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 4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马克思的代表著作是( )。(分数:1.00)A.社会分工论B.资本论C.社会学研究D.社会静力学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费孝通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这一术语借用于( )。(分数:1.00)A.哲学B.中医学C.生物学D.物理学3.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分数:1.00)A.问卷调查B.文件法C.非介入性研究法D.统计报表4.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分
2、数:1.00)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5.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中,文献的来源有( )。(分数:1.00)A.3 大类B.4 大类C.5 大类D.6 大类6.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分析方法称为( )。 (分数:1.00)A.问卷分析B.定量分析C.实验分析D.定性分析7.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社会建设B.社会管理C.社会治理D.社会整合8.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分数:1
3、.00)A.文化集丛B.文化模式C.文化特质D.文化产业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文化融合B.文化传播C.文化磨合D.文化杂交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种现象称为( )。(分数:1.00)A.文化中心主义B.文化霸权主义C.文化绝对主义D.文化相对主义11.“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12.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米德
4、的理论认为( )。(分数:1.00)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价值观D.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3.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 )。(分数:1.00)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为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分数:1.00)A.暗示B.交换C.模仿D.合作15.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距离是指( )。(分数:1.00)A.个人距离
5、B.亲密距离C.公众距离D.社会距离16.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 )。(分数:1.00)A.丁克家庭B.重组家庭C.主干家庭D.核心家庭17.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组织沟通B.组织决策C.组织控制D.组织设计18.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的组织管理理论是( )。 (分数:1.00)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19.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是( )。 (分数:1.00)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理性选择理论D.搭便车理论20.教育能够为
6、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 )。(分数:1.00)A.冲突论视角B.互动论视角C.后现代视角D.功能论视角21.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的,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称为( )。(分数:1.00)A.新福特主义B.福特主义C.后福特主义D.前福特主义22.在失业类型中,因无就业能力的失业是( )。(分数:1.00)A.摩擦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残余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3.社区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这体现了社区的( )。 (分数:1.00)A.社会控制功能B.政治生活功能C
7、.社会化功能D.社会参与功能24.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称为( )。(分数:1.00)A.社区发展B.社区建设C.社区改革D.社区变迁25.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加速发展阶段是( )。(分数:1.00)A.从 1978 年至今B.从 1980 年至今C.从 1984 年至今D.从 1992 年至今26.在体制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称为( )。(分数:1.00)A.种族B.等级C.种姓D.阶级27.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以职业分类为
8、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可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 )。(分数:1.00)A.7 个阶层B.8 个阶层C.9 个阶层D.10 个阶层28.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这种社会控制的类型是( )。(分数:1.00)A.消极性控制B.微观控制C.非制度化控制D.内在控制29.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属于偏差性社会问题的是( )。 (分数:1.00)A.食品安全问题B.腐败问题C.贫困问题D.自然灾害问题30.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或控制的社会变
9、迁称为( )。(分数:1.00)A.社会革命B.有计划变迁C.社会改革D.整体变迁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结构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分数:2.00)A.帕森斯B.马克思C.科塞D.默顿E.霍曼斯32.社会学的特征包括( )。 (分数:2.00)A.整体性B.综合性C.经验性D.应用性E.特殊性33.社会结构的类型包括( )。(分数:2.00)A.制度性社会结构B.文化性社会结构C.关系性社会结构D.实体性社会结构E.规范性社会结构34.群体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C
10、.有明确的成员关系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35.1941 年,美国社会学家富勒和麦尔兹在社会问题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的阶段包括( )。 (分数:2.00)A.调整B.警觉C.政策制定D.改革E.建构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6.家庭(分数:3.00)_37.社会(分数:3.00)_38.集体行为(分数:3.00)_39.社会分层(分数:3.00)_40.城镇化(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问题。(分数:5.00)_42.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分数:5.00)_43.简述社
11、会网络的特征。(分数:5.00)_44.简述农村社区的特点。(分数:5.00)_45.简述偏差行为的正功能。(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6.试述消费的社会学理论。(分数:10.00)_47.试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分数:10.00)_2017 年 4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马克思的代表著作是( )。(分数:1.00)A.社会分工论B.资本论 C.社会学研究D.社会静力学解析:马克思的代表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社会分工论是
12、涂尔干三论之一;社会学研究和社会静力学是斯宾塞的代表作。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费孝通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这一术语借用于( )。(分数:1.00)A.哲学B.中医学 C.生物学D.物理学解析:“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 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和出版物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基础课程,即社会学概论、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3.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分数:1.00)A.问卷调查B.文件法C.非介入性研究法D.统计报表 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
13、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4.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分数:1.00)A.访谈法 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解析:访谈法: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知觉过程。典型调查:指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是在一种一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5.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中,文献的来源有( )。
14、(分数:1.00)A.3 大类 B.4 大类C.5 大类D.6 大类解析:文献的来源主要有三大类: (1)官方文献,主要是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的记录、报告、计划、简报、公文、信函、统计等; (2)个人文献,主要是个人的日记、自传、照片、回忆录、契约及家谱等; (3)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报刊、书籍、绘画、图片、歌曲、电影、电视等。 6.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分析方法称为( )。 (分数:1.00)A.问卷分析B.定量分析C.实验分析D.定性分析 解析: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
15、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7.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社会建设B.社会管理 C.社会治理D.社会整合解析:社会建设就是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8.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分数:1.00)A.文化集丛B.
16、文化模式C.文化特质 D.文化产业解析:文化特质又叫文化元素,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文化特质组成文化集丛,文化集丛组成文化模式。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文化融合B.文化传播 C.文化磨合D.文化杂交解析: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取或吸收的过程。 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种现象称为( )。(分数:1.0
17、0)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霸权主义C.文化绝对主义D.文化相对主义解析: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11.“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解析:社会化的类型主要包括: (1)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
18、的过程,也称一级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3)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4)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12.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米德的理论认为( )。(分数:1.00)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价值观D.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解析: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库利“镜中我”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随着年龄
19、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13.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 )。(分数:1.00)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解析:社会角色的分类主要包括: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3)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为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分数:1.00)
20、A.暗示B.交换 C.模仿D.合作解析:暗示: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竞争: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较量、争夺;冲突:指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组织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 交换:指在一定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拨的社会互动形式;调适: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是对冲突情境加以适应的状态或过程;合作: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2017 全国 高等教育 自考 社会学 概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