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T 2074-2022 城市社区服务 通用要求.pdf
《DB35 T 2074-2022 城市社区服务 通用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 T 2074-2022 城市社区服务 通用要求.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03.060.01CCS A 12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20742022城市社区服务通用要求City community serviceGeneral requirements2022-10-27 发布2023-01-27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5/T 20742022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组织.25策划.36服务资源.37服务项目.68服务提供.79服务监督和评价.1210服务改进.13附录 A(资料性)“一站式”服务流程.14参考文献.15DB35/T 2074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民政厅、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福州市民政局、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街道金斗社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孔峰、吴旭东、刘彬、杨雪梅、林振、吴旭平、陈澍新、雷嗣义、杨玉华、陈艳。DB35/T 20742022III引言0.1 总则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对于社区提供多样化、规范化的服务,满
3、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服务标准体系旨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服务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和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社区服务建设,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格局,完善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落到基层社区,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让基层更加稳定,为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0.2 基本理念0.2.1 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社区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促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厚植党
4、的执政基础。0.2.2 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社区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社区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做到群众有需求、社区有服务。0.2.3 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社区服务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兼顾社区管理、服务、协同、公众参与等多个主体活动,将社区建设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成居民之间相互交流、协助和共享的平台,建设成党和政府连接社区居民的桥梁。0.2.4 因地制宜城市社区服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市场和社会不同定位,
5、把握不同社区、不同类型社区特点,重点突破、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全方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0.2.5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社区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社区长远规划,考虑当前和未来几代人的需求,结合可持续的能力和资源,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社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包括:社区治理和多方参与、教育和能力建设、文化和社区认同、社区互助、社区环境、安全和治安、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改进和创新能力等。0.3 社区服务框架本文件采用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过程方法开展社区服务提供。DB35/T 20742022IV在实现社区服务预期结果的过程中,系统地理解和管
6、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助于对社区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社区服务提供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提升服务提供的整体绩效。过程方法包括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和社区服务目标,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地规定,采用PDCA循环以及风险方法(见5.1)对服务过程进行系统管理,有效利用机遇,实现预期结果。PDCA循环是一个迭代过程,用于社区服务管理全过程及其每个单独过程,以实现社区服务的持续改进。PDCA循环简要描述如下:策划(Plan):根据社区居民需求、服务对象的特点,建立服务目标及服务提供过程,确定实现结果所需的资源,并识别和应对风险和机遇;实施(Do):实施所策划的服务过程;检查(Check
7、):根据服务目标、服务要求,对服务过程和服务进行监视和测量(适用时),并分析结果;改进(Act):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服务绩效。本文件将PDCA循环融入社区服务提供框架中,体现了以“居民和居民需求”为中心,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持续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区服务模型。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本文件的相应章。图 1社区服务框架DB35/T 207420221城市社区服务通用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社区服务的组织、策划、服务资源、服务项目、服务提供、服务监督和评价、服务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社区服务提供,可作为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外部评价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
8、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社区community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来源:GB/T 367352018,3.1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社区组织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
9、生活服务。注:可以通过窗口服务、网格化服务、社区活动和社区营造等方式提供。来源:GB/T 367352018,3.2,有修改社区服务站community service station在社区设立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场所。来源:DB35/T 13242013,3.4,有修改“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社区服务站内设立多功能的服务大厅或服务场所,是社区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载体和平台,具体承办社区居民相关的生活类服务,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注:“一站式”服务通过统一受理、统一回复的方式为社区成员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来源:DB35/
10、T 13242013,3.3,有修改DB35/T 207420222社区服务窗口community counter部门进驻社区或社区组织设立的服务单元。来源:GB/T 32170.22015,3.4,有修改社区工作者community worker以从事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并提供社区服务,具有一定社区工作专业知识的人员。注: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的专职人员和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来源:GB/T 367352018,3.3,有修改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社工social worker专职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员。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
11、力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来源:MZ/T 0712016,3.2,有修改网格grid城市社区及其他特定空间区划之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来源:GB/T 343002017,3.5,有修改4组织总则规定城市社区管理组织架构。城市社区管理组织架构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会组织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组织的类型城市社区组织包含以下类型:a)社区党组织,含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b)社区自治组织,含社区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c)社会组织,含注册的社区组织和备案的社会组织;d)社区共建组织
12、,含辖区内政府部门和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职责和权限主要职责包括:a)宣传和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b)确定服务方针、目标和服务项目;c)配置并管理服务所需要的场所和设施;d)制定服务流程和要求;e)按要求开展各项服务;DB35/T 207420223f)对服务进行评价和改进。应根据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设置不同部门或岗位,并确定各部门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宜考虑采用网格化矩阵式管理,为每个网格配置网格管理员,并确定网格管理员的职责。5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策划社区服务时,应考虑社区内部资源和能力、外部环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确定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应
13、策划: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b)将相关措施整合到服务提供过程中并实施。社区服务策划应考虑服务变更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社区可持续发展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服务目标应制定社区服务目标,服务目标宜考虑以下内容:a)服务资源方面,如服务组织、服务人员、服务场所和设施等;b)服务过程方面,如服务礼仪、服务信息、服务咨询等;c)服务满意度方面的结果,如安全性、时效性、舒适性、文明性等;d)服务效应方面,如社会效应、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等。服务策划应对社区提供的服务进行策划,策划时应考虑服务目标、风险和机遇、服务要求、可持续发展以及本文件的要求。服务策划应包含以下内容:a)服务对象;b)服务清单;c)服务要
14、求;d)可能影响服务和服务提供的限制条件;e)服务提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f)服务实施计划,含服务频次和服务时间等;g)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h)服务提供所需的资源,包含人员、场所、设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i)服务提供方式,如由社区组织提供、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由志愿组织或志愿者提供服务等;j)服务宣传,如宣传方式、媒体宣传报道等。服务策划的结果应形成必要的文档,如年度工作计划、服务计划、服务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等。6服务资源人员DB35/T 2074202246.1.1人员类型社区工作人员包含以下类型:a)社区工作者;b)社会工作者;c)社区志愿者;d)其他工作人员。6.1.2配置确定社
15、区工作者的人数应考虑社区常住人口规模、社区提供的服务类别和内容以及人员类别等因素。社区工作人员配置要求为:a)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不少于 18 人;b)社区工作者中持证社会工作者不少于 2 人;c)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比例不少于 18%。6.1.3能力6.1.3.1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必要的素质和能力,以确保这些人员是能够胜任的。6.1.3.2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包括:a)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一心为民;b)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和应变能力;c)具备社区服务相关的基础知识;d)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工作纪律。6.1.3.3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包括:a)业务能力
16、:熟悉所从事的服务项目相关服务流程和要求;b)专业能力:熟悉相关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心理学、社会学等;c)熟悉相关的设备设施和服务相关的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d)能够按规定完成相关服务工作。6.1.3.4人员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a)教育;b)岗前培训,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c)定期培训,社区工作者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社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每半年至少参加一次所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d)其它职业技能训练。社会资源6.2.1总则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实现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联动(以下简称
17、“五社联动”)。6.2.2社会资源的类型社会资源包括以下类型:DB35/T 207420225a)社会组织(含社区社会组织);b)志愿者或志愿服务队伍;c)共建单位;d)其它社会资源。6.2.3社会资源的配置社区应有注册或备案的社会组织至少12个,每个社会组织每年至少应参与一次社区服务项目或社区活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不少于5支,每支队伍的志愿者不少于5人。社区宜通过“五社联动”的形式承接政府购买的社区服务项目,如社区助幼、助老、助教等服务项目。社区组织宜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共享场所、设施和其它资源。场所6.3.1配置确定办公及服务场所时应考虑社区常住人口规模、社区人
18、员的类别、社区提供的服务类别和内容以及社区工作者人数等因素。社区场所配置规模按社区常住人口数分为三类,其场所面积应不低于表1要求。表 1社区场所面积表类别常住人口数(人)场所面积()一类6000及以上800二类3 0006 000(不含)700三类3 000人以下(不含)600社区常住人口6 000人以上的大型社区,按常住人口每2 000人增加100 社区场所的标准进行配置。社区场所由办公场所和服务及活动场所构成,其中服务及活动场所面积应占社区场所总面积的80%以上。社区宜通过优化场所空间布局、精简整合办公场所、推行开放式办公等方式,增加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空间。有条件的区域宜设立社区服务站,与
19、社区组织共用办公和服务场所,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社区通过共享使用社区组织或共建单位的场所扩大社区服务及活动场所空间。6.3.2功能应根据社区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内容,设置社区场所的功能。社区办公场所宜由社区办公室、调解室、警务室、社会工作室、慈善物品保管室、微型消防站、辅助用房等构成。社区服务及活动场所宜由服务厅、居民议事室、社会组织活动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多功能室及公共卫生间等构成。社区场所宜包括室外活动场地、绿地、道路、停车场地等配套场地。DB35/T 207420226设施6.4.1基础设施社区应确定并提供各类基础设施,以满足社区服务的要求。各类基础设施可包括:a)办公设施,
20、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电话机等;b)服务设施,如等候休息座椅、填表桌台、饮水机等;c)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等;d)体育设施,如室内、外健身器材,运动器材等;e)应急设施,如应急药箱、消防器材等;f)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通道、盲文标识和语音提示等;g)其它满足社区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社区应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维护。服务设施应有图形符号标识或文字使用说明(见8.2),以方便居民识别和使用。6.4.2信息化设施宜配置以下信息化设施:a)政务服务信息化,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社区配置自助服务一体机等终端服务设施;b)居民生活服务信息化,建立社区综合治理信息化网络平台
21、、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应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提供网上社区服务。将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信息设备应用于社区安防、预警、养老、应急救援等方面;c)社区信息化设施应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进行适老化和无障碍方面的优化和设计。应对信息化设施进行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对软、硬件进行检查维护。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考虑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7服务项目总则社区根据服务策划的结果确定需提供的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从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及其它社区服务等方面提供。社区为民服务社区为民服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主要包括:a)社区养老扶残服务,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等;b)社区
22、托育和儿童关爱服务,含社区托育、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困境儿童关爱等;c)社区教育服务,含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知识技能、生活常识等教育培训服务,老年教育服务、科普教育服务等;d)社区健康服务,含社区卫生健康网格化服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社区康复服务等;DB35/T 207420227e)社区文化服务,含文化广场活动,融图书馆阅读、互联网服务、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群众性文化活动、街头文化活动等;f)社区就业服务,含搭建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实践等平台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社区便民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 2074-2022 城市社区服务 通用要求 2074 2022 城市 社区服务 通用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