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大学语文-20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1.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三、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4.50)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1 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分数:1.50)2.屈原 1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2 和 3。名 4,字 5。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6,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7、 8”。“ 9、 10”是中国诗歌史上 11 和 12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分数:1.50)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中“沐”的意思是 1。 (分数:1.50)四、词语解释
2、题(总题数:7,分数:10.50)4.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分数:1.50)_5.游于江(潭) (分数:1.50)_6.新(浴)者必振衣 (分数:1.50)_7.鼓(枻)而去 (分数:1.50)_8.是以(见)放 (分数:1.50)_9.自令放(为) (分数:1.50)_10.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数:1.50)_五、指出下列词的文言句式(总题数:4,分数:6.00)11.游于江潭 (分数:1.50)_12.是以见放 (分数:1.50)_13.自令放为 (分数:1.50)_14.遂去,不复与言 (分数:1.50)_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总题数:3,分数:4.
3、50)15.颜色憔悴 (分数:1.50)_16.形容枯槁 (分数:1.50)_17.何故深思高举 (分数:1.50)_翻译18.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分数:2.00)_19.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分数:2.00)_20.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分数:1.50)_八、默写句子(总题数:3,分数:4.50)21.屈原曰:“ 1, 2,是以见放。” (分数:1.50)22.渔父曰:“圣人 1, 2。世人皆浊, 3?” (分数:1.50)23.渔父莞尔而笑歌曰:“ 1, 2。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分数:1.50)九、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24.本文塑造了
4、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分数:3.00)_25.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分数:3.00)_26.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分数:3.00)_27.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分数:3.00)_十、阅读题(总题数:1,分数:6.00)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
5、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分数:6.00)(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苟活。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个人的认识。(分数:3.00)_(2).渔父和报任安书(节选)真实地展示了屈原和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分数:3.00)_十三、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9.00)28.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1、 2、 3、 4、 5,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分数:1.50)29.“白云一
6、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1 2; 3 4。 (分数:1.50)3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 1 想到 2。 (分数:1.50)31.结构上,此诗既以 1 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 2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分数:1.50)32.张若虚的诗作 1 是千载传诵的杰作。 (分数:1.50)33.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的下句是 1。 (分数:1.50)十四、阅读题(总题数:2,分数:27.00)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
7、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分数:15.00)(1).诗歌中的“人生
8、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内涵有什么区别?(分数:3.00)_(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分数:3.00)_(3).“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中“徘徊”极其生动,妙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分数:3.00)_(4).本诗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分数:3.00)_(5).春江花月夜在主题上有什么特色?(分数:3.00)_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
9、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分数:12.00)(1).诗中的意象是什么?(分数:3.00)_(2).写出诗中用景物起兴,转入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分数:3.00)_(3).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
10、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讨,体现了诗歌“哀而不伤”的基调?(分数:3.00)_(4).试分析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分数:3.00)_十五、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34.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数:3.00)_35.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分数:3.00)_3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分数:3.00)_37.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蕴涵什么道理? (分数:3.00)_专升本大学语文-204 答案解析(总分:101.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三、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4.50)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
11、1 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分数:1.50)解析:屈原2.屈原 1 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2 和 3。名 4,字 5。他所开创的新诗体 6,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7、 8”。“ 9、 10”是中国诗歌史上 11 和 12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分数:1.50)解析:战国 文学家 思想家 平 原 楚辞 骚、风 诗经、楚辞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中“沐”的意思是 1。 (分数:1.50)解析:洗头四、词语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0.50)4.颜色憔悴
12、,形容(枯槁)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枯瘦5.游于江(潭)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深水6.新(浴)者必振衣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洗浴7.鼓(枻)而去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桨8.是以(见)放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被9.自令放(为)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句末语气词,表疑问10.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洁白的样子五、指出下列词的文言句式(总题数:4,分数:6.00)11.游于江潭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状语后置12
13、.是以见放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被动句13.自令放为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宾语前置14.遂去,不复与言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省略句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总题数:3,分数:4.50)15.颜色憔悴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16.形容枯槁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17.何故深思高举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翻译18.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分数:2.00)_正确答案
14、:()解析:圣人不被外物所拘泥,并且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19.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呢?20.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分数:1.50)_正确答案:()解析:宁愿投入那湘江水中,让自己葬身在江鱼腹中。八、默写句子(总题数:3,分数:4.50)21.屈原曰:“ 1, 2,是以见放。” (分数:1.50)解析: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22.渔父曰:“圣人 1, 2。世人皆浊, 3?” (分数:1.50)解析: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3.渔父莞尔而笑歌曰:“ 1, 2。沧浪之水浊兮
15、可以濯吾足。” (分数:1.50)解析: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九、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24.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25.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章还塑造了渔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
16、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26.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27.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
17、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十、阅读题(总题数:1,分数:6.00)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分数:6.00)(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苟活。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个人的认识。(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
18、的政治理想破灭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了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2).渔父和报任安书(节选)真实地展示了屈原和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渔父采用寓言对话
19、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但生活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内心充满了矛盾。十三、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9.00)28.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1、 2、 3、 4、 5,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分数:1.50)解析:春 江 花 月 夜29.“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
20、容, 1 2; 3 4。 (分数:1.50)解析:写思妇怀人 写游子想家3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 1 想到 2。 (分数:1.50)解析: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 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31.结构上,此诗既以 1 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 2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分数:1.50)解析:月亮从升起到坠落 月亮32.张若虚的诗作 1 是千载传诵的杰作。 (分数:1.50)解析:春江花月夜33.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的下句是 1。 (分数:1.50)解析:皎皎空
21、中孤月轮十四、阅读题(总题数:2,分数:27.00)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22、,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分数:15.00)(1).诗歌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内涵有什么区别?(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意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表达了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的感慨,无奈、伤感之情浓厚。(2).“不知
23、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承上启下。紧承上句的“只相似”而来,自然地把笔触由上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下文的人生图景,引出下文对男女相思离愁别恨的描写。(3).“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中“徘徊”极其生动,妙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说明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月儿在天上来回走动,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仿佛月儿对思妇怀着无限的怜悯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徘徊”一词将月儿拟人化了。(4).本诗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句式工
24、整,全用七言;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起承转合巧妙,意蕴无穷。排比句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对偶句如: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5).春江花月夜在主题上有什么特色?(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景、情、理水乳交融。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
25、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分数:12.00)(1).诗中的意象是什么?(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春、江、花、月、夜。(2).写出诗中用景物起兴,转入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分数:3.0
26、0)_正确答案:()解析:皎皎空中孤月轮。(3).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讨,体现了诗歌“哀而不伤”的基调?(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4).试分析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诗前八句描写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中间八句由月及人,想到生命短暂、人间常别遗憾,情景相生。最后二十句,诗人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景物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景与情相互烘染。(2)诗一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
27、共潮生。这里,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十五、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34.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可怜楼上月徘徊”;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35.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
28、三部分,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3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里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么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37.最后这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