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48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4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48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 -试卷 48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7,分数: 54.00) 1.著名法学家沈家本曾评论:“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 ( )。(分数: 2.00) A.法官只有一个上司,那就是法律 B.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 C.恶法非法,善法之治才是法治 D.法无明文不为罪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法律 、法规、规章三个层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不包括国际
2、法 C.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社会法法律部门 D.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 )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最具有抽象性和稳定性的手段。(分数: 2.00) A.执法 B.守法 C.司法 D.立法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 )。(分数: 2.00)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5.下列法律现象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春秋决狱 春秋 B.
3、亲亲得相首匿 唐朝 C.“翻异别勘” 宋朝 D.“化外人”相犯,依本俗法 元朝 6.精神卫生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 ( )。(分数: 2.00)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社会法 7.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2 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 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 )(分数: 2.00)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8.“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下列与题干体现的意思类似的是 ( )。(分数: 2
4、.00) 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B.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C.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D.一人一义,十人十义 9.下列事例与法律概念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立法某市卫 生局依法开展该市餐饮业卫生情况检查活动 守法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上诉民事案件 司法大学生魏某依法投票选举某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执法(分数: 2.00) A.0 B.1 C.2 D.3 10.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立法者都应当从自然科学家中产生 B.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应多听听自然科学
5、家的意见 C.立法者在立法时应当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尊重科学性和规律性 D.立法者不必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而应从自然科学的 角度考虑立法问题 11.下列中国古代法律格言与其蕴含的法学理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执法必严,执法必公 B.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法律具有强制性 C.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依法治国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
6、律所规定的 C.“法律 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13.中华法系最重要的代表性法典是 ( )。(分数: 2.00) A.法经 B.汉律 C.唐律疏议 D.宋刑统 14.下列法律名言与法的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法的强制性 C.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调整人的行为 D.法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 法具 有普遍约束力 15.法律方法与行政方法所共有的特点是 ( )。(分数: 2.00) A.规范性
7、B.权威性 C.稳定性 D.针对性 16.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 )的社会规范。(分数: 2.00)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17.依据宪法制定机关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 ( )。(分数: 2.00)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C.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D.纲领性宪法与确认性宪法 18.由于实施了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出现了不 属违法、违约的某些法律事实而使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称为 ( )。(分数: 2.00) A.法律责任 B.法律义务 C.法律制裁 D.法律后果 19.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一些
8、基本特征,以下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 )。(分数: 2.00)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B.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的规范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范 D.法反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20.运用法律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分数: 2.00) A.谨慎地运用 法律方法 B.必须与其他方法综合使用 C.创造条件,促使宏观法规的顺利实施 D.用法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21.下列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指导性案例具有普遍法律效力 B.指导性案例是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 C.各项人民法院在审批类
9、似案件中应当参照指导性案例 D.指导性案例是我国的判例法 22.下列有关正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是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事物 B.正义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 础之上的观念形态 C.一般来说,社会根本不存在判断是否正义的客观标准 D.正义是相对的、历史的,具有阶级性的概念 23.下列属于基本法律的是 ( )。(分数: 2.00) A.文物保护法 B.商标法 C.行政复议法 D.选举法 24.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紧急时无法律:危急时刻不存在法律 B.造法容易但是执行难:纸上的法律非
10、法律 C.法律不理会琐细之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 25.下列表述与其所包含 的法的原则对应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平等原则 B.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自愿原则 C.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诚实
11、信用原则 D.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序良俗原则 26.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法律对怠于主张权利的人冷漠无情 B.任何人不因思想受惩罚 人的思想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C.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 司法能动主义 D.任何权利,如果不受法庭之保障,实际上便形同虚设 权利源于法庭保障 27.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体现了法的 ( )。(分数 : 2.00)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二
12、、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3,分数: 6.00) 28.在行政审判中,法律规范冲突的不同情形主要有 ( )。(分数: 2.00) A.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 B.不同时期发布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C.不同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D.同一位阶的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29.关于法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依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依据法规定的内容不同 ,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C.依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D.依据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13、30.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是对资本主义法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分数: 2.00) A.法律渊源 B.法律分类 C.法律编纂 D.诉讼程序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 -试卷 48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7,分数: 54.00) 1.著名法学家沈家本曾 评论:“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下列可以代替该评论的名言是 ( )。(分数: 2.00) A.法官只有一个上司,那就是法律 B.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 C.恶法非法,善法之治才是法治 D.法无明文不为罪 解析:解析:法律有善法和恶
14、法之分,以人类的共同理性,以人的尊严和权利作为内容的法是善法;凡是以背弃人类理性,漠视人的尊严、践踏人的权利为特征的法都是恶法。题干中的“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意思是不善的法律等于没有法,也即“恶法非法”。 C 项正确。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正 确的是 ( )。(分数: 2.00)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法律、法规、规章三个层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不包括国际法 C.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社会法法律部门 D.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包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解析: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5、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部门构成,不包括国际法。 B 项说法正确, A 项说法错误。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 法法律部门, C 项说法错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 D 项说法错误。故选 B。 3.( )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最具有抽象性和稳定性的手段。(分数: 2.00) A.执法 B.守法 C.司法 D.立法 解析:解析:在中国,立法是指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因此,立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最具有抽象性和稳定性的手段。故答
16、案为D 选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 )。(分数: 2.00)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解析:解析:我国的法律监督分为两类:国家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各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A 项属于社会组织的监督; B 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 C 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 项为
17、司法机 关的监督。因此 B、 C、 D 三项均属于国家监督体系,而 A 项则属于社会监督体系,故本题答案选 A。 5.下列法律现象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春秋决狱 春秋 B.亲亲得相首匿 唐朝 C.“翻异别勘” 宋朝 D.“化外人”相犯,依本俗法 元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历史常识。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故 A 项对应错误。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的原则之一,是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 犯谋反、大逆外的罪行,均可互相隐瞒包庇,而且减免刑罚。故 B 选项对应错误。
18、 “翻异别勘”是宋朝的一种诉讼审判制度,指在诉讼中,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 (翻异 ),事关情节重大,一般由另一法官或其他司法机关重审 (别勘 )的制度。所以 C 选项对应正确。 关于“化外人”犯罪的原则,唐代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所谓“化外人”,指“蕃夷之国”的人,即外国人。按照唐律规定,同属一国的侨民之间的犯罪,由唐代按其本国的法律处断;不同国籍的侨民犯罪,由唐代按照唐律处理。所以, D 选项对 应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 C 选项。 6.精神卫生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 ( )。(分数: 2.00)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19、D.社会法 解析:解析:我国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属于特殊行政法,是行政法的一种。 7.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2 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 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 )(分数: 2.00)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解析:解析:守法,也称法的遵守,广义上即法的实施,狭义上则专指公民、社会组织
20、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本题中黄某以公民身份做出举报行为,是依照法律行使公民监督检举权利的活动,属于法的遵守。 B 项正确。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广义的执法,是 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法的解释,是指特定的人或者组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法律条文中的一些模糊不清的规定进行的一种解释。 A、 C、 D 项均不符合题意。 8.“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下
21、列与题干体现的意思类似的是 ( )。(分数: 2.00) 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B.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C.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D.一人一义,十人十义 解析: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法律的稳定性以体现法的尊严。 A 项错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意思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一切用法律来判断,是平等适用法律的体现。 B 项正确,“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的意思是法要具有稳定性并且要让人民知道。体现了法律的尊严。 C 项错误,“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意思是大夫以上及其妻子可不出庭受审,以维护其尊严,反映了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影响。 D 项错误,法是一种是非的标
22、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即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以致不断发生争乱。因此,本题选 B 项。 9.下列事例与法律概念 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立法某市卫生局依法开展该市餐饮业卫生情况检查活动 守法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上诉民事案件 司法大学生魏某依法投票选举某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执法(分数: 2.00) A.0 B.1 C.2 D.3 解析:解析: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现时期全国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事业单位 公共 基础知识 法律知识 试卷 4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