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真题生物.docx
《2015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真题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真题生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5 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真题生物 一 、 选择 题 (本题有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B.调节反光镜对光,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平面镜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D.物像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 A、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并调出更加清晰地图象, A 错误 。 B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B 错误 。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再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C 正确 。 D、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D 法错误 。 答案: C 2.“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 的什么组织 ( ) A.输导组织 B.分生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 A、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中的丝就是输导组织 。 符合题意 。 B、分生
3、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 。 不符合题意 。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 。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 不符合题意 。 D、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A 3.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时,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夜间还会适当降低温度,这样 做的目的是 ( ) A.增强
4、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 D.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 2 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 。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
5、。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生 活细胞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低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就多,综上所述 B、 C、 D 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 A 符合题意 。 答案: A 4.生态系统的碳 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 A.人类 B.细菌、真菌 C.哺乳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光合作用的意义 。 AC、人和哺乳动物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合成有机物, AC 错误; B、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产生二氧化碳,它们不能合成
6、有机物, B 错误; D、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 氧平衡 。 D 正确 。 答案: D 5.医生在对病人输液时,输液针刺入的是 (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淋巴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 答案: C 6.与人体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 ) A.主
7、动脉 B.肺静脉 C.肺动脉 D.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心脏的结构 。 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 的血管相连 。 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如图: 3 答案: B 7.人体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 。 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O 型血的人不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AB 型血的人可以输入 AB 型血和少量 O 型血以及少量 A 型血或 B 型血 D.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输血的原则 。 A、大量输血
8、时应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 故 A正确; B、 O 型血的人可以输入 O 型血,故 B 错误; C、在紧急情况下, 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因此可以输入 AB 型血和少量 O 型血以及少量 A 型血或 B 型血,故 C 正确; D、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是 18-55 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 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 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 。 故 D 正确 。 答案: B 8.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 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
9、小可以调节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D.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眼的保健 。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A 正确; B、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 B 错误; C、边走路边看书既不利于眼睛健康,又不安全 。 C 错误; D、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 D 错误 。 答案: A 9.乘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和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大
10、脑中的听觉中枢受损 C.保持半规管的平衡 D.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耳的保健 。 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 。 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 4 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 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D 正确 。 答案: D 10.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大脑 B.小脑 C.神经元 D.脊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11、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答案: C 11.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 DNA 分子上,使该水稻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能力 。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存在与 DNA 上 C.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 DNA 分子上,使该水稻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能力 。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答案: A 12.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 ) A.23 条 B.23 对 C.32 对 D.32 条 解析:本
12、题考查的是 染色体、 DNA 和基因的关系 。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 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23 对,即 46条 。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 。 答案: B 13.人类能卷舌 (A)与不能卷舌 (a)是一对相对性状 。 这对基因在人群中应该是 ( )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 AA B.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AA 或 Aa C.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 Aa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aa 或 A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
13、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除了 AA,还有 Aa, A 错误; B、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AA 和 Aa, B 正确; 5 C、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aa, C 错误;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aa, Aa 能卷舌, D 错误 。 答案: B 14.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 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 A.性状 B.生活环境 C.生活习性 D.遗传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DNA 分子中,
14、氢键等最容易被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 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 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 D 正确 。 答案: D 15.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
15、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 A、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
16、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 形成有机物, A 正确; B、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
17、可能实现的 。 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 B 错误; C、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 。 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 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 C正确; 6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 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 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四川省 广元市 中考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