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0-2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下列哪项关于发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发病率是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测量危险度(计算 RR值等)以探讨发病因素及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B.理论上只有存在发病风险的人口才作为发病率计算的分母,分子是一定时期(一般指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某人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发病时间很难判定时,可以用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C.发病率的高低受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等的影响,可按上述特征分别计算,即发病专率。在对不同地区进行率的比较时,应考虑
2、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D.对于癌症、结核病之类的疾病有时早期并无自觉症状,发现病人的方法(如普查还是报告)等对发病率的影响较大,还应注意疾病的漏报率和随访率对发病率的影响E.以上都正确2.下列哪种关于流行病学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流行病学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B.流行病学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疾病C.流行病学是在个体水平上研究疾病D.流行病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E.流行病学是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疾病3.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分数:2.00)A.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发生偏差B.队列研究有可能直接计算发病率C.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D.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E
3、.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4.下列哪一项常用作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分数:2.00)A.观察到的新病例数B.观察到的病例数C.健康人数D.观察人年数E.无症状的病例数5.“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分数:2.00)A.一个经常变动的过程B.相对稳定的过程C.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D.一个不受社会和自然条件影响的过程E.一个仅受致病因子、人群特征影响的过程6.下列那种是被动免疫制品(分数:2.00)A.伤寒菌苗B.卡介苗C.麻疹疫苗D.白喉类毒素E.破伤风抗毒素7.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反复查出慢性痢疾患者,可以达到何种目的(分数:2.00)A.促进健康B.减少并发症C.减少后
4、遗症D.减少传染病E.减少死亡8.在对 50名某病病例与 50名对照的研究中,二者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从下述情况中得出结论(分数:2.00)A.不存在这种因素与这种病的关联B.这种差别可能有临床意义C.这种差别可能是抽样变异的结果D.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已经被证实E.观察者或访问者的偏倚已经被排除9.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时应分别使用(分数:2.00)A.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B.标准化发病率和标准化死亡率C.性别发病率和性别死亡率D.城乡别发病率和城乡别死亡率E.种族别发病率和种族别死亡率10.为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关系,进行了定群研究(19771978)观察资料如下 时间 起始观
5、察人数 中途退出 中途加入 发病例数 1976.12.31 1000 160 380 201977.12.31 1200 190 200 101978.12.31 1200 由上述资料可得出该病发病率为(分数:2.00)A.30/3400B.30/3800C.30/2400D.30/2300E.不能计算11.在进行率的直接标准化时,首先应该掌握(分数:2.00)A.总的发病率或死亡率B.人群的生活习性C.环境因素D.以往的发病或死亡情况E.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12.那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分数:2.00)A.经空气、飞沫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水传播D.经虫媒传播E.日常生活
6、接触13.可以准确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指标是(分数:2.00)A.病死率B.患病率C.发病率D.复发率E.时点患病率14.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B.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例数C.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D.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E.以上都正确15.某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他研究的条件是:选择 100例确诊新生儿黄疸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 1
7、00例,然后调查产母的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病例对照研究B.前瞻性研究C.临床随访研究D.实验研究E.现况调查研究16.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分数:2.00)A.疾病B.病人C.人群D.无病的人群E.尚未发病的潜伏期的人群17.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症新发病例的相对频数如下总百分比部位 甲人群 乙人群肺 10.0 6.7 乳腺 30.0 20.0 子宫 25.0 16.7 其它 35.0 56.6 计 100.0 100.0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于罹患肺癌、乳腺癌及子宫癌。这一推论(分数:2.00)A.正确B.不正确,因未区分发病率与患
8、病率C.不正确,因未用率来做推论,而用了构成比D.不正确,因忽视了可能的队列作用E.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18.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宿主因素决定人们对疾病的易感性B.病因、宿主和环境为疾病发生的三要素C.病因作用于宿主即可发生疾病D.环境因素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暴露程度E.宿主、环境、病因三要素保持平衡,则人们呈健康状态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分数:2.00)A.病例为可疑患者,对照组不患某病B.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组为可疑患者C.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也为患者D.病例为确诊患某病人,而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E.病例和对照都未被确定患某病20.一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的
9、阴性预测值很高,这说明(分数:2.00)A.方法的敏感度高B.方法的特异度低C.方法的特异度高D.方法的敏感度低E.人群患病率较低21.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其对照常用(分数:2.00)A.自身对照B.邻居对照C.亲属对照D.未接种的健康人对照E.该病病例对照22.传播机制是指(分数:2.00)A.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中生长,繁殖然后侵入机体的过程B.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的综合C.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D.病原体排出体外的途径E.病原体侵入易感机体的途径23.疫苗效果考核时现场试验的观察对象要求(分数:2.00)A.愿意配合研究者B.观察对象应是该制品相应传染病的易感人群C.人群中近期内无相应疾病
10、流行及同的疫苗接种史D.观察对象应该身体健康E.接种对象年龄应小于 10周岁24.外潜伏期是指(分数:2.00)A.病人受感染后所经过的时间B.病原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C.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的时间D.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存活的时间E.病原体在食物或水中存活的时间25.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分数:2.00)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26.某地区 50万人,三年前检查粪便,发现钩虫感染率为 70%,今抽样复查,考核三
11、年来防治效果,据估计感染率已降到 30%,则此次调查,应抽样多少人(0.05 d0.2p)(分数:2.00)A.171人B.233人C.933人D.43人E.415人27.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项选择对照的方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对照可随研究人员随意选择B.对照必须是年轻人C.对照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D.对照必须同病例来自同一人群E.对照必须同病例来自同一人群,且与病例同样受到选择因素的作用28.以 5559 岁组两组男性人群,每年以 10万人口新发以下几种癌症新癌症数(1/10 万.人.年) 甲人群 乙人群肺癌 40 55 结肠与直肠癌 20 30 前列腺癌 12 15 推断 55
12、59 岁组乙人群对上述三种癌的发生倾向性大于同年龄组的甲人群(分数:2.00)A.对的B.不对的,因为缺乏区别发病率和患病率C.不对的,因单独以死亡率来比,算不出危险性D.不对的,因两组人群缺少年龄标化比较E.不对的,因没有对照或比较组(人群)29.为了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诊断标准过程中,常常必须(分数:2.00)A.提高特异度B.提高灵敏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相等30.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 日本移民疾病 日本 美国白人 非美国生 美国生冠心病 100 226 163 481(男)宫颈癌 100 52 33 48上述资料说明
13、:(分数:2.00)A.冠心病是环境因素起作用,宫颈癌是遗传因素所致B.宫颈癌是环境因素起作用,冠心病是遗传因素所致C.两者都是遗传因素起作用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E.以上判断均不正确31.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分数:2.00)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2.病例组的暴露史的比例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则(分数:2.00)A.暴露与疾病有因果关系B.暴露是疾病的原因C.该病是由于这种暴露引起的D.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E.该病与暴露无联系33.
14、在某稳定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升高了,则(分数:2.00)A.该病治愈率下降B.该病死亡率下降C.该病病死率下降D.该病发病率与病程的乘积增加E.该病病程延长34.下列哪种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危险因素,泛称病因,从其作用讲,它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B.把混杂因素进行配比情况,称配比过头C.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D.疾病监测是经常收集、核对疾病存在现状及影响其分布因素,将其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其实质是一种横断面研究E.抽样调查是一种以小窥大,省时省力的研究方法,为了早期发现和普治病人,经常应用它35.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
15、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毒力B.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D.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E.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36.所谓疾病分布是指(分数:2.00)A.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B.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C.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D.地区、人群和长期变异E.地区、人群和时间分布37.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判断标准中,那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联系的程度愈大,成为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愈大B.屡试不爽和特异性C.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与研究中的病因分布相一致,并在时间上先因后果D.研究中的病因的量与发病率的
16、量有相关关系E.现场实验证据,仅供参考38.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分数:2.00)A.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B.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C.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D.病死率分母中患者情况不同则指标的意义不同,不能用医院病死率代表所在地区的病死率E.以上都正确39.下列哪些疾病可以用感染率描述其流行强度(分数:2.00)A.胃癌B.糖尿病C.高血压D.乙型肝炎E.风湿性心脏病40.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分数:2.00)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暴发或流行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C.人群人口数增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流行病学 练习 试卷 20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