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二)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二)及答案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二)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4,分数:54.00)1.判断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是大河的依据是,流量U /U。 A. 大于 100m3/s B. 大于 150m3/s C. 大于 200m3/s D. 15100m 3/s(分数:1.00)A.B.C.D.2.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U /U。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 “污染者讨费”或“谁污染谁治理” C. “强化环境管理” D. 环境影响评价(分数:1.00)A.B.C.D.3.排放标准中的允许排放量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需要预测的 1 小时浓
2、度,通常都是利用( )公式计算的。 A. 日均浓度 B. 长期平均浓度 C. 最大落地浓度 D. 地面轴线浓度(分数:1.00)A.B.C.D.4.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法正确的是U /U。 A. 建设项目不论对环境影响的大小,都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B. 只有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或轻度环境影响时,要求提交环境影响技术文件,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不用提交任何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 C. 科研单位、设计院等研究与设计部门均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D.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环境评价技术文件的形式不同(分
3、数:1.00)A.B.C.D.5.对非点源调查方法一般为( )。 A. 搜集资料 B. 现场实测 C. 搜集资料与现场实测结合 D. 物料衡算法(分数:1.00)A.B.C.D.6.烟熏模式的应用条件是U /U。 A. 无风条件 B. 有多个点源 C. 主要用于计算日出以后,贴地逆温从下而上消失,逐渐形成混合层 D. 小风和静风条件下(分数:1.00)A.B.C.D.7.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章中提到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下列哪项不属于该项规定U /U。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环境影响登记表 D.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表(分数:1.00)A
4、.B.C.D.8.下列哪种固体废弃物不适合一般堆存U /U。 A. 溶解度极低的块状或颗粒状废物 B. 化学反应性极强的块状或颗粒状废物 C. 不散发恶臭或毒气的块状或颗粒状废物 D. 不飞扬、不腐烂变质块状或颗粒状废物(分数:1.00)A.B.C.D.9.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U /U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发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A.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B. 地方技术监督部门 C. 地方人民政府 D.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数:1.00)A.B.C.D.10.已知噪声源 1 的声压级为 80dB、噪声源 2 的声压级也为 80dB
5、,则两个噪声源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 A. 160dB B. 80dB C. 85dB D. 83dB(分数:1.00)A.B.C.D.11.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系统的特性U /U。 A. 整体性与区域性 B. 变化性与稳定性 C. 资源性与价值性 D. 开发性与独立性(分数:1.00)A.B.C.D.12.下列哪一项不是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U /U。 A. 体现政策性 B. 具有针对性 C. 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D. 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分数:1.00)A.B.C.D.13.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对其所在地区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至少应为最近U /U年。 A. 5 B. 4
6、C. 2 D. 3(分数:1.00)A.B.C.D.14.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U /U A.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 B.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D10%为半径的圆或 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C. 当最远距离超过 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 25km 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 50km 的矩形区域 D.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10km(分数:1.00)A.B.C.D.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U /U。 A. 生活环境 B. 资源环境 C. 生境环境 D. 生
7、态环境(分数:1.00)A.B.C.D.16.对于某中型建设项目,其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 8dB,则该项目应按U /U级评价进行工作。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影响分析(分数:1.00)A.B.C.D.17.关于环境空气监测因子说法正确的是U /U。 A.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B.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只有国家标准时才可选为监测因子 C.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只有地方标准时才可选为监测因子 D. 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无论是否属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均可不考虑作为监测因子(分数:1.00)A.B.C.D.18.在河段内有支流汇入,而
8、且沿河有多个污染源,这时一般采用U /U。 A. 单纯混合模型 B. 完全混合模型 C. 多河段模型 D. 托马斯模型(分数:1.00)A.B.C.D.19.高斯模式的理论基础( )。 A. 梯度输送模型 B. 湍流统计模型 C. 相似模型 D. 正态分布模型(分数:1.00)A.B.C.D.20.据统计,平均每年有U /U个以上的植物和动物物种消失。 A. 2000 B. 1000 C. 3000 D. 10000(分数:1.00)A.B.C.D.21.关于生态影响预测方法之一类比法的说法不确切的有U /U。 A. 可以分为整体类比和单项类比 B. 被选作参照的类比项目,在工程特性、地理地质
9、环境、气候因素、动植物背景等方面要与拟建项目相似 C. 整体类比法是通过利用模型的方法来计算出一些可以参考的数值的一种方法 D. 类比项目建成已达一定年限,其影响已趋于基本稳定(分数:1.00)A.B.C.D.2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要求U /U。 A. 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B. 一级评价为定量评价,三级评价为定性分析,二级评价则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C. 一级、二级、三级评价均要求极有定量评价又要有定性分析 D. 一级、二级、三级评价的区别仅是评价范围大小有区别,其他要求均相同(分数:1.00)A.B.C.D.23.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U /U。 A. 在河流横向断
10、面上立即与河水充分混合 B. 在河流横向断面上只经横向混合一定距离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C. 经垂向混合、横向混合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D. 当河流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污染物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 15%,可以认为此污染物的浓度已达到均匀分布(分数:1.00)A.B.C.D.24.对于河流水质采样,当确定垂线上取样水深时,主要是根据垂线上水深的深度确定采样位置。如果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 5m 时,通常在水面下U /U处及在距离河底( )处各取一个水样。 A. 0.5m;0.3m B. 0.3m;0.5m C. 0.5m;0.5m D. 0.3m;0.3m(分数:1.00)A.B.C.D.25
11、.下列哪个条件会造成烟气抬升高度的增加U /U。 A. 风速增加,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降低 B. 风速增加,排气速率降低,烟气温度增加 C. 风速降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降低 D. 风速降低,排气速率增加,烟气温度增加(分数:1.00)A.B.C.D.26.环境预测内容不包括( )。 A. 环境质量预测 B. 污染产生与排放预测 C. 生态环境预测 D. 环保投资预测(分数:1.00)A.B.C.D.27.环境目标是一个区域、城市、地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进行环境建设和U /U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A. 环境评价 B. 环境标准 C. 环境管理 D. 环境基础设施(分数:1.00)A.B
12、.C.D.28.中国首次确立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地位的法律文件是U /U。 A. 1979 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B. 1989 年环境保护法 C. 1998 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D. 2002环境影响评价法(分数:1.00)A.B.C.D.29.关于环境空气监测布点说法正确的是U /U。 A.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8 个 B.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应设置 24 个监测点 C.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无例行监测点位,应设置 13 个监测点 D.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13、监测点的数目依保护目标的多少而确定(分数:1.00)A.B.C.D.30.下面哪一个可以用来计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U /U。 (分数:1.00)A.B.C.D.31.水土流失的预报模型中哪个模型是经验模型U /U。 (分数:1.00)A.B.C.D.32.相比其他方法,资料复用法的特点是U /U。 A. 所的结果偏小,应用是要修正 B. 较为方便,但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C. 计算的工作量较大 D. 能够在评价工作等级比较高的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分数:1.00)A.B.C.D.33.环境影响报告书经U /U,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A. 批准前 B. 批准过程中 C. 批准后 D.
14、 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分数:1.00)A.B.C.D.34.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应少于U /U。 A. 5 个 B. 10 个 C. 6 个 D. 3 个(分数:1.00)A.B.C.D.35.对于常见的工业噪声一般以U /U作为噪声源评价量。 A. 倍频带声压级 B. 声功率级 C. A 计权声功率级 D. A 声级(分数:1.00)A.B.C.D.36.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对其所在地区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至少应为最近U /U年。 A
15、. 1 B. 2 C. 3 D. 4(分数:1.00)A.B.C.D.37.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时,关于零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有U /U。 A. 将所研究的环境介质看作是一个完全混合的反应器 B. 认为污染物是均匀分布 C. 各种湖泊和箱式大气模型是零维模型 D. 进入的污染物能在瞬间分布到空间各个部位(分数:1.00)A.B.C.D.3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U /U。 A. 森林公园 B. 风景名胜区 C. 自然保护区 D. 自然遗迹地(分数:1.00)A.B.C.D.39.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
16、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U /U控制区。 A. 主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B.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C. 主要二氧化氮排放总量 D. 主要一氧化碳排放总量(分数:1.00)A.B.C.D.40.在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对于 1 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不应小于( )。 A. 28km B. 3040km C. 830km D. 12km(分数:1.00)A.B.C.D.41.大气环境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
17、通常不应少于U /U。 A. 5 个 B. 10 个 C. 6 个 D. 15 个(分数:1.00)A.B.C.D.4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U /U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A. 四 B. 三 C. 六 D. 五(分数:1.00)A.B.C.D.43.对于建筑施工噪声一般以U /U作为噪声源评价量。 A. 倍频带声压级 B. 声功率级 C. 等校连续 A 声级 D. 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1.00)A.B.C.D.44.点声源的声音传播距离增加一倍,则噪声衰减值为U /U。 A. 衰减一倍 B. 衰减 6dB C. 不变
18、 D. 衰减 3dB(分数:1.00)A.B.C.D.45.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特点U /U? A. 结构的整体性 B. 系统的开放性 C. 区域分异性 D. 区域的稳定不变性(分数:1.00)A.B.C.D.46.大气污染气象学中,最大混合层高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这是因为U /U。 A. 它表明了可能形成云的最低高度 B. 它给出了风速计应当放置的高度 C. 它表明了垂直方向对流混合发生的高度范围 D. 它提供了当地的对流因子(分数:1.00)A.B.C.D.47.当平均风速大于 10m/s 时,预测浓度采用U /U。 A. 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型 B. 有风点源扩散模型 C. 熏烟模式
19、D. 面源扩散模型(分数:1.00)A.B.C.D.48.收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U /U。 A. 重新备案 B. 重新报批 C. 重新审核 D. 报废(分数:1.00)A.B.C.D.49.火力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的最主要污染物是U /U。 A. 烟尘 B. 氯化氢 C. 苯并芘 D. 金属氧化物(分数:1.00)A.B.C.D.50.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U /U水源保护区。 A. 工业用水 B. 农业用水 C.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D. 畜牧业用水(分数:1.00)A.B.C.D.5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
20、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U /U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环境影响登记表 D. 环境现状评价书(分数:1.00)A.B.C.D.52.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 当类比对象与研究对象在工程特征、排污特征以及环境特点具有相似性时,方可应用类比法 B. 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有组织污染物排放源强的确定 C. 资料复用法就是可以直接应用已批复报告书中的监测数据 D. 物料衡算法确定的污染物源强于实际监测得到的源强吻合,无偏差(分数:1.00)A.B.C.D.53.估算有限长线源产生的环境浓度时,必须考虑的问
21、题是U /U。 A. 有限长线源的长度 B. 有限长线源的源强 C. 有限长线源两端引起的“边缘效应” D. 接受点的位置(分数:1.00)A.B.C.D.54.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U /U。 A. 公安部门 B.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卫生部门 D. 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二)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4,分数:54.00)1.判断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是大河的依据是,流量U /U。 A. 大于 100m3/s B.
22、大于 150m3/s C. 大于 200m3/s D. 15100m 3/s(分数:1.00)A.B. C.D.解析:2.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U /U。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 “污染者讨费”或“谁污染谁治理” C. “强化环境管理” D. 环境影响评价(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主要考察考生对我国环境管理三大政策与八项制度的掌握情况,对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与制度应该掌握。 三大政策是:“预防为主”、和“强化环境管理”。之所以称为“三大”政策,大就大在这三项政策均具有总体性、基础性和方向性。我国许多环境经济和技术政策,都是从这三项政策中衍生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 评价 环境规划 答案 解析 DOC
