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0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0及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30及答案解析(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共同之处是( )。(分数:2.00)A.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的方法B.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实践批判的方法C.都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D.都主张教育研究不能采用唯科学主义的方法3.下列属于学校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 )。(分数:2.00)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B.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照管学生的功能D.传承文化的功能4.按照
2、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怍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分数:2.00)A.解释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规定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5.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分数:2.00)A.科技水平B.文化背景C.社会制度D.生产力发展水平6.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个月到第 11个月之间,这表明( )。(分数:2.00)A.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7.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纳托普B.卢梭C.涂尔干D.凯兴斯
3、泰纳8.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 )。(分数:2.00)A.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9.如果说各级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是前后衔接的关系,那么各类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关系则是( )。(分数:2.00)A.从属关系B.补充关系C.辅助关系D.竞争关系10.以“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而通过改变社会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为目的的课程流派是( )。(分数:2.00)A.经验中心课程理论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C.知识中心课程理论D.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11.古德莱德认为“课程专家、课程研制者理论化、构想的课程”属于( )。(分数:2.00)A.体验的
4、课程B.领会的课程C.理想的课程D.正式的课程12.教学设计中,教师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分数:2.00)A.教育评价B.教学媒体C.教学策略D.教学目标13.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分数:2.00)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C.学生处于中心地位D.教师处于辅助地位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B.知与不知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D.教师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社会对其要求之间的矛盾15.下列关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重视
5、道德教育B.重视军事C.重视文事D.重视社会人事16.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分数:2.00)A.颜元B.颜之推C.王充D.韩愈17.下列不属于唐朝科举考试类型的是( )。(分数:2.00)A.玄举B.武举C.制科D.常科18.以下几位教育家中,教育思想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是( )。(分数:2.00)A.颜之推B.朱熹C.王守仁D.韩愈19.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2.00)A.教育独立说B.教授治校C.沟通文理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0.1906年,提出以体育培养人的身体能力,以智商、
6、德育、美育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期培养“完全人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以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宗旨。该学者是( )。(分数:2.00)A.康有为B.王国维C.梁启超D.严复21.“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是( )的观点。(分数:2.00)A.改革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22.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毕业会考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会考制度实行至 1945年B.抗战开始后,后方各省会考制度取消C.抗战开始后,已经成为战区的省市免行会考D.1933年,国民政府取消了小学毕业会考制度,并开始实施中学毕业会考23.“抗大”教育属
7、于( )。(分数:2.00)A.群众教育B.干部教育C.普通教育D.农民教育2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 )。(分数:2.00)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生活C.教学做合一D.社会即学校25.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 )。(分数:2.00)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要素教育D.科学教育26.下列选项不属于中世纪早期教会学校的是( )。(分数:2.00)A.宫廷学校B.教区学校C.主教学校D.修道院学校27.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分数:2.00)A.福禄培尔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杜威28.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8、”的贺拉斯曼的思想包括( )。(分数:2.00)A.师范教育B.国民教育C.高等教育D.自然主义教育29.1918年,英国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的法案是( )。(分数:2.00)A.巴特勒法案B.巴尔福教育法C.费舍教育法D.福斯特教育法30.被誉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洛克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31.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在教育史上初次提出量力性原则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分数:2.00)A.卢梭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福禄培尔32.19世纪,美国中等教育最主要的
9、形式是( )。(分数:2.00)A.文科中学B.文实中学C.公立中学D.文法学校33.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论既源于他对兴趣活动的认识,也源自他对儿童在学习中思维状态的认识。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活动包括的四个环节是( )。(分数:2.00)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34.下列哪个法案的精神是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的三条办学原则( )。(分数:2.00)A.阿斯蒂埃法B.富尔法案C.费舍教育法D.教育改革法35.下列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分数:2.00)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
10、.冲动型与沉思型C.深层加工与表层加工D.内控型与外控型36.儿童出现“客体永久性”的阶段是(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7.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属于( )。(分数:2.00)A.逆向负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顺向正迁移38.下列不属于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的是( )。(分数:2.00)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获得39.妈妈对孩子说:“写完作业才可以奖励你去吃肯德基”,结果孩子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作业。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了( )。(分数:2.00)A.负强化B.负惩罚C.正强化D.正惩罚40
11、.( )是教育观察法的核心环节,观察的质量对课题研究的质量甚至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分数:2.00)A.观察设计B.撰写观察报告C.实施观察D.选取观察对象4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访谈调查B.问卷调查C.测量调查D.调查表法42.被称为反应变量,作为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这种变量为( )。(分数:2.00)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43.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较为适合于现场条件或接近现实的模拟性研究是( )。(分数:2.00)A.准实验B.真实验C.前实验D.假实验44.从已知的
12、一般性或普遍性的知识出发,推断出个别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分数:2.00)A.演绎B.归纳C.分析D.综合45.关于非参数检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分数:2.00)A.不需要对两个总体的方差做齐性的假定B.适合处理小样本资料C.灵敏度和精确度不如参数检验D.适用于非正态总体名义变量、次序变量46.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A.综合法B.恒定法C.平衡法D.消除法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4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48.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分数:2.00)_49.卢梭要培养的“自然人”
13、就是脱离社会的人。(分数:2.00)_50.阅读属于动作技能。(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51.简述教学评价的总体改革趋势。(分数:2.00)_52.简述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分数:2.00)_53.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分数:2.00)_54.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数:2.00)_55.简述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原则。(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8.00)56.必答题_57.阅读下列材料,从教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一项关于中小学超大班额的调查表明,中西部地区有些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明显,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小学农村的小班额
14、较多,农村学校数在明显下降;第二,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城与城市,以县城最多,且超过 50;第三,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超大班额逐步增多。其中河南某市一中学平均每班 120人,最大班额高达 160人。在同一个城市,有的小班额过大,有的则班额很小,例如,陕西某市一小学,人数达到 3149人,平均班额达到 90人,这是调查中发现的全国最大的小学班额。而该市某区的红旗小学班额为 49人,同一市的某县柳林小学每个班平均只有 20人。(分数:2.00)_58.比较中国古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的异同。(分数:2.00)_59.选答题_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分数:4.00)(1).试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分
15、数:2.00)_(2).某研究者认为甲、乙两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教学方法甲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以此验证他的假设。(1)写出实验研究计划所包括的五个方面。(2)画出实验程序的图示。(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30答案解析(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共同之处是( )。(分数:2.00)A.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的方法B.都主
16、张教育研究采用实践批判的方法C.都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D.都主张教育研究不能采用唯科学主义的方法 解析: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教育学,是 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文化教育学强调的是把人看成是完整的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且教育研究要用理解与解释的方式进行。批判教育学主张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3.下列属于学校教育的隐性功能的是( )。(分数:2.00)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B.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
17、照管学生的功能 D.传承文化的功能解析:解析:教育的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依据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A 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功能、B 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 D项传承文化的功能均属于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而 C项照管学生的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4.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怍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分数:2.00)A.解释性定义B.描述性
18、定义C.规定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解析: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的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5.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分数:2.00)A.科技水平B.文化背景C.社会制度D.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19、。另一方面,当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和人力时,社会必将对其进行调整,以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6.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个月到第 11个月之间,这表明( )。(分数:2.00)A.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析:解析:A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B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
20、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C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机械到意义的顺序发展。D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因此。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个月到第 11个月之间,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7.教育目的的个
21、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纳托普B.卢梭 C.涂尔干D.凯兴斯泰纳解析:解析: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出发,教育目的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福禄培尔为代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8.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 )。(分数:2.00)A.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解析:解析:A 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
22、求或产生的变化。B 项教育目标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而可观测的变化(或进步)。D 项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学校及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C项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9.如果说各级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是前后衔接的关系,那么各类学校之间主要体现的关系则是( )。(分数:2.00)A.从属关系B.补充关系 C.辅助关系D.竞争关系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模拟 13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