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496-1998 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pdf
《GB T 17496-1998 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7496-1998 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T 17496 1998 前士口为了保持港口门座起重机良好的技术状态,适应我国港口物料转运业的迅速发展,对港口门座起重机的修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标准根据目前我国港口机械修理技术的基本状况,规定了港口门座起重机修理和验收的具体要求及有关方法,有利于港口门座起重机完好率的提高,保证其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上海港务局、交通部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广州港务局、交通部广州港口机械实业总公司、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桂寿平、郭烽
2、、陈紫云、曾和平、张志清、陆范宜。t 4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港口修理技术规范GB/T 17496-1998 Repairing technique rules for the harbour portal crane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港口门座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修理及其验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港口件杂货、散粒物料、集装箱、成套设备等装卸作业用的起重机。安装、电站用的同类起重机亦可参照使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汀,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69
3、9-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700 1988 碳素结构钢GB/T 985-19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6-19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GB/T 1031一19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228-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 1229二199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 1230-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 1231-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348-1988 球墨铸铁件GB!T
4、1591 19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801-1979公差与配合尺寸至500mm 孔、轴公差带与配合GB!T 1802 1979 公差与配合尺寸大于500至3150mm 常用孔、输公差带GB/T 3077-1988 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T 3323-19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 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450-198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T 7659-1987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GB/T 9439-1988 灰铸铁件GB!T 10051- 1-1988 忍重吊钩机构性能、起
5、重量、应力及材料GB 10069.3-1988 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噪声限值GB/T 10089-1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国东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9-16批准410 1999- 07 -01实施GB/T 17496干1998GB/T 10095-19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GB/T 11345二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52-19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65-1989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GB/丁17495-1998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GB 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
6、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0-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JT!T 70.2-1993 港口门座起重机电气设备技术条件集电器J!T 99-1994 港口门座起重机试验方法JT 5014.2-1983 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修理技术要求JT 5014.3-1983 港口装卸机械通用件、专用件与底盘修理技术条件JT 5027 1989 港口起重机用钢丝绳使用技术条件GB 50168-992 结构件和零件的材料3 金属结构件和零件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满足GB/T17495的规定。重要零部件、结构件的材料应检验其
7、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我国与布关国家(组织)超重机常用钢铁材料对照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123 1uqd吨3专用零部件4 4. 1 钢丝绳4. 1. 1 钢丝绳的报废(更新)必须符合GB!T5972与JT5027的规定。4. 1. 2 起重机钢丝绳更换时,应保证其型号、直径、公称抗拉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保证书。钢丝绳直径与设计不符时,首先应保证与设计有相等或大于的总破断拉力,而直径的主、下偏差不得大于2直径d700 三二1.5411 1 GB/T 17496-1998 表1(完)卷简直径单个缺陷面积缺陷深度且数量材质mm cm :S; 700 运1.5铸钢25%壁厚运4700 三
8、24.2.4 卷筒更换或修复后,其绳槽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绳槽底径的1/100口,其端面圆跳动公差值应达到GB/T1184中8级精度。4.3 滑轮4. 3. 1 滑轮出现裂纹或变形,必须修理或更换。对不影响滑轮正常工作而出现的滑轮轮缘破损处,允许焊补;但滑轮其他部位出现破损时,必须更换。4. 3. 2 滑轮槽侧槽面磨损量小于3mm时,允许焊补并进行车削加工,修复后的滑轮应符合设计要求$滑轮槽侧槽面磨损量达3mm或滑轮槽壁厚磨损达设计壁厚的20%时,必须更换。4.3.3 滑轮槽底半径的磨损量超过钢丝绳直径的15%时,必须更换。槽底产生拉沟、磨痕易损伤钢丝时,必须修理田4.3.4 滑轮轴出现裂纹或
9、滑轮辅径的磨损量超过设计轴径的1.5%时,必须更换。4.3.5 修复或更换的滑轮装配后,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其端面跳动量不得超过D!1OOO(D为滑轮糟底直径),其绳槽内侧跳动和径向跳动应符合GB/T17495的规定。4.4 车轮4. 4. 1 车轮出现裂纹或车轮踏面出现直径大子1.5 mm,深度大于3mm,且多于五处砂眼、气孔、夹渣、麻点时,必须更换。4.4.2 车轮踏面剥离、擦伤的面积大子2cm2,深度大于3mm时,应修理。车轮因磨损或其他缺陷重新加工后,踏面厚度减少量超过设计厚度的20%时,必须更换。4.4.3 车轮踏面圆柱度大于0.4mm时,应重新加工也4.4.4 轮缘厚度磨损量超
10、过设汁厚度的40%或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超过设计厚度20%时,必须更换。4.4.5 轮缘折断或其他缺陷的面积大于3cm2,深度超过设计壁厚的30%且多于三处时,必须更换。4.4.6 轮缘因磨损、折断、破碎或其他缺陷修补、加工后,其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4.4.7 各驱动车轮之间的踏面直径差值超过设计直径的1.5/1 000时,应重新加工成相间的直径,其公差应符合GB/T18011802中M。4.4.8 各从动车轮之间的踏面直径差值超过设计直径的3/1000时,应重新加王成相同的直径,其公差应符合GB/T1801 1802中h904.4.9 车轮踏面对基准线的困跳动公差值应符合GB/T118
11、4中9级精度。4.4.10 修复或更换的车轮其加工技术条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5 制动轮4. 5. 1 制动轮出现裂纹或制动摩擦面出现直径大于1.5 mm,深度大子2mm,且多于三处气孔、砂H臣、夹渣时,必须更换。4. 5. 2 制动摩擦面产生拉沟、磨痕深度大于1.5 mm时,应重新加工。加工后其表面粗糙度应达到GB/T 1031中Ra3.2m,表面硬度不得低于4045HRC 4.5.3 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大于设t厚度的30%时,必须更换。4.5.4 修复的制动轮安装后,其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公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达到OGB/T1184中9级精度。4.5.5 更换的制动轮应符合设汁要求。4
12、.6 吊钩17Z GB/T 17496-1998 4.6.1 吊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更换z一一裂纹;危险断面磨损达设汁尺寸的8%,一一开口度比原钩口尺寸增加10%, -一钩身的扭转变形超过1005-一危险断面或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钩尾螺纹部分塑性变形或螺纹牙磨损达螺距的2.5%。4.6.2 吊钩上的缺陷及磨损处不得焊补。4.6.3 更换的新吊钩应符合G/T17495的规定。4.7 齿轮副4. 7. 1 开式齿轮4.7. 1. 1 齿轮有一F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更换2一-齿面裂纹1:度超过1/4齿长或齿晶一断齿或在齿长范围内破碎长度超过1/3,齿厚磨损量达设计齿厚的25%; -齿面点蚀或剥落面
13、积达工作面积的30%; 二表面硬化处理的齿轮,硬化层厚度磨损量达设计厚度的85%,4. 7. 1. 2 齿面因碰、擦伤产生的塑性变形应修复平整a4.7.3 使用修复的齿轮时,应满足以下要求z一一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齿轮啃合传动(不包括齿厚公差h二一保证齿轮有足够强度,其耐用度至少应能维持一个修理期。4.7. ,. 4 更换的新齿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囚4.7.2 闭式齿轮4. 7.2. 1 齿轮磨损后,在节圆方向上的齿厚磨损量达到以下规定时,应更换z一一用于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的齿轮超过设计齿厚的15%; -用于其他机构的齿轮超过设计齿厚的20%。4.7.2.2 齿轮出现下列情况之时,应更换z一一齿轮裂
14、纹或弯曲变形;一-两相邻的轮齿破碎或不相邻的轮齿在齿t是范围内破碎长度超过1/3;齿面点蚀面积达接触面积的30%或齿面剥落。4.7.2.3 齿面的碰、擦伤和因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凸起必须修复。4.7.2.4 齿轮与轴配合处磨损量大于设计孔(轴)径的1/1000时,应修复或更换。4.7.2.5 一般情况下,高速级齿轮副应成对更换。4.7. 2. 6 更换的齿轮副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 7.2. 7 使用修复的齿轮,应满足4.7.1.3的规定。4.8蜗杆副4. 8. 1 蜗杆、蜗轮出现下列情况之时,应更换2蜗杆或蜗轮齿厚磨损量超过设计齿厚的15%, -一蜗杆、蜗轮齿面点蚀商积达接触面积的30%或齿面剥
15、落;-一蜗杆或蜗轮出现裂纹。4.8.2 修理中心距不可调的蜗杆副时,采用切向变位法修复巳磨损的蜗杆副,即修复一件、新配件,用增加新配件的齿厚来补偿被修复件的齿厚减薄量,以保证其啃合侧隙。4.8.3 更换件与修复件应满足设计要求。473 J GB/T 17496-1998 4.9 减速器4. 9. 1 箱体和箱盖出现裂纹应进行焊补修复或更换。修复或更换的箱体和箱盖合箱后不得有漏泊现象。4.9.2 轴承接合面的配合处磨损在0.03mm以内时,可用电镀、刷镀方法修复g磨损严重则用焊补锥削的方法予以修复且应符合设计要求s磨损后实际配合精度未达到低一级配合时,允许继续使用。4.9.3 当轴承滚动体或座圈
16、上发现磨损条纹、疲劳剥落小坑、明显的氧化痕迹,内、外圈有裂纹,隔离环或转动圈边缘损伤,径向间隙增大(滚珠轴承大于0.2mm,滚柱轴承大于0.25mm)等都必须更换。对新安装的轴承,铀与轴承装入箱体后应留有0.10.3 mm的轴向窜动量,以避免轴承的早期损坏。4.9.4 装配己修复或更换的圆柱齿轮,其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长方向不少于50%60%.沿齿高方向不少于40%50%。4.9.5 圆柱齿轮减速器箱体中轴承孔中心距极限偏差士/.及轴承孔中心线平行度公差/.1,应符合GB 10095的规定。4.9.6减速器齿轮副的精度、齿面接触斑点、齿面硬度与材质应符合GB/T17495的规定。4.9.7 轴承孔
17、中心线应与箱盖、箱体分合面重合,其偏差不得大于0.3mm。4.9.8 圆柱齿轮副修复或更换安装后,齿轮传动的最小侧隙为1.25IT9. 4.9.9 装配修复或更换的困锥齿轮,其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长方向不少于35%65%.沿齿高方向不少于40%70%。4. 9. 10 圆锥齿轮副修复或更换安装后,其锥齿轮副法向侧隙和轴交角极限偏差应符合GB11365的规定。4. 9. 11 装配修复或更换的蜗杆、蜗轮,其接触面积的百分比应大于表2规定。表2蜗杆、蜗轮接触面积的百分比精度接触面,%5级和6级沿齿高65沿齿长607级和8级沿齿高55沿齿长509级和10级沿齿商45沿齿长404. 9. 12 蜗杆副修复
18、或更换安装后,其传动中心距极限偏差:t:./传动轴交角极限偏差士/,、传动中间平面极限偏差土/传动侧隙、蜗抨轴向齿距极限偏差:t:./,蜗轮齿距极限偏差士马应符合GB10089 的规定。4. 9. 13 修复的蜗杆减速箱铀承座孔中心线与分合面的不重合度不得大于O2 mm,轴承座孔中心线与其端面的垂直度为0.05mm. 4.9. 14 装配后的蜗杆减速器,其蜗轮轴窜动量在OO.50 mm之间。4. 9. 15 减速器修复后,其噪声、轴承处温升、渗漏现象、理论中心线与实际中心线在安装时的偏差应符合GB/T17495的规定回4.10 销齿4. 1 Q. 1 销轮出现裂纹或磨损超过设计尺寸的5%时应更
19、换。4.10.2 齿轮出现4.7. 1规定的情况之一时,应更换。4. 10. 3 更换的销齿必须符合GB/T17495的规定。4. 11 联轴器4. 11. 1 齿式联轴器4.1 1. 1.1 联轴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相关零件=一一裂纹;一一断齿;474 GB!T 17496-1998 一一联轴器内孔与轴之间有松动现象;键槽磨损,键松动多一一两个半联轴器的连接螺栓孔磨损严重,连接螺栓出现裂纹或明显塑性变形$一一齿厚磨损量达设计齿厚的15%。4. 11. 1.2 更换或修复件装配时,半联轴器与轴线的垂直度应控制在O.030. 05 mm.91卡齿轮轴套和辅端配合应为GB!T1801中H7
20、!n6或H7!刊和H7/86.凹缘内齿圈半联轴器与凸缘内齿圈半联辅器的连接螺栓应采用六角头饺制孔螺栓,螺栓孔应配饺,配合为GB!T1801中H8!n6或H8!k6.4.11.1.3 两个半联轴器轴线许用径向补偿量与许用角向补偿量应符合GB!T17495的规定。4.11. 1.4 两个半联铀器的相对端困圆跳动量和相对径向圆跳动量不得超过表3中规定的数值。表3半联铀器的相对端面与相对径向圆跳动量联轴器最大直径D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蹒动lOO180 O. 10 O. J4 180280 。120.16 280380 O. 14 O. 18 380580 O. 16 O. 20 580800 O. 18
21、0.25 4. 11. 2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4.11.2.1 联轴器出现下列情况之-时,应更换相关零件.一一裂纹,柱销橡胶圈磨损达其外径的8%或橡胶圈与半联轴器销孔间隙大于2rnm; -柱销磨损量大于设计直径的5%,柱销螺纹部分有缺陷,不能正常使用p一一半联轴器柱销锥孔磨损量大于0.2mm; 一一柱销圆锥面与半联轴器柱销锥孔的实际接触面积小于70%。口1m4. 11. 2. 2 联轴器轴端配合宜采用GB1801中H7!r6或H7/n6.与电动机轴端配合宣采用GB1801中H7!k6或H7/m6圄4. 11. 2.3 两个半联轴器轴线许用径向补偿量与许用角向补偿量不得超过表4规定的数值。表4弹性
22、套柱销联轴器许用补偿量联铀器型号许用补偿量TL5 TL6 TL7 TL8 TL9 TL1 0 TLll TLl2 TLl TL2 TL3 TL4 TLLl TLL2 TLL3 TLL4 TLL5 TLL6 TLL7 TLL8 径向.y(mm)0.2 0.3 0.4 0.5 角向a1030 1 00 。030注z径向补偿量的测量部位在半联轴器最大外圆宽度的1/2处。4. 11. 2. 4 两个半联轴器的相对端面圆跳动和相对径向圆跳动量应小于表3中规定的数值。4. 12 制动器4. 12. 1 制动器出现下列情况之)时,应更换相关零件:-一裂纹:TL1 3 TLL9 0.6 -哥哥动带或制动瓦摩擦
23、垫片厚度磨损量达设计厚度的40%(钢接)或达设计厚度的50%(胶接); 弹簧出现塑性变形,销轴或轴孔的磨损达设计直径的1%,圆度达0.2mmo 4.12.2 饼接的制动带,钢钉生应埋入带厚干半以上,哪钉头中心离带边不小于15mm.装配后的制动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制动带总面积的70%。475 手GB/T 17496-1998 4.12.3 制动瓦轴线与制动轮轴线的同轴度应小于3mm,平行度应小于加j动轮宽度的1/1000 0 4.12.4 盘式制动轮装配后,应符合GB/T17495的规定,并保证各油缸中心线和主袖中心线平行,制动盘端面圆跳动不得大于0.2mm。4.12.5制动器修复或更换
24、新件后,各佼点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并符合GB/T17495的规定。5 通用件5. 1 滚动轴承5. 1. 1 轴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一一内、外圈或滚动体工作面上出现磨损条纹、剥落、坑痕、凹陷、西l痕、裂纹、过热退火,保持架出现缺口,边缘损伤、裂纹、碰套、漏钢、胡偏、钢松g一-内、外圈端面磨损量大于0.3mm; 一一径向游隙因磨损至表5规定的数值,表5轴承径向游隙极限数值径向游隙轴承内径d球轴承滚于轴承二主30-1000.10 0.12 100-150 D.12 O. IS 150-200 O. IS 0.20 -一滚动体有缺损或不足。mm 5. 1. 2 轴承修复或更换后不允许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7496 1998 港口 起重机 修理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