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pdf
《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on trial) 2013-09-22发布 2013-10-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6632013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13年 第57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 工作,现批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
2、范(试行)( HJ 6632013);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6642013)。 以上标准自 2013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 ()查询。 特此公告。 环境保护部 2013年9月22日 HJ 6632013 ii HJ 6632013 iii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范围和评价项目.2 5 评价方法.3 6 数据统计要求.3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数据统计方法.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计算及判定方法.8 附录C(资
3、料性附录)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比较评价方法.9 HJ 6632013 iv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环境空气质量 的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 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范围、评价时段、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4、。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9月2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 6632013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范围、评价时段、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
5、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以 GB 30952012 为依据,对某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包括环 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情况判断、变化趋势分析和空气质量优劣相互比较。 3.2 单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for single station 指针对某监测点位所代表空间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监测点位包括城市点、区域点、背景点、 污染监控点和路边交通点。 3.3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
6、ssment for urban 指针对城市建成区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评价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网中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简称“国控城市点”)。对县级城市,评价采用地方监测网络中的空气 质量评价城市点。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可参照执行。 3.4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for regions 指针对由多个城市组成的连续空间区域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包括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状 况评价和非城市建成区(农村地区及 GB 30952012 中的一类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其中城市 建成区评价采用环
7、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进行评价,非城市建成区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进 行评价。 3.5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attainment of the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污染物浓度评价结果符合 GB 30952012 和本标准规定,即为达标。所有污染物浓度均达标,即 HJ 6632013 2 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3.6 超标倍数 exceeded multiples 污染物浓度超过GB 30952012中对应平均时间的浓度限值的倍数。 3.7 达标率 non-exceedence probability 指在一定时段内,污染物短期评价(小时评价、日评价)
8、结果为达标的百分比。 4 评价范围和评价项目 4.1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点位、城市以及区域,根据评价范围不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分为单点环境空气质量 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4.2 评价项目 4.2.1 评价项目分为基本评价项目和其他评价项目两类。 4.2.2 基本评价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 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共6项。各项目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基本评价项目及平均时间 评价时段 评价项目及平均时间 小时评价 SO2、NO2、CO、O3的1小时平均 日评价 SO2、NO2、P
9、M10、PM2.5、CO的24小时平均,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 年评价 SO2年平均、SO2 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 NO2年平均、NO2 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 PM10年平均、PM10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 PM2.5年平均、PM2.5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 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 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 4.2.3 其他评价项目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铅(Pb)和苯并a芘(BaP)共 4 项。各项目的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其他评价项目及平均时间 评价时段 评价项目及平均时间 日评价 TSP、BaP、NOx的24小
10、时平均 季评价 Pb的季平均 年评价 TSP年平均、TSP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 Pb年平均 BaP年平均 NOx 年平均、NOx 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 HJ 6632013 3 5 评价方法 5.1 现状评价 5.1.1 单项目评价 5.1.1.1 单项目评价适用于对单点、城市和区域内不同评价时段各基本评价项目和其他评价项目的达 标情况进行评价。 5.1.1.2 单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以GB 30952012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为依据,对表1和表2中各 评价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达标情况判断,超标的评价项目计算其超标倍数。污染物年评价达标是指该污 染物年平均浓度(CO 和 O3除外)和
11、特定的百分位数浓度同时达标。进行年评价时,同时统计日评价 达标率。数据统计方法见附录A。 5.1.1.3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是针对城市建成区范围的评价,评价方法同 5.1.1.2,但需使用城市尺 度的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评价,数据统计方法见附录A。 5.1.1.4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包括对城市建成区和非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指区域范围内所有城市建成区达标且非城市建成区中每个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 均达标,任一个城市建成区或区域点超标,即认为区域超标。统计方法见附录A。 5.1.2 多项目综合评价 5.1.2.1 多项目综合评价适用于对单点、城市和区域内不同
12、评价时段全部基本评价项目达标情况的综 合分析。 5.1.2.2 多项目综合评价达标是指评价时段内所有基本评价项目均达标。多项目综合评价的结果包括: 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超标污染物及超标倍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进行年度评价时,同时统计日综合 评价达标天数和达标率,以及各项污染物的日评价达标天数和达标率。 5.2 变化趋势评价 5.2.1 变化趋势评价适用于评价污染物浓度或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在多个连续时间周期内的变化趋 势,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评价。国家变化趋势评价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点位监测数据为 基础,评价时间周期一般为5年,趋势评价结果为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或基本无变化,同时
13、评价5年内 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率。省级及以下和其他时间周期内的变化趋势评价可参照执行。 5.2.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计算及判定方法见附录B。 6 数据统计要求 6.1 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6.1.1 各评价项目的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按照GB 3095201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1.2 自然日内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的有效性规定为当日8时至24时至少有14个有效8小时平均浓 度值。当不满足14个有效数据时,若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超过浓度限值标准时,统计结果仍有效。 6.1.3 日历年内 O3日最大 8 小时平均的特定百分位数的有效性规定为日历年内至少有 324 个O3日最 大8小时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663 2013 环境 空气质量 评价 技术规范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