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17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中国通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2.简述 1900年前沙皇俄国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的过程。(南京大学 2013年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3.论述太平天国起义对晚清政局的影响。(中南大学 201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分数:2.00)_4.比较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南京大学 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
2、0)_5.试析 19世纪 60年代列强对华政策的变化原因。(北京大学 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6.论述洋务派对时局的看法及变法主张。(陕西师范大学 2014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7.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西北大学 2013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8.试述清末新政。(南京大学 2001年综合卷真题;厦门大学 2002年中国通史真题;武汉大学 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安徽师范大学 200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北京大学 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9.简论晚清的立宪派。(北京大学 2001年中国
3、通史真题)(分数:2.00)_10.简述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这场论战的基本看法。(南京大学 2002年综合卷真题)(分数:2.00)_11.试述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o(南京大学 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12.评价辛亥革命。(江西师范大学 2014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13.论述自袁世凯废除议会至曹锟贿选。共和体制之于民初政治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 2014年中国历史真题)(分数:2.00)_14.试评新文化运动。(苏州大学 2001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南京农业大学 2002年中国通史真题;武汉大学2003年中华民国史真
4、题;安徽大学 2006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分数:2.00)_15.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华中师范大学 2001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16.比较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华东师范大学 1998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17.简述南京国民政府在初期的经济政策。(四川大学 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18.概述科学与人生观问题论战的主要内容。(武汉大学 2003年中华民国史真题)(分数:2.00)_19.论述中国近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西北大学 2013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20.试述华北事变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5、 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21.述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4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22.试论“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南京师范大学 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23.比较分析国共持久战方针。(南京师范大学 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24.试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南京大学 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1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25.论述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首都师
6、范大学 2014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分数:2.00)_26.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建国方针。(华中师范大学 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1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27.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福建师范大学 2014年中国史综合真题)(分数:2.00)_28.评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中国当代史真题)(分数:2.00)_29.论述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内蒙古大学 2016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30.评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7、华东师范大学 1999年中国当代史真题)(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17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中国通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 (二)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世界资本主义
8、经济的强烈冲击,并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 (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不仅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而且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中国人民不能不同时肩负起双重历史任务,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解析:2.简述 1900年前沙皇俄国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的过程。(南京大学 2013年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利用清政府力量削弱之机,开始在我国东北
9、和西北地区大肆进行侵略活动。1850 年 8月,沙俄又强占了黑龙江口的重镇庙街,并依据沙皇的名字把庙街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到 1853年底,沙俄势力已扩大到黑龙江下游两岸和江口外整个中国领海,并且侵占了库页岛。 (二)1851 年 8月 6日,在沙俄的强迫下,伊犁将军奕山代表清政府与沙俄代表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取得了在新疆设立领事、领事裁判权、通商免税、建立贸易圈等侵略权益。 (三)1856 年末,沙俄竟将霸占的我国吉林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副都统所辖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划为它的“滨海省”,设首府于庙街。 (四)1858 年 5月,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之机,穆拉维约夫
10、率兵直驱瑷珲,于 28日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此后只准中、俄两国船只往来,别国不得航行。 (五)1860年 10月底,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自称“调停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再加之以武力要挟,又迫使奕沂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此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4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割
11、让给俄国,惟“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仍照常渔猎”;俄国可以在库伦、张家口、喀什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中俄西段未定疆界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为界。这一规定为它以后强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依据。 (六)1864 年 10月,清政府被迫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上签字。具体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山口(今俄境)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通过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泊和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约 44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解析:3.论述太平天国起义对晚清政局的影响。(中南大学 2014年中国近代
12、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地方士绅权力的扩大。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为地方团练的兴起、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而地方团练的发展壮大,又扩大了地方士绅的权力。太平天国失败后,地方团练取代了原有保甲组织的功能,它们也由军事组织逐渐转变为政治组织,从而使官方系统对乡村的控制力逐渐削弱,非官方的地方控制系统越来越重要,清政府对乡村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二)督抚专权局面的形成。湘淮势力控制地方权力,使晚清政治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在咸丰朝以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是直隶于中央的,决非将帅可得而私有。但是,湘淮军则是由将帅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自湘军起,兵归国有
13、的局面转变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此种筹饷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兵归将有、各私其军的格局。湘淮军将帅既得总督、巡抚的地位,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三)满汉官僚阶层的变化。随着地方士绅权力扩大和督抚专权的出现,清政府官僚阶层发生严重分化,上层汉族官僚势力迅速增长并最终打破了满汉平衡。汉族官僚的势力逐步增长,清廷满汉官员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改变,尤其太平天国起义后,满人一向依赖的八旗绿营不堪重用。清廷被迫起用大批汉族官僚,借助他们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四)洋务运动的开展。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所造成的两千年
14、未有之变局,促使清朝统治阶层内部发生分化,出现革新势力,因而由掌权的开明官僚发起了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新政。)解析:4.比较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南京大学 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相同点。两者均以农民为主体,以宗教迷信来组织发动,都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二)不同点。太平天国主要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初次交融的产物,是以南方农民为主体、以推翻满清政府为首要目标、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其组织程度之严密、革命理论之完备,实为历代农民战争之最;而义和团运动则主要是甲午战争后中外
15、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以北方农民为主体、以“反帝仇教”为主要内容、完全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成分之复杂多样、抗争行为之暴烈程度以及浓郁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在历代农民革命斗争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1)从性质上看,太平天国是典型的旧式农民战争,它以反清即反封建为主,主观上不主动反对西方列强,义和团运动则以“灭洋”即反帝为主,主观上不反封建,是一场自发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一场正义的民族战争。 (2)从宗教上看,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都未能跳出以宗教迷信形式来组织发动群众的旧框框,但二者在宗教的具体形式、内容尤其是宗教信仰上明显不同: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是一元化、中西合璧式;而义和团则呈现出
16、多元化、本土性。 (3)从组织上看,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等人酝酿已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的农民战争,其组织上的严密性、系统性,实为历代农民战争之最;而义和团运动纯系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组织上的松散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4)从成员来看,太平军与义和团的主要群众基础虽然都以贫苦农民为主,但在成员构成上明显不同:太平军自上而下几乎是清一色的拜上帝教众,比较整齐划一,且多为南方人;而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分复杂多样,且以北方人为主,有较广泛的民族性。)解析:5.试析 19世纪 60年代列强对华政策的变化原因。(北京大学 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7、:(一)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扩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伴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列强在华的利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由此,列强对华由原来的“炮舰政策“转而开始“相对和平”“与华合作”。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于 19世纪 60年代中期首先明确提出了“合作政策”,其内容主要有两点: (1)西方列强在华问题上相互合作; (2)西方列强和清政府之间合作。这一政策得到了英、法、俄、德等西方列强的支持。“合作政策”在 60年代末期由于蒲安臣的出使而达到了高潮,70 年代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出现边疆危机而结束。 (二)原因。 (1)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18、。 (2)欧美列强之间暂时缓和尖锐矛盾的需要。 (3)英国对华态度由武力到和平的转变。 (4)美国重视维护对华贸易和平稳定发展,基本对清政府采取支持态度。)解析:6.论述洋务派对时局的看法及变法主张。(陕西师范大学 2014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洋务派虽有派系之分,他们所持的洋务思想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主张和思想特色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变局论。其核心内容是:认识到中国已面临列强纷至的“千古变局”,已被卷人世界大格局之中,力求把握时代机遇,在危机中寻求振兴。 (二)自强论。要对付变局就需要自强,其主要含义是中国应自立和自我图强,尽快转弱为强。洋务派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近现代史 模拟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