级公路60四(SB)级二级公路80、60四(SB)级三级公路40三(A)级三、四级公路30、20二(B)级填土高度 3 mH11 m;挡墙高度 0 mH4 m;江、河、湖、水库等水深 1.5 mH2.5 m 的水域;I 级铁路、一级公路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外设有
10、车辆不能安全越过的照明灯、摄像机、交通标志、声屏障、上跨桥梁的桥墩或桥台、隧道入口处的检修道或洞门等设施;三、四级公路路侧有深度 30 m 及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以上情况应设置护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100、80四(SB)级一级公路60三(A)级二级公路80、60三(A)级三级公路40二(B)级三、四级公路30、20一(C)级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路侧边沟无盖板、车辆无法安全越过的挖方路段;高出路面或开挖的边坡坡面有 30 cm 及以上非连续障碍物且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砌体或大孤石等障碍物;出口匝道的三角地带有障碍物。以上情况宜设置护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100、80三(
11、A)级一级公路60二(B)级二级公路80、60二(B)级三、四级公路40、30、20一(C)级6.1.1.2存在下列情况时,路侧护栏的防护等级宜在表 1 的基础上提高 1 个等级:a)二级及以上公路纵坡等于或接近于 JTG B01 规定的最大纵坡值的下坡路段;二级及以上公路圆曲线半径等于或接近于 JTG B01 规定的最小半径的路段外侧;b)设计交通量中,总质量大于或等于 25t 的车辆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 20%时。DB61/T 1624202266.1.1.3临近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侧护栏防护等级宜采用八(HA)级。6.1.1.4公铁并行时的防护设计按照 JT/T 1
12、116 执行。公铁交叉时的防护设计按照 JT/T 1311 执行。6.1.1.5其他横断面形式按照 JTG D81 执行。6.1.2设置要求6.1.2.1路侧障碍物防护应考虑护栏受碰撞后的变形量:a)路侧护栏面距其防护的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或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VIn)。当防护的障碍物高度低于护栏高度时,宜选择护栏最大横向动态位移外延值(W);当防护的障碍物高于护栏高度、公路主要行驶车型为大型车辆(总质量大于或等于 25 t 的车辆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 20%)时,应选择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VIn);当防护的障碍物高于护栏高度、公路主要行驶车型非大型车辆时
13、,宜选择车辆最大动态外倾当量值(VIn);b)路侧护栏面距其防护的障碍物的距离不满足变形量要求时,应与障碍物进行系统设计。6.1.2.2隧道入口处护栏设置:a)路隧、桥隧相接时应设置翼墙过渡段,分别通过 6 m、3 m 翼墙与隧道洞口衔接;b)在役公路设置翼墙过渡受限时,可采用以下方式;1)可采用防撞垫+弹性警示柱诱导的方式,防撞垫内缘应与隧道检修道内立面平齐,弹性柱设置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 3 s 行程,与防撞垫衔接的 10 m20 m 范围内,沿防撞垫内立面并与路线线形一致,弹性柱高度不宜超过防撞垫的高度;2)可将原有桥梁护栏拆除,在桥面植筋浇筑 C35 及以上混凝土护栏。新旧护栏衔接处作
14、过渡处理,末端通过 3 m 翼墙与隧道衔接;3)桥梁护栏无法渐变过渡并进行有效防护时,经论证可设置不低于四(SB)级的活动护栏,活动护栏一端应与桥梁护栏连接,另一端应渐变过渡至与检修道内侧立面平齐。6.1.2.3隧道出口处护栏设置:a)路隧相接设置过渡段应符合 JTG D81 的要求,前端应与原有护栏过渡衔接,末端应与隧道内壁搭接;b)桥隧相接时桥梁护栏不得进入二次衬砌壁以内。6.1.2.4双向行驶隧道的出入口混凝土护栏高度宜过渡至与检修道高度一致。6.1.2.5护栏形式选择:a)设计速度80 km/h 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填土高度大于 11 m 的路段或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宜采
15、用混凝土护栏或组合式护栏;b)挡墙路段宜采用混凝土护栏;c)七(HB)级及以上防护等级护栏宜采用组合式护栏形式;d)积雪、风沙严重地区,宜选择通透式护栏;e)有防噪要求的路段,宜采用声障复合型护栏,参见附录 A;f)长下坡路段可采用消能减速护栏,参见附录 B;g)有景观需求的路段可采用景观混凝土护栏,参见附录 C;h)相邻两桥间距小于护栏最小结构长度时,路侧护栏形式宜与桥梁护栏保持一致。DB61/T 1624202276.2中央分隔带护栏6.2.1防护等级选取原则6.2.1.1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中间带宽度小于或等于 12m,或者 12m 宽度范围内有障碍物时,必须设置中央
16、分隔带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等级适用条件见表 2。表 2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护等级适用条件中央分隔带条件公路技术等级设计速度(km/h)防护等级(代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 2.5m 并采用整体式护栏形式高速公路120六(SSm)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0、80五(SAm)级一级公路60四(SBm)级对双向 6 车道高速公路,或未设置左侧硬路肩的双向8 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 2.5m并采用分设式护栏形式,同时中央分隔带内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的障碍物 a 的路段高速公路120、100、80四(SBm)级对双向 6 车道及以上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2.5m 并
17、采用分设式护栏形式,同时中央分隔带内设有车辆不能安全穿越的障碍物 a 的路段一级公路100、80四(SBm)级一级公路60 b三(Am)级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它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20、100、80三(Am)级一级公路60b二(Bm)级二级公路 c80、60二(Bm)级a 障碍物是指照明灯、摄像机、交通标志的支撑结构,上跨桥梁的桥墩等设施。b 设计速度为 60 km/h 的一级公路一般为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的路段,本表适用于其需要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的情况。c 适用于设置了超车道,未设置隔离设施,且有驶入对向车行道可能性的二级公路。6.2.1.2存在下列情况时,中央分隔带护
18、栏的防护等级宜在表 2 的基础上提高 1 个等级:a)二级及以上公路纵坡等于或接近于 JTG B01 规定的最大纵坡值的下坡路段;二级及以上公路圆曲线半径等于或接近于 JTG B01 规定的最小半径的路段外侧;b)设计交通量中,总质量大于或等于 25 t 的车辆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 20%时。6.2.1.3当中央分隔带内有大型标志立柱、大型监控设施、上跨桥梁的桥墩等障碍物时,应采用不低于四(SBm)级护栏且应满足 6.1.2.1.a)的变形量要求。6.2.2设置要求6.2.2.1路基中央分隔带护栏一般采用分设型波形梁护栏。6.2.2.2货车比例较大的路段中央分隔带宜采用混凝土护栏,高速公路宜采用
19、分离式,一级公路宜采用整体式。6.2.2.3双向行驶匝道宜设置不低于三(Am)级单坡型混凝土护栏,有景观需求时可采用箱式吸能护栏。6.2.2.4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的护栏过渡设计按照 6.1.2 执行。6.2.2.5位于连续长下坡的路段,难以设置避险车道时,可采用消能减速护栏。6.2.2.6中央分隔带有障碍物时应根据变形量要求设置护栏,护栏形式参见附录 D。DB61/T 1624202286.2.2.7积雪、风沙严重地区,宜选择通透式护栏。6.3构造要求6.3.1波形梁护栏6.3.1.1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a)发挥护栏整体作用的最小结构长度见表 3,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b)护栏最小
20、防护长度应按照 JTG D81 的要求,根据车辆驶出路外的轨迹和计算净区宽度内障碍物的位置、宽度确定;c)护栏最小设置长度应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d)相邻两段护栏的间距小于护栏最小结构长度时宜连续设置;e)通过过渡段连接的两种形式护栏的最小长度之和不应小于两种形式的最小结构长度中的较大值。表 3波形梁护栏最小结构长度公路等级最小长度(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70二级公路48三级公路、四级公路286.3.1.2护栏立柱的间距:a)护栏立柱的间距应符合 JTG/T D81 的要求,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b)路桥、路隧过渡段、中央分隔带起终点过渡段、交通分流处三角地带波形梁护栏应采用加密型立柱间距
21、,见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表 4;c)设计速度80 km/h 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匝道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外侧、距离路基坡脚 1 m 范围内有水域的路段采用波形梁护栏时,护栏立柱间距宜加密,详见加密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表 4。表 4加密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表防护等级代码立柱间距L(m)三A2四SB1五SA1.5六SS16.3.1.3护栏立柱的埋置深度:a)设置于石方、地下有管线等路段的波形梁护栏,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立柱埋深不小于 40 cm;b)设置于桥梁、通道、明涵等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波形梁护栏,立柱埋深不应小于 30 cm;c)波形梁护栏地脚螺栓应通过预埋或植筋方式施工,不
22、得采用膨胀螺栓;d)其他埋置方式应符合 JTG/T D81 的要求,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6.3.1.4过渡段护栏:a)迎交通流的护栏端头应按下列方法进行外展或设置缓冲设施:DB61/T 1624202291)填方路段上游端头外展至土路肩范围以外,外展斜率不应大于表 5 的规定值。护栏距车行道边缘线越近,外展斜率取值宜越小。具备条件时,宜外展至计算净区宽度外;2)挖方、填挖交界路段按不大于表 5 规定的外展斜率外展至路堑边坡上,并对端部进行处理;无法外展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宜将护栏标准段伸入挖方段,伸入长度不宜小于护栏的最小结构长度,且不应小于 28 m,并应按 JT
23、G/T D81 的要求设置防撞端头,或在护栏端头前设置缓冲设施;3)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及三、四级公路宜采用地锚式端头,并进行警示提醒或设置立面标记;4)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对向车行道分界处未设置护栏时,路侧护栏上下游端头均应按迎交通流的护栏端头处理;5)隧道出口 3s 行程范围内不宜设置迎交通流的护栏端头。b)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设有防护设施的一级公路,行车方向的下游端头宜采用圆头式;c)护栏横向过渡时,渐变率不应大于表 5 的规定值;d)波形梁护栏与混凝土护栏过渡段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宜采用免翼墙过渡设计,免翼墙过渡设计应满足 JTG B05-01 的相关要求;2)未采用免翼墙过渡设计时
24、,F 型混凝土护栏与波形梁护栏应采用翼墙过渡,连接方式见图1;单坡型混凝土护栏与波形梁护栏搭接过渡,连接方式见 JTG/T D81。波形梁护栏过渡段范围内的立柱间距按照加密型波形梁护栏立柱间距表 4 设置;3)混凝土护栏为组合式护栏时,应处理好金属结构的过渡设计。e)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开口护栏时,应满足 JTG/T D81 的相关要求,并应与起终点护栏平顺连接;f)护栏过渡结构构造示例参见附录 E。表 5渐变率限值设计速度(km/h)半刚性护栏1201:171001:14801:11601:8DB61/T 1624202210图 1波形梁护栏与混凝土护栏连接过渡方式6.3.2混凝土护栏6.3
25、.2.1最小设置长度:a)发挥护栏整体作用的最小结构长度见表 6,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b)最小结构长度、最小防护长度的其他要求见 6.3.1.1。表 6混凝土护栏最小结构长度公路等级最小长度(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36二级公路24三级公路、四级公路126.3.2.2基础形式:a)路侧混凝土护栏的基础可采用座椅式或桩基,构造应符合 JTG/T D81 的要求;b)填土高度大于 11 m 的路段、挡墙路段或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等的路段,设置混凝土护栏时,宜采用座椅式基础,其尺寸应与防护等级相匹配;c)中央分隔带护栏的基础可直接支承在土基上,土基的承载力不应小于 150 kN/,或混凝土护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624-2022 公路护栏设置规范 1624 2022 公路 护栏 设置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