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大学语文-204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大学语文-20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大学语文-204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大学语文-20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1.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三、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4.50)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1 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分数:1.50)2.屈原 1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2 和 3。名 4,字 5。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6,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7、 8”。“ 9、 10”是中国诗歌史上 11 和 12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分数:1.50)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中“沐”的意思是 1。 (分数:1.50)四、词语解释
2、题(总题数:7,分数:10.50)4.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分数:1.50)_5.游于江(潭) (分数:1.50)_6.新(浴)者必振衣 (分数:1.50)_7.鼓(枻)而去 (分数:1.50)_8.是以(见)放 (分数:1.50)_9.自令放(为) (分数:1.50)_10.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数:1.50)_五、指出下列词的文言句式(总题数:4,分数:6.00)11.游于江潭 (分数:1.50)_12.是以见放 (分数:1.50)_13.自令放为 (分数:1.50)_14.遂去,不复与言 (分数:1.50)_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总题数:3,分数:4.
3、50)15.颜色憔悴 (分数:1.50)_16.形容枯槁 (分数:1.50)_17.何故深思高举 (分数:1.50)_翻译18.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分数:2.00)_19.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分数:2.00)_20.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分数:1.50)_八、默写句子(总题数:3,分数:4.50)21.屈原曰:“ 1, 2,是以见放。” (分数:1.50)22.渔父曰:“圣人 1, 2。世人皆浊, 3?” (分数:1.50)23.渔父莞尔而笑歌曰:“ 1, 2。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分数:1.50)九、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24.本文塑造了
4、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分数:3.00)_25.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分数:3.00)_26.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分数:3.00)_27.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分数:3.00)_十、阅读题(总题数:1,分数:6.00)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
5、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分数:6.00)(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苟活。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个人的认识。(分数:3.00)_(2).渔父和报任安书(节选)真实地展示了屈原和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分数:3.00)_十三、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9.00)28.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1、 2、 3、 4、 5,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分数:1.50)29.“白云一
6、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1 2; 3 4。 (分数:1.50)3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 1 想到 2。 (分数:1.50)31.结构上,此诗既以 1 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 2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分数:1.50)32.张若虚的诗作 1 是千载传诵的杰作。 (分数:1.50)33.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的下句是 1。 (分数:1.50)十四、阅读题(总题数:2,分数:27.00)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
7、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分数:15.00)(1).诗歌中的“人生
8、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内涵有什么区别?(分数:3.00)_(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分数:3.00)_(3).“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中“徘徊”极其生动,妙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分数:3.00)_(4).本诗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分数:3.00)_(5).春江花月夜在主题上有什么特色?(分数:3.00)_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
9、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分数:12.00)(1).诗中的意象是什么?(分数:3.00)_(2).写出诗中用景物起兴,转入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分数:3.00)_(3).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
10、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讨,体现了诗歌“哀而不伤”的基调?(分数:3.00)_(4).试分析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分数:3.00)_十五、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34.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数:3.00)_35.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分数:3.00)_3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分数:3.00)_37.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蕴涵什么道理? (分数:3.00)_专升本大学语文-204 答案解析(总分:101.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三、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4.50)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11、1 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分数:1.50)解析:屈原2.屈原 1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2 和 3。名 4,字 5。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6,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7、 8”。“ 9、 10”是中国诗歌史上 11 和 12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分数:1.50)解析:战国 文学家 思想家 平 原 楚辞 骚、风 诗经、楚辞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中“沐”的意思是 1。 (分数:1.50)解析:洗头四、词语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0.50)4.颜色憔悴
12、,形容(枯槁)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枯瘦5.游于江(潭)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深水6.新(浴)者必振衣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洗浴7.鼓(枻)而去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桨8.是以(见)放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被9.自令放(为)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句末语气词,表疑问10.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洁白的样子五、指出下列词的文言句式(总题数:4,分数:6.00)11.游于江潭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状语后置12
13、.是以见放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被动句13.自令放为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宾语前置14.遂去,不复与言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省略句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总题数:3,分数:4.50)15.颜色憔悴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16.形容枯槁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17.何故深思高举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翻译18.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分数:2.00)_正确答案
14、:()解析:圣人不被外物所拘泥,并且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19.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呢?20.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宁愿投入那湘江水中,让自己葬身在江鱼腹中。八、默写句子(总题数:3,分数:4.50)21.屈原曰:“ 1, 2,是以见放。” (分数:1.50)解析: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22.渔父曰:“圣人 1, 2。世人皆浊, 3?” (分数:1.50)解析: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3.渔父莞尔而笑歌曰:“ 1, 2。沧浪之水浊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大学语文 20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