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真题语文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A 卷( 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 2 分) i gu jng y chng xn yu shn _、 _、 _、 _。 解析: 本题是对书写的考查。 答案: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2 分) A.陨落 蕴含 繁衍 心无旁骛 B.浩瀚 曙光 怜悯 脑羞成怒 C.谀辞 借鉴 羡慕 不二法门 D.庸碌 灰烬 睿智 强聒不舍 解析: “脑羞成怒” “恼羞成怒”。 答案: B 3.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2、是 ( ) ( 2 分) A.弥留:留恋,舍不得。 目无全牛: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B.恣睢:放纵,放任。 格物致知:探索事物的原理,以达到得到知识的目的。 C.忐忑:心神不定。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D.荣膺: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解析: “弥留”的意思是“病重将死”;“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高超。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我市确定精准贫困户的条件为: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 3760 元的农户,都可以申请成为精准贫困户。 B.做,是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谈到
3、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风景名胜遍布全国各地,我市有以石窟见长的麦积山,有以山水见长的武山水帘洞难以枚举。 解析: 问号改成逗号。 答案: 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2 分) A.通过广泛阅读,使我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 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C.我们在期末检测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平时的努力。 D.每位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解析: A 缺少主语,去掉“使”。 B 表达歧义,这个人他谁都不认识。 C 去掉“是否”。 答 案: D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A.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D.人们都叫他“华仔”,因为他很像刘德华。 解析: 属于比较,不是比喻。 答案: D 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依照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可以把文章大致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其中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
5、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解析: 三要素指: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答案: C 8.( 1)下图故事出自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 _,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_。( 2分)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答案: 水浒传、鲁智深。 ( 2)仔细观察红楼梦中的两幅插图,回答下面问题。( 4 分) 甲 乙 甲图反映的故事是 _;乙图 反
6、映的故事是 _。( 10 字以内) 答案: 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贾政怒打宝玉。 乙图中主人公有如此遭遇的主要原因是 _。 答案: 蒋玉菡(琪官)是忠顺王爷的人,竟与宝玉惺惺相惜。以至于私自逃出王府与宝玉幽会,忠顺王爷向贾政要人,贾政大怒,痛打宝玉。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9.默写。(共 10 分) ( 1
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 _。 ( 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早晚景色变化无穷的句子是: _, _。 ( 3)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_, _”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 4)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_, _。 ( 5)杜甫在秦州杂诗(七)中描写古秦州特有的自然现象的两句诗是: _, _。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案: (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二、阅读理解( 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0-14 题。( 15 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 总 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 只 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 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
9、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 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
10、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 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0.以上文段节选自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 _、 _、 _和 比喻 论证。( 3 分) 解析: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1.文段中敌对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 2 分) 解析: 议论
11、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 答案: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赏析。( 3 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案: 例如:“总”是“一直”的意思,突出了统治阶层长期的盲目乐观、自大、对外界愚昧无知。 “只”是“仅仅”的意思,写出了统治阶层的自卑、软弱、无能,一味的依靠英美的干涉。 “一味”是“只知道”的意思,写出统治阶层的自欺欺人、孤独无援;把改变命
12、运的力量寄托在求神拜佛上。 13.第段中“这就足中国的脊梁”有何含义?( 3 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 这是比喻的说法,强调这就是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主流,是推动民族发展前进的最强动力。从而证明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4.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有何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4 分) 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 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忠于职守,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冲在最前头的人;他们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广的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016 年南方水灾,冲在
13、抗洪救灾前线的解放军战士。不计名利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平凡岗位打破多项纪录的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5-19 题。( 15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14、”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2 分) ( 1)肉食者谋之 ( 2)弗敢加也 解析: 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答案: ( 1)肉食者 /谋之( 2)弗敢 /加也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 ( 1)小惠未 徧 ( ) ( 2)小信未 孚 ( ) ( 3)公将 鼓 之
15、( ) ( 4) 再 而衰 ( ) 解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答案: ( 1)“徧”通“遍”,普及的意思;( 2)取得信任;( 3)击鼓;( 4)第二次。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_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答案: ( 1)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战旗倒掉,因此去追赶他们。( 2)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
16、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18.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_,略写 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2 分) 解析: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仔细阅读全文, 读懂内容,抓住题中的信息点,梳理语句,摘引词句填答即可。 答案: 战前和战后;战争过程。 1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 分) 解析: 本题是对人物分析的考查。 答案: 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表明他体贴下属。 三、写作( 40 分) 20.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 1)轻倚时光的
17、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断,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 成长的滋味是命题作文,可以写年龄生理的成长过程,所产生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写人物心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以记叙文为主,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可以写其他人的成长故事。内容上写一件事,也可以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主题。 答案: 略 ( 2)请以“一路书香一路 _”为题作文。 要求:如选第( 2)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甘肃省 天水市 中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