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及答案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网络层的主要目的是_。 A.在邻接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B.在邻接结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 C.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D.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分数:2.50)A.B.C.D.2.路由器连接的异构网络指的是_。 A.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 B.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 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 D.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分数:2.50)A.B.C.D.3.网络中发生了拥塞,根据是_。 A.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
2、的增加,吞吐量也增加 B.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少 C.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多 D.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反而降低(分数:2.50)A.B.C.D.4.在路由器进行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_。 A.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分数:2.50)A.B.C.D.5.下列设备中,能够分隔广播域的是_。 A.集线器 B.交换机 C
3、.路由器 D.中继器(分数:2.50)A.B.C.D.6.在因特网中,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_。 A.目的网络和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的目的主机和到达该目的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 IP 地址 D.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 MAC 地址(分数:2.50)A.B.C.D.7.路由器转发分组的根据是报文的_。 A.端口号 B.MAC 地址 C.IP 地址 D.域名(分数:2.50)A.B.C.D.8.路由器在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分组的第一位之前,必须先接收到整个分组,这种机制称为_。 A.存储转发机制 B.直通交换机制
4、 C.分组交换机制 D.分组检测机制(分数:2.50)A.B.C.D.9.在因特网中,IP 分组的传输需要经过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通常_。 A.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都知道 IP 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B.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都不知道 IP 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C.源主机知道 IP 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间路由器不知道 D.源主机不知道 IP 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间路由器知道(分数:2.50)A.B.C.D.10.下列协议中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_。IP TCP FTP ICMP A.和 B.和 C.和 D.和(分数:2.5
5、0)A.B.C.D.11.动态路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的主要区别是_。 A.动态路由选择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而静态路由选择只需要维护部分拓扑结构信息 B.动态路由选择可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变化而进行自适应的调整,而静态路由选择则需要手工去调整相关的路由信息 C.动态路由选择简单且开销小,静态路由选择复杂且开销大 D.动态路由选择使用路由表,静态路由选择不使用路由表(分数:2.50)A.B.C.D.12.下列关于路由算法的描述中,_是错误的。 A.静态路由有时也被称为非自适应的算法 B.静态路由所使用的路由选择一旦启动就不能修改 C.动态路由也称为自适应算法,会根据网络的拓扑变化和流量
6、变化改变路由决策 D.动态路由算法需要实时获得网络的状态(分数:2.50)A.B.C.D.13.考虑如下图所示的子网,该子网使用了距离向量算法,下面的向量刚刚到达路由器 C:来自 B 的向量为(5,0,8,12,6,2);来自 D 的向量为(16,12,6,0,9,10);来自 E 的向量为(7,6,3,9,0,4)。经过测量,C 到 B、D 和 E 的延迟分别为 6,3 和 5,那么 C 到达所有结点的最短路径是_。(分数:2.50)A.B.C.D.14.关于链路状态协议的描述,_是错误的。 A.仅相邻路由器需要交换各自的路由表 B.全网路由器的拓扑数据库是一致的 C.采用洪泛技术更新链路变
7、化信息 D.具有快速收敛的优点(分数:2.50)A.B.C.D.15.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每个路由器都得到了网络的完整拓扑结构后,使用_算法来找出它到其他路由器的路径长度。 A.Prim 最小生成树算法 B.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 C.Kruskal 最小生成树算法 D.拓扑排序(分数:2.50)A.B.C.D.16.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_最可能导致路由回路的问题。 A.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某些路由更新数据报被丢弃 B.由于路由器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当收到一个路由更新信息时,又将该更新信息发回向自己发送该路由信息的路由器 C.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一条直接相邻链路断开时
8、,没能将这个变化报告给其他路由器 D.慢收敛导致路由器接收了无效的路由信息(分数:2.50)A.B.C.D.17.下列关于路由器交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路由选择分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直接交付时,两台机器可以不在同一物理网段内间接交付时,不涉及直接交付直接交付时,不涉及路由器 A. 和 B.和 C.和 D. 和(分数:2.50)A.B.C.D.18.(未使用 CIDR)当一个 IP 分组进行直接交付时,要求发送方和目的站具有相同的_。 A.IP 地址 B.主机号 C.网络号 D.子网地址(分数:2.50)A.B.C.D.19.下列关于分层路由的描述中,_是错误的。 A.采用了分层路由之后,路由器
9、被划分成区域 B.每个路由器不仅知道如何将分组路由到自己区域的目标地址,也知道如何路由到其他区域 C.采用了分层路由后,可以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 D.对于大型网络,可能需要多级的分层路由来管理(分数:2.50)A.B.C.D.20.Internet 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_。 A.IP,ICMP,ARP,UDP B.TCP,ICMP,UDP,ARP C.IP,ICMP,ARP,RARP D.UDP,IP,ICMP,RARP(分数:2.50)A.B.C.D.21.以下关于 IP 分组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IPv4 分组头的长度是可变的 B.协议字段表示 IP 协议的版本,值
10、为 4 表示 IPv4 C.分组头长度字段以 4 字节为单位,总长度字段以字节为单位 D.生存时间字段值表示一个分组可以经过的最多的跳数(分数:2.50)A.B.C.D.22.IPv4 分组首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首部长度和总长度,其中_。 A.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是以 8bit 为计数单位 B.首部长度字段以 8bit 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 32bit 为计数单位 C.首部长度字段以 32bit 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 8bit 为计数单位 D.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是以 32bit 为计数单位(分数:2.50)A.B.C.D.23.IP 分组中的检验字段检查范围是_。
11、A.整个 IP 分组 B.仅检查分组首部 C.仅检查数据部分 D.以上皆检查(分数:2.50)A.B.C.D.24.当数据报到达目的网络后,要传送到目的主机,需要知道 IP 地址对应的_。 A.逻辑地址 B.动态地址 C.域名 D.物理地址(分数:2.50)A.B.C.D.25.如果 IPv4 的分组太大,则会在传输中被分片,那么在_地方将对分片后的数据报重组。 A.中间路由器 B.下一跳路由器 C.核心路由器 D.目的主机(分数:2.50)A.B.C.D.26.在 IP 首部的字段中,与分片和重组无关的字段是_。 A.总长度 B.标识 C.标志 D.片偏移(分数:2.50)A.B.C.D.2
12、7.以下关于 IP 分组的分片与组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IP 分组头中与分片和组装相关的字段是:标识、标志与片偏移 B.IP 分组规定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 C.以太网的 MTU 为 1500 字节 D.片偏移的单位是 4 字节(分数:2.50)A.B.C.D.28.以下关于 IP 分组分片基本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 A.IP 分组长度大于 MTU 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分片 B.DF=1,分组的长度又超过 MTU 时,则丢弃该分组,不需要向源主机报告 C.分片的 MF 值为 1 表示接收到的分片不是最后一个分片 D.属于同一原始 IP 分组的分片具有相同的标识(分数:2.50
13、)A.B.C.D.29.路由器 R0 的路由表见下表。 若进入路由器 R0 的分组的目的地址为 132.19.237.5,请问该分组应该被转发到哪一个下一跳路由器_。 B表 路由器 R0 的路由表/B目的网络 下一跳132.0.0.0/8 R1132.0.0.0/11 R2132.19.232.0/22 R30.0.0.0/0 R4 A.R1 B.R2 C.R3 D.R4(分数:2.50)A.B.C.D.30.IP 协议规定每个 C 类网络最多可以有多少台主机或路由器_。 A.254 B.256 C.32 D.1024(分数:2.50)A.B.C.D.31.下列地址中,属于子网 86.32.0
14、.0/12 的地址是_。 A.86.33.224.123 B.86.79.65.126 C.86.79.65.216 D.86.68.206.154(分数:2.50)A.B.C.D.32.下列地址中,属于单播地址的是_。 A.172.31.128.255/18 B.10.255.255.255 C.192.168.24.59/30 D.224.105.5.211(分数:2.50)A.B.C.D.33.下列地址中,属于本地回路地址的是_。 A.10.10.10.1 B.255.255.255.0 C.192.0.0.1 D.127.0.0.1(分数:2.50)A.B.C.D.34.访问因特网的每
15、台主机都需要分配 IP 地址(假定采用默认子网掩码),下列可以分配给主机的 IP 地址是_。 A.192.46.10.0 B.110.47.10.0 C.127.10.10.17 D.211.60.256.21(分数:2.50)A.B.C.D.35.为了提供更多的子网,为一个 B 类地址指定了子网掩码 255.255.240.0,则每个子网最多可以有的主机数是_。 A.16 B.256 C.4094 D.4096(分数:2.50)A.B.C.D.36.不考虑 NAT,在 Internet 中,IP 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 数据报头部中的_。
16、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 C.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 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分数:2.50)A.B.C.D.37.在子网 192.168.4.0/30 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 192.168.4.3 的 IP 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_。 A.0 B.1 C.2 D.4(分数:2.50)A.B.C.D.38.把 IP 网络划分成子网,这样做的好处是_。 A.增加冲突域的大小 B.增加主机的数量 C.减少广播域的大小 D.增加网络的数量(分数:2.50)A.B.C.D.39.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 198.90.
17、10.0/27,子网掩码固定为 255.255.255.224,最多可以分成_个子网,而每个子网最多具有_个有效地 IP 地址。 A.8,30 B.4,62 C.16,14 D.32,6(分数:2.50)A.B.C.D.40.某网络的 IP 地址空间为 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_。 A.32,8 B.32,6 C.8,32 D.8,30(分数:2.50)A.B.C.D.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四)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
18、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网络层的主要目的是_。 A.在邻接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B.在邻接结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 C.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传输 D.在任意结点间进行数据报可靠传输(分数:2.50)A.B.C. D.解析:选项 A、B 不是网络层的目的,IP 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服务,因此 D 错误。2.路由器连接的异构网络指的是_。 A.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 B.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 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 D.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分数:2.50)A.B.C. D.解析:网络的异构性指的是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方式、链路控制协议以及不同的
19、数据单元格式和转发机制,这些特点分别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定义。3.网络中发生了拥塞,根据是_。 A.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也增加 B.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少 C.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越来越多 D.随着通信子网的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反而降低(分数:2.50)A.B.C.D. 解析: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A 选项网络性能显然是提高的,B、C 两项中网络结点接收和发出的分组多少与网络的吞吐量并不是正比的关系,不能确定网络是否拥
20、塞。4.在路由器进行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_。 A.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分数:2.50)A.B.C. D.解析:路由器是第三层设备,向传输层及以上层次隐藏下层的具体实现,所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之上的协议数据是路由器所不能处理的,因此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本题容易误选 B。主要原因是在目前的互联网广泛使用
21、的是 TCP/IP 协议族,在网络层用的多是 IPv4,所以误认为网络层协议必须相同。而实际上,使用特定的路由器连接 IPv4 与 IPv6 网络,就是典型的网络层协议不同而实现互联的例子。5.下列设备中,能够分隔广播域的是_。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中继器(分数:2.50)A.B.C. D.解析: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不转发广播包(目的地址为 255.255.255.255 的 IP 包),因此能够分隔广播域,抑制网络风暴。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够分隔冲突域,但不能分隔广播域。集线器和中继器是物理层设备,既不能分隔广播域也不能分隔冲突域。6.在因特网中,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
22、通常包含_。 A.目的网络和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的目的主机和到达该目的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 IP 地址 D.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 MAC 地址(分数:2.50)A.B.C. D.解析: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其任务是转发分组。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由表以决定分组的转发。为了提高路由器的查询效率和减少路山表维护的内容,路由表只保留到达目的地址的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而不是整个传输路径的信息。另外采用目的网络可使每个路由表项包含很多目的主机 IP 地址,这样可减少路由表中的项目。因此,路由表通常包含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
23、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 IP 地址。7.路由器转发分组的根据是报文的_。 A.端口号 B.MAC 地址 C.IP 地址 D.域名(分数:2.50)A.B.C. D.解析: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网络层通过 IP 地址标识主机,所以路由器根据 IP 地址转发分组。8.路由器在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分组的第一位之前,必须先接收到整个分组,这种机制称为_。 A.存储转发机制 B.直通交换机制 C.分组交换机制 D.分组检测机制(分数:2.50)A. B.C.D.解析:路由器转发一个分组的过程是:先接收整个分组,然后对分组进行错误检查,如果出错,则丢弃错误的分组;否则存储该正确的分组。最后根据路由选择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计算机 学科专业 基础 综合 计算机网络 网络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